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红/宁波市江东区重点工程办公室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自古以来,家与国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家庭档案是家庭成员在生活、学习、工作及各种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家庭档案不仅能全面地记录一个家庭的社会实践和家庭事务活动,而且能真实地反映社会局部地区的历史面貌,有利于促进和谐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建设。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档案局积极开展家庭档案工作,大力挖掘和弘扬优秀家庭档案文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江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工作,出台《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区委书记、区长专程调研民生档案工作,分管副书记、副区长多次听取意见、解决问题、作出部署,这些都为开展家庭档案工作提供了保障与支持。区档案局领导班子把家庭档案建设工作列入档案管理目标考核中,以贴近生活、服务百姓为切入点,制订具体工作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家庭建档工作组,由具有多年社区档案工作经验的人员专职负责这项工作。每年年初,区档案局召开各街道分管书记参加的街道档案工作座谈会,积极倡导、指导、组织、普及推广家庭建档工作。在工作中,坚持 “服务先行”战略,以丰富全市档案资源为目标,促进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为目的,以街道为基础,妇联、工会组织为依托,居民自愿参加为原则,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帮助不同家庭根据其特点和需要建立家庭档案。
为让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家庭档案在家庭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区档案局做了大量工作。首先,制作浅显易懂的建档指南,指导和规范家庭建档工作。在每年的档案宣传月活动中,组织工作人员上街头、进社区、入家庭,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的各种问题,还在机关干部、社区青少年和社区居民中开展家庭建档宣传展示活动,想方设法提高社区居民建档的兴趣,然后逐步提高层次,组织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在多个社区就“家庭档案的分类与保管”“家庭档案的应用与好处”等主题进行授课。在“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联合街道、学校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由于居民思想观念、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家庭档案建设不宜强行推行、硬性规定,区档案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机关带动基层、干部带动群众、家庭带动家庭。先选择有兴趣、有特色、有建档愿望的家庭进行试点,建成部分示范户、示范小区后再逐步推广,并主动帮助文化层次较低、但有强烈愿望的家庭建档。2006年,区档案局在宁波市率先开展“家庭档案示范户”评比活动,首次评选出两个家庭作为区“家庭档案示范户”;2011年,组织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家庭档案藏品展暨江东区第一届“十佳家庭档案示范户”表彰活动;2012年,举办江东区第二届“十佳家庭档案示范户”表彰暨活动成果展。在2015年的第五届“十佳家庭档案示范户”表彰活动现场,展出了新当选的示范户家庭所珍藏的包括清代、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珍贵票证、老照片、老器物,以及记录个人成长的奖状、勋章等,数量近10万件。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参观者络绎不绝。这一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驻足参观,迅速扩大了家庭建档工作的社会影响。
随着家庭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一大批民间珍贵档案惊喜“出土”。比如,九旬抗战老兵戚武光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时缴获的美军指南针和炮弹引线筒、慰问抗美援朝战士的丝质手绢、 1965年毛主席视察江西井冈山的合影照、《日本向同盟国投降之降书复本》等等。各街道、社区积极响应家庭建档工作,白鹤街道将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起来,形成“特色家庭”档案;明楼街道组织东海社区“马大嫂”们学做家庭档案;福明街道新城社区利用家庭档案建起“记忆墙”;东柳街道在中兴社区邻里中心举办“追忆生活的印记”——街道“十佳家庭档案”示范户活动。在《江东人家》首发式暨江东区家庭档案成果展活动中,浙江省档案局(馆)长刘芸、时任区委书记胡军亲临现场,对全区家庭建档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家家户户都有独特的生活轨迹和家庭记录,如流传的山歌、家传的技艺等,只不过大多数家庭不太在意它们的存在。有意识地积累家庭生活记录,挖掘、享受其中的文化价值,并将之传承后人,这种文化自觉的普及必然会带来社会档案意识的提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冯骥才认为,“在文化上一个重要的觉悟就是对遗产的觉悟,对遗产的觉悟证明人类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期了”。
2012年,区档案局注册成立了江东区家庭档案联谊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户、收藏爱好者等100余人参加联谊会。联谊会属于宁波市首家非营利性的民间团体,会员来自社会各界,负责开展家庭档案学术研究。区档案局为联谊会开展工作提供场地,依托联谊会组织会员参加全市家庭档案精品展览、“四世同堂家庭免费拍全家福”等活动,积极参与“6·9”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区档案局积极打造“红色记忆”档案教育基地,举办了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家庭档案票证展,活动受到《中国档案报》《浙江档案》《宁波日报》等媒体的高度关注,社会反响非常热烈。为加强家庭档案的规范化研究,区档案局联合专家学者组成家庭档案研究团队,讨论研究相关课题,并组织课题立项,力求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在走访全区30余户家庭的基础上,历经9个月编著完成《江东人家》一书,该书入选2014年度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此外,还完成了两部《家风家训》的拍摄工作,开启了家庭档案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家庭档案,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家庭档案的建立历史也源远流长。今天,家庭档案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保存家庭档案,就是保存家庭的历史记忆;守护家庭档案,就是守护家庭的文化精髓。在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者要以更宽视野、更高境界、更大气魄,赋予家庭档案文化建设全新的内容,打造出具有“江东特色、浙江影响”的家庭档案文化品牌。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指导家庭建档者找准定位,开发特色项目,形成家庭档案的独特魅力。宣传部门可联合档案部门,以家风、家训、家史为主题,引导普通民众书写家庭故事、家族历史,了解家族发展脉络,挖掘家庭文化内涵,增强家庭凝聚力,从中找寻能够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上海市档案馆与市文明办、市妇联联合举办了“上海好家训好家风好家庭风貌展”,展出百余件珍贵照片及实物档案,从历史人物家风、现代家风家训、最美上海家庭三个方面展示了上海家风家训文化的发展历史,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好家训、好家风培育活动,效果很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部门迫切需要创新思维,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档案文化的基本内涵是记录、记忆,基本功能是传世、传承,档案文化是一种记忆文化和存史文化,而其中的家庭档案文化又有其独特魅力。家庭档案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充满着竞争性和挑战性,有碰撞竞争才会提升强大,要勇于创新突破,搭建“高、新、优”的文化平台,吸引众多家庭参观学习、互动交流、传播传承,创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新”的项目。可设计一些面向普通老百姓的家庭档案文化活动,如家庭档案精品展、家庭档案示范户评比、家庭档案大篷车等;通过网络的形式建立“家庭记忆库”,让更多的普通百姓参与其中;借助民间文化力量,充分发挥民间专家智囊团作用,开展民间档案征集工作,可征集各地方言、经典照片、优秀文稿、个人记录等,并举办“最有价值的人类记忆”评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