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华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为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数学课应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促使学生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时,能从数学角度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因此,为学生营造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他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打电话”一课时,首先以文字描述呈现问题情境,并请学生提取实际问题的三个关键信息“要通知的人数”“通知的方式及用时”“对于通知的要求”,在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该如何设计打电话方案呢”,在讨论“分组通知”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收集信息、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借助直观图形。分析数量关系
新课标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画图既可以将题意的理解加以外显,又可以将现实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首先应明确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并用图(表、符号或操作等)将题目中的信息和问题表示出来。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先借助直观图形进行分析,并从图形中归纳总结出一般的解题方法。即先让学生在纸张上模拟植树,得出线上植树的三种情况。
“一”代表间隔,用“\”代表一棵树,画“\”就表示种了一棵树。让学生在这段路上种上6棵树,想想、做做,你能有几种种法?
先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再指名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整理成下面三种情况:(板书如下)
使学生感悟到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一端栽种:棵数=段数;两端都不种:棵数=段数-1。这样,借助几何直观,抽象出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借助常用方法,培养分析能力
“问题解决”与以前的应用题不同,没有了所谓的“典型应用题”。由于情境变化多样,增添了解题的复杂性,并非所有题目一开始就能抓住其数量关系。所以应让学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法,要帮助学生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在教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摆学具、画图、列表等办法来收集和整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使隐蔽关系明朗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思路。但以往应用题教学中所用的“综合法”和“分析法”也不妨拿来一用。
如,人教版数学教材第六册练习二十三第14题:
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学生在通过看图观察后,整理出完整的题目:儿童剧场每天放映3场电影,两天共卖出954张票。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法”,从问题入手:要求“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必须知道共卖出多少张,还必须知道共放映几场。前一条信息已经知道了,而后一个条件则必须通过每天放映3场,两天共放映多少场来求出。这样分析后,画出“枝形图”如下:
当然,“综合法”和“分析法”的使用是建立在学生能够熟练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的。而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综合法,什么样的问题适合用分析法,要根据每道题本身的结构特征来决定。
新教材对“问题解决”这部分内容的改革,在给教师带来惊喜的同时,也留下了更多的空白,等待教师们去填充。就像上面所谈的那样,新瓶中不妨也装些陈酿,芬芳一样隽远!
四、渗透思想方法。建构数学模型
新课标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作为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说明数学课程不仅承载着知识、技能,还应让学生在经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想,获得以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重视生活问题的抽象概括和数学化的过程,为模型思想的初步渗透和建立奠定思维基础。在小学阶段的基本数学模型主要有“加法模型”“乘法模型”“函数模型”“方程模型”,其中,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可以进行“加法模型”“乘法模型”等思想的渗透;在周长、面积、体积等知识教学中,可以进行“函数模型”思想的渗透;在简易方程知识的教学中,可以进行“方程模型”思想的渗透。
如,四年级上册学习“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是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提炼出数学模型则是“单价×数量=总价”和“速度×时间=路程”。教学时,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悟“单价、数量和总价”与“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经历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建立模型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经历将抽象的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既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又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运用,这样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其数学素养,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责任编辑:徐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