从开平碉楼看近代中西文化的融合

2016-05-16 08:14何颖敏
大观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文化艺术设计

何颖敏

摘要:开平碉楼作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其奇特之处便是将中西建筑艺术相糅合。本文将基于前人的研究,从碉楼的“建筑建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以及“装饰风格”这四个方面进行归纳,折射出近代中国百姓对西方文化的吸收与内化。

关键词:开平碉楼;艺术设计;中西文化

开平是著名的华侨之乡,20世纪中期分布于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总人数比当地人口还多。这些华侨身在海外却难忘故土,同时受中国传统“根”文化思想的影响,他们大多都倾尽毕生家产只为能够家乡建造一栋碉楼。于是乎,开平大地上曾伫立着碉楼3000多座,同时,由于长期生活在异邦,华侨们汲取西洋建筑文化,带回的建筑图纸设计都不同程度的吸纳了异国风格。这便使得中西建筑艺术奇特地熔汇于一炉,在华侨文化背景下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开平碉楼,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建筑艺术形态。

开平现存碉楼1833座,最古老的碉楼为建造于明嘉靖年代的迎龙楼。从目前开平地区所遗存的碉楼来看,早期(初始期:明代一一清末)开平碉楼的形态是模仿军事建筑中的望楼和炮台再辅之以当地传统民居和古塔建筑形式发展而来,无论从建筑材料,还是建筑形式和风格,其外部形态都是纯粹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青砖阪顶瓦屋面的形式延续着当地传统建筑特征。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开平碉楼则有了明显的西方建筑特征——这明显受旅居海外的侨乡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正是欧美各国“装饰艺术”运动发展的鼎盛时期,复古主义、折衷主义是西方建筑的流行样式。主要是恢复运用古典建筑的词汇、母题与比例进行创作。复古主义主要以某种建筑风格为主,掺杂其它建筑风格的构成要素,而折衷主义则有意在一座建筑中把不同时期的词汇并列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华侨们设计的碉楼图纸也紧跟那个时代的建筑设计潮流,渗透入哥特风格、拜占庭风格,巴洛克风格、维多利亚风格、伊斯兰风格等。

同时,开平碉楼也并没有完全西化,大量保留着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特色,如中国结等中式吉祥图式、灰雕艺术,有很强的地域性建筑特色。

建筑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表达的特性,如果建筑的形式与思想含义取得一致,那么我们看到的建筑便是由其特性构成的精心作品,我们才能获得美学的感受。开平碉楼便是这样一种“形式与思想含义取得一致”的建筑,其在五邑侨乡特定的地理区域和历史环境中形成的,是长期动乱的社会形态与海外移民文化的综合产物,它无疑是一种历史陈述,交代了上世纪中期中西文化的融合。

现有的文献资料大多从开平碉楼建筑历史概况、西方艺术特征等,角度出发,但是却没有整合出民国时期开平碉楼具体是如何将两种文化相融合的。因而本文将从碉楼建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装饰风格这四个方面来论述开平碉楼中西文化的融合。

一、碉楼建材

(一)西式建材的直接使用

与早期的开平碉楼建筑不同,近代碉楼在建造时,大都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①,如锦江里的瑞石楼,水泥(混凝土原材料)等建筑用材都是华侨从海外经水路运回。这些西式建材不但使得碉楼的建造由繁化简,而且其质量十分高,立园主楼泮立楼就曾被日本兵炮轰,却毫发无损。同时,钢筋混凝土碉楼在结构具有很大优势,“这种碉楼四周厚实的外墙体(钢筋混泥土)是主要的承重结构,内部有横向的砖墙承重,由于开间不大,内部一般不设柱子。钢筋混凝土梁和楼板直接架在承重墙上……”这使得形体高大的碉楼十分坚固,历经22次有感地震,数十年屹立不倒,据2001年普查,开平现有钢筋混凝土碉楼有1474座,占总数的80.4%。

(二)中西式建材的融合

除了钢筋混凝土碉楼外,传统碉楼有石楼、夯土楼②、砖楼。其中,夯土楼与砖楼现存数量较多,分别为100座、249座(2001年数据)。中式碉楼建材在上世纪30年代,开始融入西方建材,例如,在墙面材料中出现了混式外墙,即墙体内部与外部均采用青砖砌筑,,而中间用少量钢筋和水泥浇筑日程的砖等等。这些都是西 方结构技术形式进入侨乡后适应性地运用,是结构形式上的中西融合。除了内部结构的混杂运用外,外观形式上也出现了在砖楼和夯土楼中加入西式柱廊或挑台和角楼的形式。

二、碉楼平面设计

开平碉楼的平面布局展现出浓厚的中西文化结合的韵味。碉楼在规划和设计都继承了“风水”文化,极其注重自然环境与人的和谐。“碉楼与周围山川、河流连成一体,山环水抱、藏气聚风,天人合一。……高高耸立的碉楼位于村后,与低矮民居形成了新鲜对比,高低有致,有‘步步高升之意”同时,碉楼一般靠近水塘,取意“聚财”;周边环绕竹林,意属“根深叶茂(多子多福)”。

建筑中的秩序性特征是传统中国社会宗法氏族思想的反映。而碉楼室内平面布局大致上是在传统的三间两廊式③布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便“强调心间与次间的主次关系与房间使用分配的长幼观念”达到了主次分明的宗法特征。同时,又受西方古典建筑强调对称、强调中央的中心空间影响。碉楼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首层进门为客厅,左右卧室,楼体间位于客厅后侧横向布置,厨房跟卫生间(配备排水管)则分别布置于楼体间两侧。传统的天井空间被取消,使得整层楼的布局集中紧凑;受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的独立自由思想影响,“碉楼每层的内部空间主要还只是一种静态的空间的分隔,各部分空间有着相对独立性的空间,同时通过中心间的厅堂起居空间联系在一起的,形成贯通的形式。”在内部分隔上,碉楼也保留了传统的格扇的分隔形式,可拆、可装、灵活方便。

中西结合的平面布局既考虑了对传统法制的遵循,又使得居住空间更加灵活,宽敞,为开平居民提供了更加舒适、贴近当代生活的需要。

三、碉楼立体设计

最能够体现碉楼建筑风格的是其顶部,不仅仅是因为顶楼可装饰性最强、表现力最丰富,更是因为基楼不变是中国传统碉楼的传统。与传统中式碉楼一样,上世纪民国时期碉楼的基楼都是直立式或圆形建筑,由铁门和铁窗组成,主要功能仍为防守,且基楼小于顶楼。

至于顶楼造型的最大特点,便是受西方“折衷主义”的影响,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样式综合起来,自成一体。“既囊括了意大利四大建筑风格(哥特、拜占庭、罗马、巴洛克),还有维多利亚以及伊斯兰风格。”其中造型以四周用承重墙为依托的罗马穹隆顶和以支柱支撑的拜占庭穹隆顶维多。锦江里的瑞石楼顶部构造就是由一圈精巧的罗马廊柱为合成方形,而四周角落则为罗马罗马穹隆顶;而岘冈的昌庐,则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筑样式,六根花式支柱撑起碉楼整个装饰着巴洛克山花的楼顶。民国前期碉楼的顶楼往往注重模仿,集纳百家之长,而到了民国中后期,开平碉楼开始更注意中西式融合,“在西式平台上建琉璃瓦的中式四角攒尖、六角攒式和圆式凉亭。”亭尖深沉的枣红,古老的墨绿琉璃瓦,柱子却是希腊科林斯式④的,中西结合,熠熠生辉。需要强调的是,每一座碉楼的顶部都有中国传统的硬山顶式或悬山顶式造型特征,这就体现出碉楼建造者对本土文化坚守。

碉楼的主要功能依旧是防卫,因而往往碉楼都会建有“燕子窝”这种枪眼因形似燕窝而得起名,其中式传统枪眼⑤不同,这些燕窝状防御建筑是受欧洲圆柱体塔楼枪眼样式,悬空挑出,突出于墙外的“燕子窝”多呈方形、扇形。每个“燕子窝”下部都有射。击孔,居高临下,对碉楼四周形成全方位掌控。当然,“燕子窝”在开平本土的应用也有创新,“西方古典建筑中很少见的多边形‘燕子窝,在开平碉楼却大量出现,甚至还创造出正方形呈45°旋转的‘燕子窝。”

三、碉楼装饰风格

(一)外墙装饰

受西方“装饰运动”的影响,外墙设计也杂糅着各家之精华——巴洛克山花、洛可可风格装饰……与中式木窗不用,碉楼的窗借鉴西方铁窗框铁栅,还会有外推式铁窗门。窗楣同样效仿西方格式,大都饰以浮雕,不同的是采取的工艺却是开平特有“灰雕”艺术⑥,雕刻图案不仅有西方的卷草、缨络、几何,更刻意加上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寿桃、龙凤、“福、禄、寿”字样等。

每座碉楼的正中,都会依循中国传统建筑习俗,嵌入一方楼名匾额。寥寥几笔,勾勒的不仅有一个家族发家致富的始端,也会有对美好的生活意愿,这也反映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坚守。特别的是,这些匾额都会有巴洛克风格的装饰构建——山花,“它们形状各异、其中有封闭式三角形、断开式三角形,还有曲线型的,庄严中不失动感,恰到好处。”

(二)家具陈设

品味家具,便是品味一个人的精彩?——家具的摆设尤其能够凸显该家庭的文化含蕴。碉楼主人虽然旅外多年,但是始终奉信中土神明,祈求祖宗庇佑。保留“人神共居”信仰传统的他们,会在碉楼内设神龛,门神的香台依旧照旧式奉在入口处;而祖宗牌位供奉在碉楼最高一层。其他中式陈设如名木家具、金漆木雕以及屏风等都是碉楼常见摆设,以瑞石楼为例,一楼大厅摆放着一套酸枝家具,每层都有从香港买回来的乾甸屏风,上面雕刻着“花开富贵、竹报平安”等对联。

西方审美印记也体现在陈设上。客厅墙上挂西洋油画、水彩画,有浅浮雕的吊顶,悬挂着异国情调的花式吊灯;中式木桌上摆放着西洋闹钟、巨大喇叭花型的留声机;洗漱室坐式马桶,西式浴缸……

四、结语

近代中国社会动乱,不少西洋建筑被打下殖民主义的烙印。然而在五邑地区,百姓为了生计跨洋奔波,形成了波澜式的华侨热潮。这种热潮不仅带来了中国乡村经济的转变,也渗入了西方文化艺术。从开平碉楼上,我们感到惊喜的是发现,中国乡村建筑主动从本土走向现代设计的同时,也恪守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理念,对中式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这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将中国传统的乡土建筑与西方建筑风格惟妙惟肖地融为一体,是一种对西方文化主动接受和内化的意识形态。

【注释】

①钢筋混凝土: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20世纪起工程界开始大规模使用。

②夯土: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材料,结实、密度大且缝隙较少的压制混合泥块,用作房屋建筑。我国使用此技术的时间十分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直在大规模使用,就是现在也有一些偏远地区仍然在使用此种法

③ 三间两廊式:粤府传统民居布局,左右对称,中间为主要厅堂。中轴线由前而后,由南而北,中轴线由前而后,依次为门廊、门厅(门官厅)、轿厅(茶厅)、正厅(大厅或神厅)、头房(长辈房)、二厅(饭厅)、二房(尾房)。

④科林斯柱式:希腊古典建筑三大柱式之一,毛茛叶层叠交错环绕,并以卷须花蕾夹杂其间,看起来像是一个花枝招展的花篮被置于圆柱顶端,其风格也由爱奥尼亚式的秀美转为豪华富丽,装饰性很强

⑤中式传统枪眼: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小孔

⑥开平灰雕: 灰雕是以经过特别处理的石灰为主料,用批刀直接雕贴于墙上或檐下,干结后形成的各种图案、山水、人物画面,具有浮雕的艺术效果。它有用料简,操作易,耐久存等特点

【参考文献】

[1]何薇,谢利虹.开平碉楼——中西文化交融之经典作[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2]朱蕙.开平碉楼的建筑艺术特征[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

[3]王立明.开平碉楼中西交融建筑形式探讨[D].浙江大学,2008

[4]王受之.世界装饰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9

[5]张国雄,李玉祥.开平碉楼[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3(11).

[6]张梦.开平碉楼中的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J].大众文艺,2012(13).

[7]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1

[8]程建军著.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的侨乡文化景观.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48-149

[9]开平市(县)有感地震情况(1511-2001)http://www.doc88.com/p-3137513428368.html.

[10]碉楼概况---开平碉楼的兴起http://www.kptour.com/legacy/readlist.aspx?cls=78&id;=127

[11]张国雄,李玉祥.开平碉楼和居民[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中西文化艺术设计
基于新媒体专业能力培养的“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自然生活》
文化认同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研究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al Conflicts and Blending in Guasha
中西文化大对比之“交际语言”的差异
分析《当幸福来敲门》中体现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