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英收藏到艺术生活

2016-05-14 15:29王晓峰
收藏·拍卖 2016年4期
关键词:器物景德镇气质

王晓峰

丙申伊始,春绿江南。景德镇的陶瓷圈在经历了这个异常寒冷的严冬洗礼之后,不知在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中是否可以苏醒。景德镇的陶瓷不仅有传统陶瓷,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现代艺术陶瓷,这些艺术陶瓷也一直备受收藏者的关注。而艺术陶瓷市场的萧条让陶瓷艺术家们开始思考陶瓷产业该何去何从?艺术家该如何自处?

笔者认为,现代艺术陶瓷的发展已经出现实质性的转变:由原来的小众收藏转向大众普及,精英式的“收藏”转变为平民“生活”。如果说收藏是艺术品的话,那么原来的艺术与收藏的关系可能会转变为艺术与生活的牵扯。在固有思维里,提起景德镇陶瓷艺术,必然联系到前几年相当辉煌的“大师”作品。而随着陶瓷艺术品市场的降温和收藏的理性思考,大师抑或艺术家都趋于冷静,对生活的塑造似乎成为共同的止境。陶瓷艺术家们逐渐通过器物,以艺术的方式进入一个空间,表达自我情感和生活态度,从而介入生活方式、改善生活品质。然而,不论是收藏还是生活,终归是消费。如果说收藏消费的是艺术审美和升值空间,那么艺术家将作品介入空间、融入生活,民众在消费什么?有一种声音似乎铿锵有力:“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包含对审美的苛求和对技艺的严谨,我的理解就是一种态度,对材料的尊重,对手工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但仅仅是靠工匠态度就可以给我们雅致品味的艺术生活吗?

手艺产生于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是人与器物通过材料的对话。对美的追求成就了手艺人的执着,有情怀的手艺人就是艺术家,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赋予器物,器物就有了气质,所谓“借物言情”;有了情怀的器物反过来又抚慰人的内心,这就是“以物养心”。所以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基于使用之上,更多的是情感。或许我们就可以把这样的使用理解为是生活,那么这种情感我更愿意理解为爱情,鲜活而灿烂……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古代文人将气节视为高贵的品格象征,有所为有所不为,文人气质即是对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积累,亦是对个人价值观的种责任。这在精神上其实与匠人制器是相通相融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对器物的偏执如同气节的坚守,它要求手艺的传承和个人的创造力。回观古人,明人吴十九就是这样,一手能做得薄如蝉翼的卵幕杯、色如晚霞的流霞盏,一手聪颖博学工诗善画,两者往往伴随而生、相辅相成,气质如斯而得以曼妙。

如是,唐诗宋词元曲,求意蕴追意境之美。唐人陆龟蒙一首“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被今天越窑青瓷传唱甚广,的确,翠色千峰惹人醉。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再到乾隆帝这里:“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色自粉青泯火气,纹犹鳝血裂冰肤。”极具诗意的想象,让人铭记。诗人的情怀赋予了他们作品云端之上的灵魂,拥有了情怀者才可以赋予作品思想和情感,方可悦己动人。匠人制器亦然!

是的!我的观点:工匠精神,文人气质,诗人情怀,成就器质!

猜你喜欢
器物景德镇气质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身如器物
器物之心
漫话国宝·陕西历史博物馆
我的家乡景德镇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器物之心
吉仓AOI理想就是看似简单无奇却气质非凡的成熟Style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