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合理提问,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重点阐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遵循的有效提问原则和具体实施的方法。
一、 实现“有效提问”,原则“当先”
1.有效提问,“趣味”开路
从初中学生身心特征来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及所处年龄阶段的兴趣爱好,借助于提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语文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时,教师可先对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有没有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呢?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下”。但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要注意加上一个附加条件,那就是让学生放开思维,不仅局限于说自己的老师温柔、美丽、大方等优点,还可以分享老师比较有趣的经典语句、习惯性的小动作甚至老师的坏习惯等,使学生能够不拘一格,畅所欲言,表达心中的想法,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表示肯定。
2.有效提问,贵在“有效”
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话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上应该符合绝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进行深入思考,同时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也较为明显。例如:在学习语文八年级上册陶渊明《桃花源记》时,学生已掌握了全文的中心思想后,教师可进行提问:“为什么在文章结尾时,作者要提到太守遣人去寻桃花源,却没有寻到呢?”对这一问题,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答案肯定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这个人不守信用,答应桃花源中的人不告诉外人,却最终泄露了秘密,因此作者故意设置为他第二次去的时候没有找到;有的学生可能认为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根本就没有一个和乐安详的桃花源,因此自然找不到;还有的学生认为桃花源对于身处乱世的作者来说,是心中的净土,他不愿意有人踏足,因此后来寻访的人自然找不到。这些答案都有其合理性,有效提问既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又能使学生受到激励。
3.有效提问,目的明确
俗话说“有的放矢,百发百中”,体现了“目的性”的重要性,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问题设计上应该有一定的目的,能够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使学生对文章内容或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更好的理解及体会。例如:在学习语文七年级上册《看云识天气》这篇文章时,有一句话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教师可针对这句话对学生进行提问,先分组讨论,然后分析这句话的意思。由于这句话对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了概括,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让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深入理解及思考,能使学生对云与天气的关系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掌握本文的中心。二、实现“有效提问”,展现“手段”
1.把握时机,“出奇制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激化,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时机”提出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当问题解决后,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愉悦感。例如:在学习语文九年级上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时,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教师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大家根据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来说说,哪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并非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可再提问:“生活中哪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只有一个呢?”这样恰到好处的提问,能够有效避免提问早了出现回答不出来,提问迟了出现“马后炮”的尴尬局面,体现了及时提问的魅力。
2.巧妙转化,“另辟蹊径”
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于自身的智慧创设生动、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例如:在学习语文八年级下册《俗世奇人》时,教师可在讲课之前提问:“大家平时出去游玩时,有没有见过路边捏泥人、卖糖画或者用草叶子编蛐蛐、孔雀的民间艺人呀?谁见过,给我们大家讲解一下”。由于这些传统手工艺术正在逐渐失传,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教师在学生讲解完毕之后,为学生进行详细解析。同时还可配上专门的视频供学生观看,使学生深刻了解文章中所描述手工艺术的精湛,同时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更加热爱。
总而言之,有效提问是重要的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同时也是教学中一门艺术,作为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巧妙创设合适的问题,让“有效提问”成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闪亮点”。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王坛镇中学(31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