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诚
摘要:新课改之后的高考,较以后的考试题型有很多变化,高三地理教师有必要对过去的高考经验进行必要的总结,坚持实施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高考应考对策,才能在地理高考应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应考;复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88
在新课改实施后的高考应考,高三地理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及时调整高考应考策略,才能与时俱进。近几年的高考注重考查考生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及创新意识,注重能力和素养考查,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综合考查了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理论、规律,但答案不直接来自于课本,需要联系所提供的材料和图表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结合近几年的高考应考经验,筆者认为地理高考应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重视图表的训练和信息的提取
我们常说:“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地理图表信息的判读在高考试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注重考查考生根据图表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根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解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准确判读地理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分析推理,不仅是学生能否入题的关键,更是高考取胜的法宝。所以,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熟悉各种图表类型,把知识点落实到地图上,还要让他们建立图表之间的联系、图表之间的变式、图文之间的联系。
如,在讲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笔者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这三层和这三层的特点。首先,笔者给出了大气层中各层的主要成分,然后要他们分析各成分的特点。结果学生很快得出对流层集中了大气成分的大部分,主要成分有氮、氧气、二氧化碳、水汽及尘埃等固体杂质,平流层主要成分是臭氧,高层大气有氧原子。然后根据各成分特点学生很容易得出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平流层天气晴朗适宜飞行。最后根据各成分在各层的分布推理出各层气温和气压的变化规律。如在对流层二氧化碳、水汽等成分集中在近地面,所以随着海拔的增高空气稀薄吸收的地面辐射就少,从而对流层温度、气压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减少。
二、立足基础,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归纳与表述
高考试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仅要立足基础,让学生对高考考点过关,要将知识体系网络化、综合化,建立起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且要能用地理术语规范地表述出来。
高考地理主观题分值大,而解题答案中往往包括多个得分点,考生需踩点得分。但有不少学生反反复复答了一大堆,就是答不到点上;又或者学生理解了但措词不规范所以也拿不到他该拿的分;更多的是答案有遗漏,不完整,所以也拿不了高分。因此,主观题更能拉开考生的差距,而对于中等偏下生源的学校而言,这更是考生的致命弱点,是他们拿高分的瓶颈。因此,为了训练学生答题的规范性和思维的严密性,笔者要求学生把每节课的主要原理规律和分析思路表述出来,然后再把他们做的优秀答案略经修改后张贴出去鼓励他们,让他们再次修改。这样,不仅能及时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解决。而且,能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切实提高应考效率。
三、开拓学生视野,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高考试题多取材于生产生活实际,设问角度灵活多样。要求考生拓宽思维和知识延伸,多角度全方位思考。所以,在地理高考应考中,我们应该紧密结合实际,插入新的案例,深入研究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区位时,笔者以苍南和福鼎为例,要求学生比较这两个地区经济的差异与区位条件的关系;在讲工业区位时,笔者以龙港为例,从龙港的区位条件入手分析其产业结构及今后工业的发展方向;在讲农业和第三产业时,笔者以马站镇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马站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区位条件。
四、加强地理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表明: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入手,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新考纲注重实践性,加强对考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高考卷中考点不直接来自于教材,但是能够运用考生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因此,我们在应考时不能照本宣科,不是一味地要学生死记一些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分布,而是要让学生认识这些灾害的危害,提高减灾防灾意识。例如,在本学年的应考中,考虑到利用手表定向、利用地理知识野外定向因为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掌握。笔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准备了钟表、直尺或直角三角板、绳子、竹竿等材料,在野外进行实地测量。这样,化抽象为直观,并且针对资料中问题的利用模型及时解决,效果显著。同时,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引入了地理实验,如证明地球自转、证明地转偏向力、大气的保温效应、热力环流、水循环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体验中去分析、去思考,在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与原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学科素养。
五、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
有人说:“错题是最好的老师”,不少学生由于思维定势,总在同样的问题上反复犯错。所以,让学生克服思维缺陷,优化思维习惯是学生能否突破自我的关键。对此,笔者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把每次大考的错题汇编起来,用红笔修改,并写上解题思路和反思;在周练、课堂练习及课后练习、模拟卷均圈起来,并用红笔修改。在临考前一个月看,就相当于考前清醒剂,能够尽量避免在考试中再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在每次作业批改过程中,笔者都要针对性地写上评语,鼓励他们的进步,但同时指出问题、提出要求。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高考将会体现新课改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对我们高三地理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但笔者相信:坚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科学应考,及时反思、与时俱进,是切实推行新课改、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作者单位:浙江省苍南县求知中学 3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