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 美石伴我颐养天年

2016-05-16 03:06口述倪东方整理王仲平青田县档案局方志办
浙江档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青田石石料石刻

口述/倪东方 整理/王仲平/青田县档案局方志办

倪东方,丽水市青田县山口镇人,生于1928年10月。2007年被授予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石雕代表性传承人。

《花好月圆》倪东方

我叫倪东方,1928年10月出生在青田石雕发祥地山口镇黄坑底自然村。那里不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而且靠近出产青田石的尧士矿区。村里十多户人家,家家有人采石,或雕图书(石雕),或出国贩卖图书货。我母亲9岁开始跟外祖母学习雕刻石猴,到15岁就已经是一位雕图书的多面手。

我10岁那年,父母为了让我上学读书,全家搬迁到山口,住在“花旗街”旁边。边上有几幢西式楼房,都是主人旅居美国销售石刻赚钱盖起来的。当时石刻生意十分兴隆,母亲就靠她的石刻技艺做“花旗货”赚钱养家。 日本人占领上海后,石刻销售断绝,直到抗战胜利后才有所恢复。因为父亲去世,我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在家,跟母亲学习雕刻。我的一套基本技术都是在那个时候磨练出来的,同时也养成了对石刻艺术的浓厚兴趣。

1955年,山中石刻合作社招收我为锯料工,我结束了9年多的艰苦生活,终于放下锄头拿起石头了,我与家人都十分高兴。那时锯料全凭手工,十分费力,每天我要将大量石料按要求锯成各种尺寸的坯料。我从中了解到了不同石料的属性,接触到各种花纹的石料,我对青田石雕的感情日渐深厚,并有了亲手把一块块青田石变成一件件雕刻品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偷偷地练起雕刻来。

我每天提早一小时到厂,在雕刻车间专心观摩师傅们的作品,从山水造型到花鸟造型,从粗坯到成品,反复探究各类作品的布局、造型,揣摩钻洞、镂空、拉刺等各道工序的技巧,晚上在家练习雕刻小作品。两年后,在母亲的鼓励下,我按捺不住学艺的急切心情,拿着自己雕刻的烟灰缸与和平鸽两件作品,给石刻合作社领导看,他们都深感意外与惊喜,答应把我调到雕刻车间工作,但是在工资待遇上略显为难,于是我主动提出降一级工资。

年已三十岁的我,终于实现了专门从事石雕创作的愿望。由于机会来之不易,所以我特别珍惜这份工作,决心为石雕艺术付出毕生精力。

我初到雕刻车间,雕的是“普及品”,也就是由县里根据订单要求完成的“计划货”,它们有具体的品名、规格、数量及质量要求。这类计划货虽然有便于交易销售的一面,但在制作时往往会造成石料大量浪费的情况,一件作品的尺寸大小是硬指标,不符合的话,无论雕工多好,都是不合格产品。面对这种近似“削足适履”的做法,看到堆积如山的“边角料”,我感到心痛不已。

数年后,我进入“创作组”工作。过去都是“依样画葫芦”地雕些复制品,而在创作组做精刻品却正好相反,做精刻品要以石料为出发点去构思、造型。这就要求我根据石料的外形、体量、色彩、质地去确定题材、款式等,这样的要求能够调动我的想象力,敦促我寻找与石料契合的物象与布局,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面对一块石料,首先要思考“雕什么”的问题,构思会受石料客观情况的制约。青田石有各式各样的形态、各不相同的质地、丰富多彩的色调、奇特美妙的花纹,必须在尊重石料客观情况的前提下构思,这是石雕艺术创作中比较困难、极具挑战性的地方,但也是极富魅力的地方。构思过程有时是数天半月,有时甚至是数年或更长时间。

我经常告诫自己:要惜石如金、刀下留情,构思尚未成熟,绝不轻易动刀;要尊重每一块石料,最大限度地消除、化解其瑕疵,将精华部分充分利用起来、展示出来。《花好月圆》作品的石料原是一块硬石,其中夹着一层青色冻石。在制作时,我闭门谢客三天,将硬石一点点轻轻地剥离出来,得到一块质地十分纯净的上等封门冻石,为创作的成功提供了物质保证。

青田石雕除了要根据石料的形态、质地施展技艺外,更要重视对石色的利用,青田石雕因材施艺的重点与实质是因“色”而为。在相石过程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石料上的俏色,最使人煞费苦心、日思夜想的是对俏色的利用。1978年,我利用一块旦洪黄白冻石料雕成的《谷穗》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作品上青色叶片随风飘动,几颗金黄色谷穗籽粒饱满、色彩艳丽。邓小平同志参观时称赞说:“俏色用得好”。

有一块青田木纹石,在其上方有一条与左边色块相连的白色色块,开始时我不知该怎样利用,这块石料被我搁置了十多年。有一天,我突然想到《白毛女》,心想若将那条白色雕刻成白毛女飘散的长发,不正是俏色巧取吗?我这才决心动手雕刻。还有一块乳白色石料,上面有一层黑色色层,要怎样才能利用好呢?我反复思考了好几年,直到有一年春天的一个清晨,我站在阳台上,忽然看见一群燕子从空中飞过,燕子黑色的头尾、翅膀与浅色的肚皮,对比十分鲜明。我眼前一亮,那块石料幻化成春暖花开时比翼双飞的两只燕子。观赏者看了这件作品后都认为石色利用非常巧妙,题材寓意也很好,因而赞赏不已。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搞了个家庭陈列室,取名“惜石斋”,以此展示青田石的自然美,并希望与大家共赏青田石雕的艺术之美。这一做法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每年都有数千人前来参观,其中不乏海内外文人墨客、艺术家。“惜石斋”体现了我惜石如金的心愿,展示了我多年的创作成果,我更希望有更多的人爱石、惜石。

人活到老,要做到老,学到老。我虽年过八旬,仍要如老骥一般志在千里。最近我构思了一件新作,命名为《兰竹图》并题字:“唯有山中兰与竹,经春历夏又秋冬”,以此明志。

我一生嗜石如命,美石伴我颐养天年!

猜你喜欢
青田石石料石刻
西狭颂摩崖石刻
高密度电法在建筑用石料勘查区遴选中的应用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渴望
齐白石刻青田石王泽宽自用对章赏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Simply Stunning
青田石雕中的“红船精神”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植物“粘”上石料——用植物胶水与石料制作环保耐火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