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小学名师看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2016-05-14 17:43党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专业素质专业技能

党晶

摘要:通过分析中小学名师霍懋征、魏书生、李镇西和王金战的成长足迹,从教师职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认同四个方面建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教师职业理念涉及爱生如子情怀、科学的育人观和开放的课程观;专业知识涉及教学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专业技能涉及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及时反思能力;专业认同涉及良好的专业判断和严守专业规范。

关键词:专业素质;职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认同

中图分类号:G6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4002803

目前,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仍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在《教育大辞典》中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1]。林崇德、申继亮教授认为,教师专业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2]。……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对研究教师专业素质构成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着力于研究霍懋征、魏书生、李镇西和王金战的成长足迹,从教师职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认同四个方面建构教师专业素质结构。

1教师职业理念

教师职业理念是教育者从事教育工作时所秉持的信念、观点。教师职业理念主要涉及下面三个方面。

1.1爱生如子情怀

研究这四位中小学改革名家的成长史,会发现一个重要的共同点——有爱生如子的情怀。霍懋征有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真诚的、无私的、广泛的、一视同仁的[3]。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教学工作纷繁复杂,没有一个相同的学生。产生的问题也是有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突发性的、不同的问题,教师如果没有一个真正爱孩子的心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很难更好地进行教学。关爱学生说起来轻松,但做起来比较困难。尤其是在面对后进生的时候,教师易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名师王金战强调在对待那些“问题”学生时,更需要拿着放大镜去寻找他们的优点[4]。不关爱学生怎么会发现学生身上的小优点?教师只有用爱才会认真地分析每一个同学在学习上、生活上面临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并及时高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职业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爱生如子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摒弃错误的思想,真诚地对待每一学生,激发学习热情,更加热爱和忠诚于教育事业。

1.2科学的育人观

教育研究大部分都聚焦在教育者的行为上,很少涉及到育人观的问题。育人是教师的本质工作,教师必须坚持科学的育人观。所谓科学的育人观是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价值观的确立,使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育人观指导着教师整体的教学活动,育人观偏差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很难成长。针对育人观名师有独特的见解。如:魏书生“育人先知人”,尊重、平等、民主地看待每一个学生;李镇西“全纳育人”,形成成长共同体,每一个生命在共同体中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纵观名师的育人观虽各具特色,但是有着共同的特征,就是都遵守科学规律。随着信息技术和科技的繁盛,科学的育人观不仅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注重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养成,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渴求,还能使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配合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

1.3开放的课程观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应更多关注课程价值及评价,强调开放式、个性化、终身性的教育价值,教师教学不能拘泥于教材,要为学生参与、社会需要和课程发展留有弹性空间。魏书生的语文课程观,重视学生主体性开发取向,解放被压迫知识取向、生活本位取向[5]。王金战数学课程观也是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尊重学生的差异,把握机会及时给予肯定。开放的课程观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课程教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合作。课程观涉及开放的课程内容、开放实施和课程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课程内容要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飞快,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能千篇一律。课程的实施要强调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参与,防止课程封闭与僵化。除此之外,开放的课程观还涵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开放的课程评价,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判断要宽容、评价功能要多样化。开放课程观适应学生和社会的需要,使学生学习由枯燥乏味变得快乐多彩,是教师专业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是教师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基石。

2教师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所需的智力储备,其丰富程度直接取决于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教学性知识、背景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

2.1教学性知识

教学性知识主要涉及教学的一般知识、学科课程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教师应掌握的最基本知识是学科课程知识,只有掌握学科课程知识才能使书本融汇贯通。除此之外,教师需要掌握一般知识,主要包括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知识。教师应该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知识,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了解学科间的知识,避免用课程划分割裂完整的知识体系。霍懋征不仅教过语文课,也教过数学课,能将语文知识和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王金战虽是数学教师,但他个人喜欢《红楼梦》和古代诗词,在教数学的同时也会穿插着文史知识。这样不仅使课程变得生动,学生也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新时代,对教师教学知识有新的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才能更好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把科技融到现代的课堂里。

2.2背景性知识

背景性知识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但主要涉及的只有两点:学科内容的历史背景和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学科内容的历史知识有利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了解学科内容的演进过程,避免只是肤浅地掌握书本内容。学科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养成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启迪学生的科学的探索精神。此外,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科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有利于把学科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这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增加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李镇西提出过“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的主张,把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6]。语文教学生活化让李镇西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显著的成功,能把学科与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这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生活化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扭转传统教学中的知识本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突出的现实意义和普遍的指导价值。

2.3实践性知识

教师(专指中小学教师)职业具有很多其他职业所不具有的特点,如:教师工作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具有个体差异性,工作具有价值导向性,教师思维具有非言语化[7]。正因为教师工作有这样显著而又独特的特点,所以教师实践性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提高教师专业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性知识可以实现一个新手到一个成熟的专业教师转变,实践性的知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经验是实践性知识,但实践性知识不仅是教师经验,而且是一种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实际行动信念。即,教师实践性知识是一种无法精确界定与分析的知识,但其在教学实践的场域中也是同样可以确证的[8]。魏书生讲语文课,生动诙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虽然魏书生的教学方法有不少教师进行学习,但几乎没人能达到他讲课的效果。因此,教师实践性知识模仿学习名家固然重要,但教师实践性知识不能进行全部有效的传递,所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赖于教师自身不断地体悟,并且在教师学习共同体内进行有效交流。

3教师专业技能

教师专业技能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前提。专业技能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交往能力、较高的研究能力和及时的反思能力。

3.1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教师通过教让学生习得新的知识和技能,与此同时,通过学来充实自身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学过程和心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开展教学,要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并有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与此同时,心理过程同样重要。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定位学生的角色,以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霍懋征用“聪明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教学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维,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包括核心能力群和外生能力群。核心能力群包括知识的提取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执行能力;外生能力群包括教学效能和教学个性等[9]。核心能力群三者是紧密结合的,知识的提取和教学的执行往往是一个密不可分的过程,教学监控能力是对二者的不断的反馈并对错误的地方给予及时纠正;外生能力群往往对教育教学能力产生的是间接影响。

3.2良好的交往能力

交往是教育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交往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教师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和与同事沟通,建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和相互合作的关系,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交往能力主要涉及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表达能力是教师借助语言和非语言恰当地表达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认知能力是教师通过学生外表和行为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的能力;控制能力是指教师根据个体能力,根据教学情境随机应变,调整控制自己的言语与非言语表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李镇西写了《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技巧》,阐述了他与学生家长沟通的经验,营造家校配合的良好氛围。教师交往能力也体现在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沟通,魏书生在《班主任工作漫谈》中写道,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同事,同事之间要多一些赏识和理解,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向其学习。

3.3较高的研究能力

现在处于生活大爆炸时代,要求教师将教学和研究融合起来,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教学经验的升华,从而形成独特的理论。因此,教师不仅是教育者,更是一个研究者。对长期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作为一名研究者很难。如今为适应教师角色巨大的转变,教师应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能力是创新教学的必要基础,突出的研究能力能契合新课程改革。研究能力是在教学中慢慢养成的,教师要用批判和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些问题。有了对教育的疑问,教师会努力地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从而收获丰硕的成果。名师在研究能力方面有比较突出的表现,如:霍懋征有聪明教学法,魏书生有六步教学法,李镇西有分层递进教学法,这些都彰显了教师的突出的研究能力。教师只有摆脱传统的接受者的角色,才能成为有较高能力的研究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研究能力获得提高。

3.4及时反思能力

孔子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由此可见,古之圣人重视反思,反思对于人的重要性。尤其是教师,只有具备及时反思的能力,才能进一步促进自身成长和学生发展。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新问题,不断地学习,从实际经验中不断反思自身教育工作,才能适应现在的教育工作,使教学高效率地展开。教育反思能力是一种价值观念应然追求,反思是进步的起点,有助于提高专业能力。教师能向更专业化前进,及时反思是必备的条件,名师身上突显这一点。王金战在《实话实说》栏目和大家座谈,主持人和晶问起他从教二十年的感受时,他回答道,在参加一次同学聚会时,看到部分学生的生活窘境,他非常自责。当时教学缺乏经验,现在回想起来,是把学生当成实验品,当时的很多做法其实对他们是一种伤害。面对这些二十年前曾教过的学生,我感到很惭愧[10]。王金战对自身教育工作的反思摆脱了纯理性的思考,走向了对人性和生命的思考,成为一种精神的洗礼。

4教师专业认同

教师专业认同是教师个人或群体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对教师的理解和认识,主要涉及专业判断和专业规范。

4.1良好的专业判断

教师专业判断是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必要素质,而专业判断很少受到教师关注。教师专业判断是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是教师思维和决策的桥梁。教师专业判断是教师对教育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专业判断与从教实践并非正相关,是一种教育智慧的体现。专业判断也不是通过正式传授得来,是通过自身的思考和睿智的同行互动得来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人和事。要做出准确的判断必须有相应的标准,判断应在宏观层面把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学生的权利;从中观层面把握教育方面的专门法;从微观层面掌握教学规律。新课改形势下,课堂上为多项互动,学生思想千奇百怪,教师的专业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判断是教育的一个盲点,名师也可能出差错。李镇西在“无法回避的一双眼睛”中写道,他班上有一个经常迟到的任安妮,有一次迟到,李镇西根据自己的教师专业判断认为她是一个迟到“惯犯”,罚站了十五分钟,之后任安妮就请假,休学一年,转到别的班。不久就听到她死亡的消息[11]。这件事对李镇西有很大震撼,很愧疚专业判断失误,学生是真的生病。自此之后,李镇西再也不对迟到的同学罚站,周围的人都称赞他特别爱学生。李镇西形成的专业判断除建立在他独特的生命体验之上,还体现在他自身思考和睿智的教学。教师整体的专业判断都有待提高。

4.2严守专业规范

教师严守专业规范主要来自于外部的制约。教师专业规范是必须遵循基本规则、契约和公约的综合体。一方面,体现在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化的体现,通过法律形式来坚守教育专业的立场,来保证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规定教师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使教师培训模式符合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教师上岗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顺利进行教学工作,为适应国家和个人需要,教师资格制度在不断完善,以求适应需要。另一方面,道德行为规范。教师有其自身的职业伦理规范,教师职业规范是外部的规定,教师应该努力将外部规范内化为内心需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名师身上都有良好的道德规范,霍懋征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她给予每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魏书生尊重学生,知己知彼,这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的权利。名师们都能从外部的刻板要求内化教师心理需要,加强教师专业化。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卷2)[M].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16.

[2]林崇德,申继亮.教师素质论纲[M].北京:华艺出版社,1999:30—34.

[3]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J].教书育人,2009,(1):22.

[4]王金战.简简单单让“差生”变好[J].中华家教,2011,(11):4.

[5]于源溟,李冲锋.论魏书生语文课程观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2,(12):48.

[6]刘琨娣.论李镇西生活化语文教育经验[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2—3.

[7]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41—44.

[8]何晓芳,张贵新.解析教师实践知识:内涵及其特性的考察[J].教师教育研究,2006,(3):38—42.

[9]王沛,关文军,王阳.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内涵与结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0,(6):92—96.

[10]陈延明.我们可以做得更好——观《王金战老师专访》有感[J].师道,2008,(11):51—52.

[11]李镇西.我的教育失误[J].江苏教育研究,2010,(3):20—25.(责任编辑:朱岚)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专业素质专业技能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不断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消防部队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与解决对策探究
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素质培养研究
“基本功大赛”对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优化思考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