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自我,开放的课堂

2016-05-14 11:12唐中云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开放语文教学课堂

唐中云

〔关键词〕语文教学;开放;课堂

这是个开放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知识不再是教师独自垄断的,课堂不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教室也不再只是在课堂上。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更加开放的自我,能不断学习新知,生成新的思考方法、新的体验和感触,把课堂变成和学生一起交流、体验、思考和成长的场所。

我所任教的学校,学风比较活泼,我在教室外面上过《兰亭集序》,让学生在晴好的天气中感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让他们在一抬头一低头之间想象今天的情景将不再重现,体会:“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悲哀。

我还在教室里上过《兰亭集序》,我让学生们准备了笔墨纸砚,还有白水,模仿古代文人在曲水流觞中畅谈自己的人生追求,并在宣纸上留下来。学生很享受这个过程,他们感受到了学习古代文人并不是学习他们曲水流觞的雅兴,而要学习他们的胸怀和志向。

春日,校园的玉兰花开,我会让学生去观察它的开放和凋零,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他们的内心感发。

春日花季向日休,二十八字使人忧。

辛夷花开虽日短,落花难懂写诗愁。

(程诗豪,这个学生他写不出来诗,他叹息自己还没写出诗来花就败落了)

隔窗远望白玉兰,点破初春一抹寒。

不与粉黛争颜色,直立树梢若自莲。

(高菲,这个学生看到了玉兰的孤芳自怜的品质)

三月将过气犹寒,窗外新枝缀洁白。

莫问花期何日过,正值春日争相开。

(李菲,这个学生看到的是玉兰花期虽短,但是也要奋力绽放)

一日盛开万点柔,暗香浮动角城楼。

风吹香去云不动,云摇风来花自羞。

辛夷飘飘何所似,落入花泥未可留。

腊梅零落冬归去,何来白雪落离愁。

(柯蕾,这个学生看到的是玉兰花的美以及它由盛开到败落带给诗人的离愁)

万物皆教室,用生活中的一个微小的事物,来让学生来感发,这既可以调动他们的观察力,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可以用这些自然的物象来启发学生。我发现每个学生的悟性不同,他们在接受物象给自身的启示时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都是朝着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那条路上走。

学校还把教室搬到旅行中,我是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的。去年四月份,我们带领学生去了南京、镇江、安徽的和县、苏州,一行六天,学生的收获很大。在途中我引导他们思考并写诗,效果非常好。

游北固亭

蔡佳玥

万里跋涉沐炎日,只为北固寻旧州。

江水东流潇洒去,英雄北顾寂寞留。

古木静挺距空楼,宝刀深藏吟闲愁。

吾今但阅稼轩句,千古豪情不肯收。

这是我带的组的一位女生写的,当时我在北固楼给他们讲了辛弃疾和他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苏州夜闻雨

宁思衡

天公震怒雷欲狂,急雨敲窗骤风凌。

且待我与天君议,明日可否不共行。

这是我那组的男生,他在苏州寒山寺时我带他看寒山碑林,指着那上面的字一一认过,那是从唐以后到当代名家写的《枫桥夜泊》,看完他问我,“老师,我得作出什么样的成就,他们才可以请我来写字?”我说:“你首先字要写得好,然后也得是某一领域的权威吧。”我看到这个孩子眼睛里有东西在闪烁,可能是志气吧。这是他晚上写的,这首诗写得一般,但立意很有气魄。有了这样的接触,我就经常鼓励他,他自己也很努力,进步很大。总之,教书不应局限在一时一地一文,能够随时随地抓住契机来启发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最有效。

我后来还让学生写过《当黄蜂飞进教室》《雾霾》等,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物象来加工、思考。那天是期中考试后讲评试卷,学生考得不是很好,在很简单的题上丢了很多分,我批评了几句,大家的情绪不是很高。这时候,一只大黄蜂飞了进来,教室一阵骚动,学生们有的尖叫,有的兴奋。一个男生打开窗户把它赶了出去。大家一时间好像忘了刚才在上课。等回过神来我让他们周末写个作文,题目就是“当黄蜂飞进教室”。

当黄蜂飞进教室(节选)

田伟仪

记得那个上午,普通的日子,普通的时间,普通的课。我在一边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忍受时不时袭来的睡意。突然听到大家的惊呼声此起彼伏,还恍惚的精神瞬间回归原位,我睁大了眼睛想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顺着大家的眼光看过去,只见一只硕大的黄蜂顺着打开的窗棂而入。它带着一点好奇和新意在宽敞的教室里检阅,仿佛在视察自己的领地却又像在掩饰自己对这个不熟悉的地方的尴尬和紧张。在数十秒慢慢的飞行适应后,它仿佛失去了耐心,在明亮的教室里飞来飞去,像无头苍蝇一般寻找着出口,想要逃避这陌生的地方和奇怪的物种。我静静地看着它,看着它没有目的的乱窜;看着它焦急地搜索如何能逃出这个未曾谋面的地方;看着它倔强地忽视我们的尖叫,只是单纯的尝试,看着它一次又一次撞上紧闭的窗户而无从下手,我好像透过它看到了一些别的东西。

我仿佛看到《老人与海》的主人公圣地亚哥在面对滔滔巨浪时的毫不畏惧和在遭受生命威胁时的坦然面对;我仿佛看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保尔对于生命永远热诚的信仰和渴望以及他对某些事物竭尽全力的追逐;我仿佛看到了小王子在踏入一个新的星球时的满心欢喜和掩饰不住的好奇惊讶;我也仿佛看到了《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在被退稿数十次后依然不轻言放弃的坚持和坚定不移的信心……

因为它敢于尝试,不坐以待毙,不轻易退缩,所以我能由它而看到如此成功或是英雄般的他们。

然而我看着看着,却又从它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在这浩瀚无垠的苍茫宇宙中,在那瞬息万变的历史长河中,一只虫子和一个人又有何区别?我只是如此微不足道的一个存在。就好像一颗只能用哈勃望远镜才能看到的28等星,在别人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关心的小小角落里孤独生活。而那只黄蜂或许还拥有着一些我这辈子注定无法得到的珍贵东西。我也有因学习成绩和生活挫折而团团乱转不知所措的时候;我也像那只黄蜂一样,有着世上每个物种都与生俱来拥有的烦恼和恐惧,但它可以拥有最璀璨耀眼的宝物——自由,而我或许这一辈子都注定没那个资格去拥有。我只能从小小的课桌换到大大的办公桌,我只能从签字笔和涂改带换到电脑和打印机,我只能从听老师的教诲换到听老板的教训,这一辈子或许就真的只能这样以世界上最平凡的方式度过了。

我黯淡地想着这一切,也为这只可怜的黄蜂做了最悲观的预测。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它在数十次尝试后竟成功地飞了出去,只给惊讶的我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我忽的转念,谁说我的未来已经注定?谁又说我的以后一定平凡?不去尝试,不去跌倒,不去再次尝试,你又是否有那个资格去定义你的专属人生?我看着它离去的身影,心里露出了微笑。

是的,它真的只是一只黄蜂。但,就看你用哪种角度去认识它了。在我眼中,它,未尝不是整个世界。

这个学生,平时作文写得不好,总是自己在自说自话,跟题目没有关系,所以得分总是不高,对写作也没有太大兴趣。这个题目她好像很有想法,当天晚上就发给我电子稿。我看了觉得不错,但是和黄蜂扣得不是很紧,建议她不要游离于黄蜂。第二稿就非常好了,我给了最高分,从此她爱上了写作。

当黄蜂飞进教室,我们为何而惧?(节选)

宋昊天

十一月中旬,初雪下了过后,天气转冷,也许是因为教室里温暖的吸引,一只黑黄色的昆虫顺着窗缝溜进了教室。它在教室里盘旋着、探索着,终于,有人注意到了它,它也仿佛注意到了我们对它的关注,放低高度从我们头顶无一例外地掠过。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惊呼,甚至还有些女生忍不住尖叫了出来......我可以肯定它不是所谓的大黄蜂也不是蜜蜂……经过我的查证它是名叫蜂鸟鹰蛾,属于蝶科,以花蜜为食。这些都表明了它对于我们完全不具有威胁,但为什么我们对它的来临如此厌恶或者说对它的到来感到威胁?因为我们对所有未知事物都具有发自内心的恐惧。

原本安全的蜂鸟蛾在我们恐惧下被认为是危险的黄蜂,可见使我们惊慌的并不是事物本身而是内心的恐惧。如果把这次的“入侵者”换成一只猫,我们的注意力也会被吸引,但决不存在恐惧,可猫若是攻击我们,其伤害定是大于飞蛾的,恰恰是说明了人们恐惧的对象可能并不危险,但这个对象定是唤起了人们内心中积攒已久的恐惧感,正是应了一句话:“我们惟一应该惧怕的东西就是恐惧自身。”(罗斯福)

“一个人可以摧毁自己心中的一切:爱、恨、信仰,甚至怀疑,但是只要他仍在生活,他就无法摧毁恐惧。”这是一位英国作者说过的话,恐惧总是与我们相伴相生,而彻底摆脱恐惧感是不可能的。蛾子掠过头顶的恐惧感使我们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连考试低分的沮丧也不复存在了,我们仿佛被一件事吸走了全部精力,而错过的则可能是老师对于失分点的讲解,是下次考试中取得优势的要点。人生也是如此,恐惧感浪费了我们的生命与机遇。

为了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我们要战胜恐惧。战胜恐惧就像一场两人马拉松,这场比赛完全是在我们的内心中进行的,而赛道的长度是我们的整段人生,恐惧感将追逐我们,不时地吞没我们。而作为领跑人的我们要保持速度——我们对于生活的希望。只有保持着希望,我们才得以正视恐惧,看清它的步伐,调整我们的速度,平均地运用我们的力量。希望我也可以在恐惧来临之际,停下脚步直视它的瞳孔,看看瞳孔中那抹代表着希望的反光,转身不语,蓄满了力气继续奔跑。

这是个男生,总是想别出心裁,总也不如所愿,这个题目他想了一晚上,平庸的立意都被自己推翻了,后来确定了这个立意。我看了非常激动,别人都把视角定在黄蜂身上,他却看到了观察者自身的恐惧。由恐惧入手写作,大获成功。

一草一木一虫都是师,我很感谢张载的“民胞物与”的思想,让我在教育教学中经历了一段摸索之后,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可以把玉兰花、黄蜂、雾霾、落叶、雪,这些东西都拉来做自己的盟友,和自己一起教学生,这样更有趣也更有效。当然,这是需要很高的智慧的,我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很远,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作者单位:北京二中,北京,100010)

编辑/张帆 终校/于 洪

猜你喜欢
开放语文教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写字大课堂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