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那年,我第一次寄信。
收信人是我比较要好的一位初中同学,她也是第一次收信。我们一起盼了好长时间,那封信却一直杳无消息。我们沮丧不已,揣测了它可能的去处,“是寄丢了吧”。
又过了一段时间,朋友告诉我她寻到了信,原来它一直都在学校专门收发信件的收发室里,而非她常去询问的传达室。
在因那封“寄丢的信”而不快的日子里,我突然想:写个故事吧,关于信的。一开始并没仔细想这将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会走到哪里,写了一部分后,才渐渐循着笔尖寻到了自己想要的故事。 与此同时,也意识到了一些以前未曾思考的东西。文字对作者的反哺,真是奇妙呀。
现在的人们,忘记了很多东西。比如,大多数都忘记了写信这个动作。他们低下头,却很少甚至从不写信,只盯着发光的屏幕挥舞着指尖。
我去邮局时遇见过不同的大人,他们都是办储蓄业务或是寄快件,有时排长长的队。我从未见过他们走到邮筒前,也排起同样长长的队。
在聪明迅速的电子通信面前,传统信件显得年迈、笨拙、迟钝。正如《与信有关的故事》中那封巨大的白色的信,它甚至看起来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但它却能使盲了的女孩感受到最真的触感,聆听到最真的声音 ,嗅闻到最真的味道。而这些,正是现代电子通信方式难以实现的。
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但是,在这洪流之中,那些质朴的、笨拙的事物,像古老的建筑、古老的通信方式,是不该被轻易忘却的。
至少让孩子和老人记得它们吧。
作者档案
黄若雪,1999年1月生于泰山脚下的小城泰安,因出生时飘落的雪得此名。现在泰安一中读高三,非典型理科生,非典型摩羯座,理想主义,爱好写写画画读书发呆,亦喜欢摄影,偶尔写歌。慢性子,吃饭慢,写字慢,思考的时候思绪也总是慢悠悠的。至今不习惯用电脑直接写作,更喜欢在纸上栽文字。常在博客“呓语独话”发些小文。《脚印的独白》获格伦杯创意作文大赛高中组特等奖,小说《故事》获放胆作文大赛高中组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