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和输出

2016-05-14 20:33陈桂枝
关键词:中国特色

陈桂枝

摘 要: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二重属性,其基本观点的核心就是根据接收对象的不同,展示不同的人文教育内涵。探析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概念,以及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和输出,对我们在国内构建和谐社会、国际构建和谐世界有着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注入和输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255-02

中国的和平崛起,是全世界关注的大事。我国政府致力于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构建和谐世界,这就需要建设中外人文交流的平台。建设中外人文交流平台,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及输出是最重要的基础成分。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和输出,有益于中外人文交流平台的建设。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它的注入和输出有何意义?我们如何注入和输出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在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和输出的实践中有所作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概念和教育现状

什么是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种精神的养成一般要通过多种途径,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内容,都体现在“中国特色”这四个字身上。

“中国特色”教育是指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教育观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提升学生的人性境界,塑造学生的理想人格,指导学生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其核心就是培育学生的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就国际而言,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一分为二地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实际上,我国国情和世界局势决定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二重属性,其基本观点的核心就是根据接受对象的不同,传输不同的人文教育内涵。

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在国内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观为指导,利用人文教育元素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英汉两栖的外语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在国外是以孔孟之道和中华文化为主要内容,团结和争取一大批国际知名人士和广大民众,为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那么,我们的人文教育元素又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当前,我国科技教育元素在经济领域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因而带来了经济建设的腾飞。但是,人文教育元素还未能与科技教育元素比翼齐飞,国内“金钱至上”观念的疯狂滋长,英语强势地位(所谓的“英语霸权”)没有改变,西方普世价值观的尘嚣甚上,说明我们的人文教育反应迟缓,还未能及时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以往对战争中崛起的国家(美英等西方国家)的人文教育元素研究较多,但对和平中崛起的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研究尚属空白。近几年来,西方敌对势力制造的“中国威胁论”花样不断翻新,什么“军事威胁论”、“价值观威胁论“、“经济威胁论”等,这说明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也说明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价值还没有彰显。

在国内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构建和谐世界都需要发挥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作用。遗憾的是,我们对人文教育元素作用的认识、研究及利用与形势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不利于谐世界的构建,不利于我国的和平崛起。

面对国内外如此逼人的形势,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在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及输出的实践中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是否考虑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试用中英两国语言、文化、历史的对比教学,以强化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学生的中国特色的人文精神,这有助于学生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的塑造,个人价值的实现。人文教育对人的价值观取向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观培养造外语专业人才,符合我国的长远的国际战略,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益于构建和谐世界的大格局。

在国外的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中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让西方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传统,知晓中国的文化和文明,理解中国的崛起和发展,最终支持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形成最广泛的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崛起的中国要安全的外部环境,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宝贵时间和战略空间,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是否考虑将培育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作为一项重大课题,在认真探析理论的基础上,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教学力量和教育资源进入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注入和输出,以求使外语教学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服务。

二、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在注入和输出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和输出作用何在,意义几何,我们究竟应该具体怎样做呢?这涉及到我们国内的英语教学和国际的人文交流,以及人文教育元素的性质等诸多问题。

首先在国内的英语教学中注入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试用英汉对比法教学,要讲英语句法的严谨,也要对比讲汉语句法的简洁;讲英美文学史要介绍雪莱诗句的火热激情,也要对比讲李白诗句的浪漫豪放;讲英美历史要介绍华盛顿为国忘我的无私,也要对比讲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崇高;讲美国的人本主义的“人权”,也要对比讲中国特色的民主。英汉对比教学,要旁证博引,妙趣横生,这样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语言、文化、历史与现实的美好,以陶冶其爱国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立志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有一种说法:学英语是为了跨文化交际,但还没有说到根子上,应该提升为:跨文化交际是为了构建和谐世界。通过语言、文化及历史等诸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对比教学,潜移默化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爱国主义的人文教育,有助于培养造就一大批热爱祖国文化、通晓西方文明的英汉兼通人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世界所必需的。

要在国外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或学术交流中,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比如孔子的“仁”与“和为贵”思想,展示中国人民愿意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与热爱和平的愿望;介绍孟子的“君轻民重”与“利轻义重”,诠释中国式的民主与人权观念;介绍老子的“无为”,展示中国宁静深邃的处世哲理;孟子的“舍身取义”,彰显中华民族面对强敌,为了正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通过这些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工具就是汉语与英语),让西方的政要、精英以及人民都知道,中华民族向来是与人为善、以邻为亲的可爱民族,从道德到文化,从历史到传统,从现实到未来,从来都不是一个具有侵略性和威胁性的民族。这是我们争取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战略空间,构建和谐世界,维护世界和平所必需的。

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中具有理论与实践的二重性。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观、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方法论以及人文领域的语言、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学习,认真研究。在国内注重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灌输,同时向国外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为了加强科技文化交流,我们没有把西方人文教育元素拒之门外,但是只有接受没有输出是不对等的。要想建设和谐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就要内外有别地注入和输出不同形式的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注入和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是建设中外人文交流平台的关键。

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与西方某些国家灌输的“民主、人权”的人文教育元素有着本质的区别,意义和作用也截然不同。

老牌的帝国主义者以“上帝”的名义进行殖民侵略,曾使多少国家陷入贫穷和落后的悲惨境地,现在又输出“颜色革命”,导致许多国家陷入战乱,比如叙利亚、利比亚、乌克兰。由于较早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加上二战的影响,让美国成了世界新霸主。虽然美国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它也对世界的和平稳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而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和输出,对内追求的是社会和谐,对外争取的是世界和平,我们的人文教育理念更加实现,将给世界带来幸福和光明。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是纯洁无暇的,中国特色人文教育的目的是高尚无私的,中国特色人文教育理念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将给世界带来和平与繁荣。

三、注入和输出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思路和方法

要想注入和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观为指导,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核心概念,并使其成为教育理论的的创新点。要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分析运用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最终让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为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的国策服务。这是我们探析注入和输出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基本思路。

探析的主要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观及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赋予人文教育元素以中国特色,形成我国教育理论的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由实践性很强的三个探析假设组成:

1.在国内试行英汉文化对比教学法,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马克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英汉兼通的外语人才,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2.向国际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主义教育元素,在汉语教学和学术交流中要借助孔孟之道与中国的历史文化,重点说明中国不是具有侵略性的国家,“和为贵”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基础。争取建立最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为构建和谐世界努力。

3.在实践中丰富创新点、夯实创新点,发展创新点,以英语教学为平台,运用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进行教改实践。通过孔子学院教汉语或学者访问进行实地调查,进行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输出实践。

我们要明确重点:研究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以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教育观为指导,在外语教学中实行英汉对比教学,以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中国人文精神的英汉两栖人才,效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研究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在国际的汉语讲学和学术交流中讲中华文明、文化、历史,讲孔孟之道,以求结成最广泛的构建和谐世界的国际统一战线,支持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合理主张。

我们要抓住难点: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注入需要足够的时间,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输出需要必要的条件,时间要争取,条件要创造。首先要动起来,在英汉对比教学实践中注入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不断总结经验。接着要走出去,要到国外孔子学院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最后要坐下来,定期讨论,认真总结,形成理论。重视实践中反馈的信息,丰富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的内容。理论的创新必然来自注入和输出中国特色的人文教育元素实践。

在实践中总结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是我们注入及输出中国特色人文教育元素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朱自清.文学经典常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2〕张文鸯.浅论综合性大学人文精神的重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3).

〔3〕李利民.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2,(4).

〔4〕杨叔子.德治、育人、人格[J].高等教育研究,2002,(5):6-9.

〔5〕栾英.浅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4).

(责任编辑 王文江)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浅析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
GDP核算方法——中国特色核算与接轨国际计算方法的平衡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