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展示】(2015年高考浙江卷)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中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60分)
唐有刘白堕脱俗隐于市,善酿酒,饮之香美,经月不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但惧白堕春醪。”一杯春醪,寄着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携着你品性的高低。
冯骥才曾道:“植物死了,将生命留在种子里;作家死了,将生命留在作品里。”“言为心声”,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常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或无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节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与广远,承载着作者的追求与修养。
百家争鸣,各有其芳华。庄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练沉稳,墨子严密周全,韩非子肃穆苛刻,则《庄子》抑或《道德经》,《墨子》抑或法家大集,无不承载着其独特见解和个性思考。台湾云门舞集享誉全球,其舞姿脱俗超凡、摄人心魄,而其门下弟子亦无一不是高雅养性之人。作者与作品如人与影,映照着彼此最真实的一面,你只有将最真实的生命投射出来,你的作品才能温润如玉,毫无杂质地显现出熠熠光华。
人在成长,作品亦在成长。龙应台年轻时生活在唐朝,热情奔放,她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抑或“俯首甘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俄国诗人安娜·阿赫玛托娃的人生跌宕起伏,其诗作亦从少女的幼稚转为熟女的沉稳。作者与作品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时光的磨蚀下恣意成长。
而元好问曾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作品格调与其品性的背离,有时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做狂野挣扎,或是反其道愈见其力。顾城的诗天真纯朴,他却亲手杀死妻子;凡·高的画绚丽奔放,他却割下了自己的左耳。我们能说他们的品性恶劣、思想卑劣吗?卢梭在《忏悔录》中极尽猥琐之能事,而谁又能否认他卓然脱俗的品性和高雅勇敢的追求呢?
当今社会,人们热捧“雅作”,却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无知;人们极少问津那些外表粗鄙之人的作品,却不知其作品华美天成、淳朴自然。悲哉!悲哉!我坚信,那些枯灯夜雨下的“荒江野老”,笔削春秋而令乱臣贼子畏惧,定会与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巅。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在这急景流年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
【得分】60分
【名师点评】万超建:文章引用游侠和冯骥才的语录,引出话题,然后横向拓展,寻因溯果,结合诸子百家、龙应台等材料,点出文章与人的品性高低“相携”的主题。名人素材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有一定内涵。文章前半部分从正面选择名人素材,后半部分从反面取材,分别选取了顾城、凡·高、卢梭等素材形成对比,加强论证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