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风细雨最润物:谈摘抄

2016-05-14 13:03余新焱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自创古人读书

余新焱

摘抄最早源自何处,已无从考察,但古人读书基本都重此法,没有一个不是用此法积累而成名的。

古代的印刷业到唐代以后才较为成熟,唐以前的人读书基本上都靠誊抄,不管是什么样的书都必须自己誊抄来读,即使是到了印刷业很繁荣的明代摘抄也还是很兴盛,如归有光的“七录斋”就源于此。其实誊抄何尝不是一种摘抄呢?如果文章不值得一读,何故抄之,誊抄的一定都是好文章或必抄的文章,一经不断抄之,则积累丰矣。

古代的文人要有自己的创作大多都有不凡的摘抄,相信司马迁在动工写《史记》前,没少做摘抄的工作。曹雪芹著《红楼梦》肯定也有不凡的笔记,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再聪明也不至于强过现在的电脑,所以古人摘抄用于写作积累是肯定的。

一、摘抄的作用

古人摘抄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应该能看出摘抄的作用。对于中学生来说,摘抄又有何作用呢?

1.积累字词教师可以让学生将用得好的字词用异色笔圈住,不明白的字音、字形查找字典明确。这样久而久之,字音、字形、词语的积累就会变得丰富。

2.积累句子句子优美的根本原因在于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这种句子和文章的摘抄有利于增加学生修辞的运用,有利于文章的写作。摘抄句子也能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许多美文含有深刻的哲理,而学生的阅读又多只限于课本,只有要求学生去摘抄,学生才会去主动地寻找文章来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是紧迫的,没有多少课外阅读的时间,而摘抄则在无形中鞭策着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也会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从具有哲理的文章中汲取做人的道理,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二、摘抄的方法

既然上文说了摘抄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要学生摘抄什么样的文章才好呢?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只是个起点,而终点却是自身的创作运用;或者说摘抄的目的是将这些文章化做自己的东西,从而激发自己的灵感。君不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故笔者将摘抄分为三个阶段。

1.盲目随意摘抄阶段

这是刚开始的阶段,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可以让学生随意摘抄,规定要完成的任务,一天200~300字左右,不限内容。要在课堂上公开表扬,可以利用摘抄本里的优秀文章作为上课时的开场;合理的运用,深刻的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此段时间的积累,可以逐步地引导学生向教师的要求靠近。每个老师都应有一秆称衡量摘抄,教师教给学生的摘抄方法决定着学生的发展方向。

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每日摘抄的习惯,而不是临交时随意地应付,因此教师应适当地每日抽查,而且要求学生在每日摘抄下面留下自己的摘抄日期。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

2.摘抄的生成阶段

在前一阶段的训练以后,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明确需要摘抄什么,又如何摘抄,此时就要进一步规范,让学生将摘抄的东西尽力化为自己的东西。那么又如何让学生把摘抄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呢?笔者认为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

表扬。此时教师不能再像前面那样盲目地表扬了,而是每次和大家共同鉴赏几个学生的摘抄,请学生来评价优缺点,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别人的摘抄来谈谈自己的摘抄。

教师指导。当摘抄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后,方法的指导就至关重要了,而这个指导重在让学生吸收摘抄带来的好处,从而也使学生的摘抄工作自觉认真,化为语文学习厚积薄发的基础。

奇文共欣赏。教师选定一个时间段,将摘抄本打乱,发给学生,请别人加以评价,让大家吸收别人的优点,从而使摘抄更加有意义。

3.摘抄的自创阶段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培训,教师应适当地鼓励学生去自由创作,这样才能体现摘抄的作用。其实,自创也可以分几个阶段。

模仿。学生对自摘的文章进行补充,就像前面讲的“还可以怎么写”一样,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去加以模仿,此时教师的鼓励和建议也是很有必要的。

写自我感受。学生可以自由地写一些心理感受,如来自学习的压力,来自亲情和友情的故事,来自外界的感知,等等。

自拟题目创作。每次摘抄都要求学生自己拟题自创一篇真正的文章,可以适当调动自己摘抄本上的内容。

教师要求创作。教师可以每周给学生一个题目,让学生去寻找内容进行写作。要求独立完成,这样文章的水平会有所提高,评价方法同上。

结集传诵。可以按小组将写好的文章放到一起,结成一本集子,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得益于好的方法,也在于学生自己的坚持。十年磨一剑,相信摘抄这个小方法,能让高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所收益。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马坝中学(211751)

猜你喜欢
自创古人读书
好玩的古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体验言语运用之美 激发学生从模仿走向自创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迷雾与历史现场——读李欣荣《自创良法:清季新刑律的编修与纷争》
兰太公司纪委举办庆“七·一”职工自创廉洁文化作品展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