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燕丹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论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功能
罗燕丹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 要: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研究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播当中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拟从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本质出发,探讨和研究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方面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对传统文化保护、对艺术本质性的保持等功能以及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作用。
关键词:民间美术;文化传播;功能
民间美术作为我国文化宝库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领域,因此民间美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文化传播来说,是有着重要价值的。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的今天,研究民间美术在文化传播当中的功能是极其重要。笔者拟从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本质出发,探讨和研究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功能。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真正的对“民间美术”的探讨,“民间”指的就是最基层的来自百姓,最原始的平民大众,来自于农田、来自于基层、来自于最原始最通俗的理解,是来自于人民的艺术,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艺术,它是其他一切美术灵感的根源。
民间美术的意义和本质远远超出了一般狭隘的美术范畴,它体现的美术价值不仅仅是表象上看到的美,更多的体现在了造型和构图以及色彩上, 更多的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含有深层意味的艺术表现形式,反应的是老百姓的一种生活状态,表达出劳动人民的一种精神追求。如民间美术中一般都会表现“吉祥”的主题,它在造型上经常会出现龙凤呈祥、榴开百子、富贵平安等,这和老百姓的价值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美术经过老百姓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挖掘艺术的真正内涵,去赞美生活、歌颂生活,不断挖掘生活的本质,也是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民间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是审美的创造,更是随着时代沉淀出来的一种美术内涵,是一种人类的审美意识,虽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是与其它形式的普通艺术有着一些本质的区别。
民间美术大致分为了祭祀类、娱教类、装饰类、游艺类,其中祭祀类指的是劳动人民在祭祀过程中为了表达对逝去者的怀念而传告出的一些贡品,还有一类祭祀是劳动人民根据一些民间传说创造的一些神像和画像等;娱教类指的是劳动人民在平时的娱乐过程中创造的皮影、木偶、脸谱等道具,以及在平时出现在民间的一些娱乐器具,比如脸谱;装饰类的民间艺术是老百姓为了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装饰,而创造出的窗花、布画等装饰物,还有一些绣花鞋、绣花枕等;游艺类的民间艺术指的是老百姓在平时的生活演绎中创造出的一些表演乐器和道具,比如舞狮、灯,彩还有一些杂艺表演;穿戴类的民间指的是各地自己特有的服饰文化等。
(一)对民间艺术传承的功能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民间美术占据了很重要的一席位置,不论是它的审美价值还是它的实用价值,都有着它独特的文化含义的底蕴。民间美术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续的,具有代表的比如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石器,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背篓、陶艺等都是比较有价值的,民间的剪纸和刺绣好多都保留下文化特色,比如一些图腾的剪纸和刺绣都是文化的一种传播,许多陶艺上面的花纹也具有一定的寓意,而且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合总是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反复的出现。从20世纪初钟敬文先生开始探讨什么叫“民间美术”到20世纪50年代开始融入来百姓的概念进行推广,20世界80年代的时候才开始你就真正意义上对“民间美术”的调查研究,从而提出了“民间美术就是为生活造福的艺术”论断。民间美术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在最传统的概念中,“民间美术”指的是老百姓在平常的生活中创造的艺术,灵感全部来自于生活,依托于生活,和生活是紧紧相关的,涉及到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在这个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并加入了老百姓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他们的精神追求,融入了风俗、信仰的价值观念,所以“民间艺术”就是老百姓通过民间的日常生活,融入精神状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美术”是一种通用的泛用概念,其发展对于民间艺术形式的整体进步与传承有着重要的价值。
(二)对传统文化保护的功能
传统的民间美术是在农耕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变迁,民间美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民间美术最大的承载体,民族文化的需求和存在的状态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民间美术文化变迁的内在驱动力是文化的传承,随着主流文化的不断演绎,民间美术文化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并不断开始流失,文化需要不断地保护和传承,只有这样才能将文化不断地传承下去,所以在对待文化传播问题上,民间美术保护的问题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因为这个触及到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这关系着一个民族一个区域本土文化的传递和再生。从这一意义上来看,民间美术的发展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在当今社会,全球化趋势越来越强,因此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频繁,文化在传播当中,就要面临全球文化的冲击,因此民间美术对于传统文化保护的功能不可忽视。
(三)对艺术本质性的保持功能
民间美术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它的价值和意义早已经超越了美术,民间美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口传和手传,这也是它最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口传是以语言为主要的载体,手传是以物体为主要的载体,民间文化的表现则是通过口传和手传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方式进行传承的。在我国漫长的文化之旅中,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和细节主要是通过以人为本的方式进行口口相传,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去进行传播的,尤其在一些有技术含量的民间美术类别中主要靠的就是手传,这样可以保留下更加古老、更加真实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细节,这样传承下来的文化也更加稳定,通过物质保留下来的民间美术表现出的文化价值会更加的直观和清晰。大多数的民间美术保护文件的价值就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然后根据民族、区域的特征去记录去整理,把不同的传统文化都保留下来,所以,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一个基因库,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民间美术保留着最基本的精神记忆,保留了对文化最本质的理解和追求。艺术是对技艺、精神、内涵的追求,而在当前社会当中,艺术的精神内涵、精良技巧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21世纪我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腾飞,但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人们对经济的追求越来越高,经济利益成为了人们奋斗的重要标准,而诸如音乐、舞蹈、文学、电影等艺术形式都被打上了商品的标签,美术作品也有了很强的商业性。但是作为民间美术形式,其对于艺术本质的保持还比较完整,尽管其也有着自身的商品价值,但是其传承特点以及精神内涵决定着其自身的艺术本质。例如在传统的剪纸艺术当中,其是以口手相传的模式进行传承的,其中融合着当地的民俗,表现着艺术的精神内涵以及精巧的公益,这在商业性越来越强的当代社会来说是弥足珍贵的,因此,民间美术的发展对于艺术本质性的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在文化的传播当中是十分重要的。
(四)对文化多样性的保持作用
民间美术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遭遇中国转型期,民间美术一定程度上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流失,但是作为这样一项充满活力的整体,它没有消亡,还依然保留着,因为最古老的一代民间美术传承人还在世,虽然这一代人的数量也在不断减少,但是会有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将它发扬出去,整体的文化还保留着,从人的层面开始着手,真正走进民间美术的文化大门,挖掘民间美术的真正文化内涵,加大调研和研究的力度,去挖掘和保护处真正的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保护是对不同文化和习俗最大的尊重,是对不同的文化和信仰的尊重,是对民间艺人的尊重,是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是对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尊重,是对民间艺人的尊重,是对文化的尊重,对文化权益的尊重。一种文化的传播不仅需要文化本身的力量,它和周围的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社会中的许多因素都会制约到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它的发展和存在,但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只要生活还在民间,美术就不会消亡,就不会消失,它就会继续的发展下去,因为生活是民间美术的载体,只要这个载体还在它就有存在的空间,比如现在依然保留下来的并不断发展的剪纸、年画、面塑等,还有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和饰物,都很好地保留着,还有一些是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传统节日中都必须使用到的美术类型,这在一些农村地区表现得更加突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业化气息的浓烈,民间美术的传播和传承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要足够重视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功能,将它好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这对保护我国的民族文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将这一点重视起来。在文化传播当中,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民间美术的发展对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意义重大,一方面,民间美术作为文化宝库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发展本身就是对文化宝库多样性的传承与保护;另一方面,民间美术当中蕴含着当地的各种文化传统,例如剪纸、建筑等美术门类当中,每个地区都有着各自的地域文化特点,因此民间美术本来就包含着各自的文化特色,所以保护民间美术,对于各地传统民俗的保护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文化软实力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民间美术的这一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民间美术在我国文化的传承当中一直有着自己的独特地位,其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播来说,有着重要的功能。笔者的研究就是从民间美术出发的,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发展以及本质,并着重讨论了民间美术的文化传播功能,希望本文能够抛砖引玉,使更多研究者的目光聚焦到民间美术上来,做出更多有益于民间艺术发展的研究,为民间美术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仲富兰.中国民俗文化导论[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4.
[2] 邓福星.中国民间美术学导论[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社,2000.
[3] 周松林.民间美术数字化保护研究[J].美术观,2010(4).
[4]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5] 乔晓光.民间美术的文化保护原则[J].中华文化通报,2012(1).
[责任编辑:艾涓]
传媒声音
作者简介:罗燕丹,女,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度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民间美术视域下亚鲁文化传承研究”(2016qn28)。
收稿日期:2016-04-06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4-0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