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档案局长的兰台情怀

2016-05-14 03:36张卫军
档案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档案局馆藏文化

张卫军

2016年1月25日,昌黎县政协十四届五次会议闭幕,县档案局局长何志利作为优秀委员,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何局长所做的工作一直与昌黎文化并肩前行,具有前瞻性。”的确,何志利同志自从2006年到昌黎县档案局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为党管档、为国守史、存古纳今、服务社会”的工作理念,以兰台为家,带领全局工作人员,努力拼搏、锐意进取,档案工作连年迈上新台阶,昌黎县历史文化得以逐渐普及和弘扬。昌黎县档案局多次被评为秦皇岛市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连续八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昌黎县图志》和《昌黎县乡土志校注》两项档案编研成果荣获省级一等奖,档案资源建设首次获得“河北省档案资源建设先进县”称号。

胆大心细,敢闯能干,开展档案接收工作

2015年底,昌黎县档案馆馆藏量突破14万卷,是“十一五”末的5.4倍。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面对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何志利笑笑说:“我就是胆子大,敢想敢干。”

何志利上任伊始,档案工作基础非常差。馆藏档案仅有2万多卷,查阅率不足1%。拂去档案资料上的灰尘,何局长开始了走访调研。很快,他发现各级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老百姓对档案局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却是非常低;现有馆藏档案利用效果差,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查档需求。虽然各部门需要存档的民生档案堆积如山,但符合档案部门接收范围的却少之又少。假如对这些保存在各部门的民生档案再不进行规范归档整理,将面临严重的损毁流失。扩大馆藏成为了打开档案工作局面的突破口!

为此,他带领全局同志对全县档案数量开展了摸底调查。经过调查,档案馆建馆38年来,档案馆仅仅以接收红头文件为主,而大量涉及群众自身利益的民生档案因无档案接收方面的明文规定和要求被拒之门外,这部分档案不仅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利用价值很大。因此,经过认真研究,决定扩大档案接收范围,将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大胆制定了每年接收1万卷档案的宏伟计划。

对于一个只有十来个工作人员的县级档案馆来说,每年接收1万卷档案,说起来都跟天方夜谭似的,做起来就更是困难重重了。为完成接收任务,何局长带领业务人员,马不停蹄地跑遍了所有的县直部门和乡镇。有的单位领导借口工作忙,档案接收工作一拖再拖,他就一次又一次的上门督导,并亲自开车将各单位收集齐全的档案,一车又一车的运到县档案馆。在接收某单位民生档案时,一开始该单位主管同志以为档案移交后使用起来不便利,反对档案移交。何志利反复到该单位做工作,找主管档案的同志谈,找主管档案的领导谈,最后找到该单位的一把手谈,历尽艰辛,终于将这批重要的民生档案接收进馆。他有时深有感触地和同志们说:“咱们开展档案接收,还真的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才行啊!”

就这样,他们坚持一边接收,一边整理、装订,全局同志流水作业,分类、加盖归档章、填写卷号、抄写目录、装盒等一气呵成,加班加点成了机关工作的新常态。尽管单位很多同志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颈椎病,但当看到一盒盒档案整齐的排列在密集架上时,当看到一个个档案库房被自己整理的档案装满时,大家都喜上眉梢,对自己的辛苦付出都无怨无悔!

九年磨一剑,目前馆藏档案数量已突破14万卷。档案门类实现了从单一的以红头文件档案为主,到现在的红头文件与民生档案并重的重大转变。如今,昌黎县档案馆不仅保存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红头文件,还有破产企业档案、婚姻登记档案、计划生育档案、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公证档案、会计档案、工程技术档案等。此外,还建立了《昌黎图库》,馆藏照片档案总量已经达到14453张,其中许多重要照片被新编写的《昌黎县志》采纳。还征集接收剪报71册、展览图片2340幅,老电影电子版473部。

极大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群众查阅利用档案、服务民生奠定了雄厚基础,彻底改变了门庭冷落的局面。为56万人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便利,真正架起了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现在,每天前来查阅档案的群众络绎不绝。有的是因为买房贷款,来查阅婚姻登记档案;有的是因为接续工龄,来查阅破产企业档案;有的是因为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来查阅计划生育档案。在惠及民生方面,档案的价值无处不在。近年来,每年接待查档群众均超过1万人。

借力开发,大搞编研,推动档案文化建设

随着档案资源的增加,档案如何更好的“资政惠民”摆上了议事日程。如何使更多的档案资源走出尘封的故纸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树立“大档案观”,成为了何志利思考的重点课题。为此,他又带领档案局工作人员开展了档案文化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众所周知,档案部门最缺乏的就是档案文化方面的人才,常常是“馆藏很多,束之高阁”,因为缺乏档案文化方面的人才,编研不出好的成果,档案的文化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何局长大胆采用“借力”的方法,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他多方协调,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历史文化知识的老专家来帮助档案局开展编研工作。在聘请县内专家学者的同时,组织机关同志全员参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懈努力,先后出版了《昌黎县大事记(1945-2005)》、《档案法规制度选编》、《昌黎县图志》、《昌黎县拔尖人才传记》、《昌黎县清代志书校注》、《昌黎县乡土志校注》、《昌黎韩愈文化史料》、《民国昌黎县志校注》等多达300万字的书籍。尤其是《昌黎县图志》,以翔实的图片保存昌黎的人文影像,延续乡愁记忆,填补了该县图志种类空白,在全省档案系统首开先河。

为保障质量,每一册正式出版的图书,他都从结构体例、语句语法、文字标点等细节方面坚持亲自审核修改,几乎每天晚上都工作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何志利局长主编的出版的图书可读性强,博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其中,《昌黎县图志》、《昌黎县乡土志校注》均获得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一等奖,《昌黎县清代志书校注》获秦皇岛市社会科学二等奖,《昌黎韩愈文化史料》获河北省开发利用档案优秀服务成果三等奖。

《昌黎县图志》出版后,迅速成为一本县情教育的好教材,群众争相购阅。从中不仅了解到昌黎县深厚的历史文化,昌黎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而且增强了自豪感和热爱昌黎、建设家乡的信心。《昌黎韩愈文化史料》一书的出版,则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各级党政机关产生了强烈共鸣,掀起了新一轮研究韩愈文化的热潮。

这些图书资料的出版,彰显了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开辟了档案利用的新篇章,档案的价值和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舞台上熠熠生辉!

不断创新,拓展视野,致力昌黎文化研究

一项项因为“大胆”而创造的业绩,皆源于何志利孜孜不倦的求索和坚持创新的精神。凡是接触过何志利的专家学者或者同事朋友,对他留下的深刻印象,就是那似乎永不衰竭的创新精神。

何志利在工作之余,一直致力于昌黎文化研究,并坚持撰写大量的理论文章宣传昌黎文化。9年来,共发表文章50余篇。他撰写的《碣石山—中国北方的古代名山》被《滦河文化研究》刊发;《论昌黎韩愈文化》、《永平府时期的社会管理》、《烂漫如锦绣,昌黎杏树园》等文,被《秦皇岛日报》刊登;撰写的《九帝临碣石探因》、《李大钊八次登临五峰山》等文,被秦皇岛市档案局主办的《明智》杂志刊登;撰写的《李大钊八上五峰山及对其情有独钟的原因》被中共昌黎县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仰望五峰》一书采用。撰写的《皇太极兵败昌黎城》一文被《昌黎文化研究》刊登。撰写的《中国第一面马克思主义旗帜来自昌黎五峰山》、《论昌黎碣石文化现象》、《传承韩愈文化,弘扬文公精神》和《天桥柱游记》、《经黑鹰峪游五峰山》、《钟灵慧美笔峰山》等多篇理论文章和游记分别被《昌黎日报》和《中国·昌黎网》刊登。

这些文章的发表,对昌黎县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旅游热潮的兴起,均产生了积极影响。有些观点得到很多专家和学者的肯定。比如:《永平府时期的社会管理》一文发表后,中共秦皇岛市委党校的教授对文中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永平府时期利用民间组织管理社会事务”的经验,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有借鉴意义。《中国第一面马克思主义旗帜来自昌黎五峰山》的提法,得到中共昌黎县委的高度重视,组织专门力量对李大钊在昌黎五峰山撰写《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重大意义进行总结和论证。何志利率先提出的“李大钊八登五峰山”的观点,已被县委、县政府和五峰山红色文(下转第52页)(上接第58页)化研究者广泛采用。撰写的《钟灵慧美笔峰山》等多篇游记,被昌黎县旅游景区开发者和户外爱好者广泛关注。

随着上下各级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何志利被县委、县政府聘请为“县委理论中心组”学习课堂和县委、县政府开办的“大讲堂”授课教师,被县委任命为昌黎县碣石山片区综合开发指挥部顾问咨询组副组长,还当选了昌黎县第十四届政协委员。2015年度撰写的《昌黎县杏树园村改造提升中应注重历史文化元素的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何志利还被秦皇岛大型丛书《典读秦皇岛》编委会聘请为图书编辑。此外,何志利还组建了由52人参加的“昌黎县红蜻蜓登山队”,利用业余时间对碣石山中的历史文化遗迹进行勘察论证,掌握了大量一手档案资料,并开始着手撰写《碣石山志》,成为了当地碣石文化传播的佼佼者。

“情衷兰台十余载,故纸堆中觅真知”,正是有了何志利这样不甘平庸的兰台领头人,昌黎县的档案基础工作和档案编研驶入了“快车道” ,装载着“加速器”的昌黎档案文化建设扬帆起航!

对于未来,何志利有着美好的期许:“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发扬,对生我养我的家乡做些贡献,让生命之花在兰台绽放出绚丽光彩,这就是我毕生的追求!”

猜你喜欢
档案局馆藏文化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正定县档案局恢复挂牌
河北省档案局“健步走活动”走出新风采 展示新风貌
石家庄市档案局开展第二批次重要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
2004年~2012年档案馆与图书馆馆藏量发展比较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唐山市档案局荣获国家档案局“2014‘走进档案’征文活动组织奖”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