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6-05-14 22:35蒋建华
未来英才 2016年4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数学

蒋建华

课堂的高效是我校教师目前探索总结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当然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假期培训,学习了新课改教学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程标准》中也谈到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学期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和教师交流的学习,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高效性,我在学习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了一些粗浅的尝试和总结,以求教于同仁。

一、关注学生,情感认同

首先,教师要尊重和重视每一名学生,加强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友情,关心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困难,体谅学生个人表现的不足。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想法,即便是一个错误的想法,作为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可以采用追问说理等方法,由学生自己去纠错、修正。这样不仅易于被学生接受,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从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其次,教师要关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经验。教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要考虑学生数学能力。善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用新知识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降低知识难度。

二、激发兴趣,主动参与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课堂的学习,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首先,要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主观上建立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也不是识字很少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思考、探究、归纳及整理,才能锻炼数学思维,形成数学能力。

其次,要采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欲望。可以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问题,增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让学生觉得真实亲切,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设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设计的问题要有趣味性、探索性、开放性,问题难易要适度,不能遥不可及,让学生望而生畏,更不能垂手可得,让学生觉得乏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得出的结论,教师要及进给予肯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愉快的心情,建立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了尊重。我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时,对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进行了认真观察和反思,并在反思中改进教学。

三、组织引导,合理探究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变“主体”为“主导”,引导学生参与,独立思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即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要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积极实行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尽量让学生多提问,自主探索,给独立思考的时间,允许发表独立见解,当产生分歧时,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学生的思想可以互补,不仅拓宽了思路,活跃思维,更完善了知识结构。

在独立思考有困难的情况下,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有利于数学问题的顺利解决,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就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将任务落实到小组,小组成员既分工又合作。这种学习活动与数学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紧密相关,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或课后进行。

1、课前小组任务学习一般可设计两种活动:(1)预习。主要以完成课后练习题和思考题来反映。(2)提出问题。通过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预习和小组交流,提出本组所存在的问题。

2、课堂中合作学习包括:(1)合作归纳知识。在完成对学后小组进行讨论和归纳,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2)合作梳理。在完成导学案后,所有同学要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独立认真思考之后,再由小组讨论完善。

3、课后合作小组活动包括:合作完成作业。所布置的作业若有不懂得都会先由小组长负责讲解,并及时检查本小组所有成员作业完成情况。(2)合作订正错误。每天作业上和练习册上的错误都必须及时改正。由小组长负责检查和监督。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一些与几何图形相关的知识,定理的探索,都可以通过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

例如在听一老师的课 “垂径定理”时,他把课堂交给了学生,由学生自己画圆,剪圆,画圆的对称轴,學生自己动手折叠观察,得出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同时也观察到了圆的对称轴是直径所在的任一条直线(图1)。然后他又引导学生画图,做了圆形纸片和一条直径及垂直于直径的一条弦,分别标注了字母。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手打叠,就使学生得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垂径定理)(图2),同时也使学生领会到了垂径定理的好几个推论。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积极合作的精神。

四、反馈梳理,强化认知

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及时得到巩固梳理,就很难学以致用。数学教学强调“讲练结合”,“讲”是必要的,“练”是不可缺少的。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分层设置问题,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对于数学的学习,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有些学生数学基本功好,只要上课认真,回家不用太多的时间,就能学好数学,而有的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就是不懂。因此,在学习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将促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学习;同时通过合作式的交流,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教育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活跃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推理。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