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中阅读教学

2016-05-14 13:03施春雨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卓越文本阅读教学

施春雨

“卓越课堂”是指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突出“一起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的保障,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自由”阅读的方式,学生漫无目的的阅读,根本展示不出文本的价值,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要有效构建出卓越的语文课堂,有效地将“以师为本”转变为“以生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笔者就对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卓越课堂教学思想来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做以分析,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语文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组织讨论,加强互动

阅读讨论活动是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有效活动之一,也是丰富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提高学生阅读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但是,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仅是让学生读,并没有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和互相讨论的时间,导致很多学生仅是在阅读“汉字”,并没有真正理解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这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所以,为了构建卓越的阅读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了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讨论,鼓励学生在相互交流、互相讨论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同时,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阅读《想北平》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文本进行交流,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阅读后能够对一些问题或者是阅读后的感悟、感想进行交流。所以,在阅读后,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下面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

1.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一直说,它对北平的爱是“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思考:这是一种怎样的爱?该如何理解这种爱?

2.为什么作者只选择了北平的院子、墙根和一些果果菜菜,有何用意?

3.在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要“落泪”?最后一段话仅有一句,能否省略?

鼓励学生在阅读后思考上述的这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当然,在学生思考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引导,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最后,组织学生对“文本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这一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作者所寄予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确保卓越的语文阅读课堂顺利实现。

二、对比阅读,突出主体

对比阅读是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有效阅读活动,也是构建卓越阅读课堂的一种有效的活动之一。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将相似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比如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同类主题的文章、同一时期的文章、同种类型的文章,等等。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文本、分析文本,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为卓越课堂的构建做出贡献。

例如,组织学生将《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与《林黛玉进贾府》这三个文本进行对比阅读,之所以让学生将这三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体会文本中人物描写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雷雨》中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是通过什么描写来展现的;《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是怎样的形象,是运用哪些手法进行描写的,等等。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还能在比较阅读中掌握基本的描写方式。教师鼓励学生有效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对卓越课堂的构建也有巨大的作用。

三、解读句子,培养能力

解读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活动,也是锻炼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方面,更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解读课一直都是教师在讲,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体验文本,严重不利于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不利于卓越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解读能力,同时也为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在阅读《我与地坛》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解读能力和阅读鉴赏能力,更为了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在阅读文本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句子进行了解读。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组织学生针对这些句子中描写的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品味一下这些汉字和句子背后的情感。进而,促使学生在自主解读中感悟作者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这样的过程不仅贯彻落实了新课改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而且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课堂中轻松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感受文本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进而,促使学生在卓越的课堂中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一线高中语文教师,我们要通过组织多种活动来认真贯彻落实新课改下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而且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直接关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通过组织多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来构建出卓越的语文阅读课堂,进而展现文本的价值,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第一中学(226200)

猜你喜欢
卓越文本阅读教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卓越之梦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