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果吉
【摘 要】随着我国西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汉藏文化的交流活动提高了重视程度,本文深入的分析了汉藏文化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并对翻译活动的局限性进行了研究,制定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文化差异;汉藏翻译;局限性
汉藏文化的交流很大程度上依赖文化作品的翻译,而汉藏之间由于生活差异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存在翻译的障碍,对文化差异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汉藏翻译问题的具体对策,能够提升汉藏翻译的科学性,对促进我国汉藏文化交流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文化差异和汉藏翻译简介
(一)文化差异性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汉族人和藏族人在不同的区域进行生活,文化交流的技术较为落后,造成了汉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持续存在[1]。地理环境是影响文化养成的重要因素,藏族人长期生活的青藏高原存在交通不变的因素,这些是造成藏族文化难以更好的同外界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另外,汉族文化虽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得到了发展,在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也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这就造成了汉藏文化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二)汉藏翻译
汉藏翻译工作是促进汉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重要工作,但由于汉藏文化存在差异,翻译工作的推进难度较大。另外,由于汉藏民族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表达一个概念的过程中往往使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而翻译工作需要使用准确的语言对含义进行表达,这就造成了不同理解习惯的人难以很快并很完整的理解作品的原有含义[2]。汉藏民族在进行文字翻译的过程中,宗教典籍和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而深奥的哲理往往不能使用抽象的语言进行表达,经常需要借助比喻等方法对深奥的内涵进行传递,这就使得汉藏翻译工作更加困难。目前,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汉藏文化的交流工作,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实施汉藏翻译工作,但是,漫长历史进程所形成的汉藏文化差异并不能消失,一些具备很强思想性的文化作品依然不能通过翻译进行内涵的传播,造成了汉藏翻译活动面临较大的困难。
(三)两者之间的联系
语言是传播文化的最基础的因素,翻译活动需要将不同的语言进行内涵的提取,并根据语言的传播特点对内涵进行表达,虽然语言是进行文化交流的一项基础性工具,但文化的差异使得这种简单的文化交流变得困难[3]。在汉藏语言的翻译过程中,隐性文化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另外,文化习俗上的差异也是造成翻译困难的主要因素,虽然翻译人员具备对两种语言和各自文化的良好掌握,但复杂的语言难以对具备较高灵感的语言进行完整的传达,这就会使得一些具备丰富情感的语言难以得到完整的翻译。另外,很多翻译人员虽然能够理解原文当中的内涵,但由于翻译制度的限定,不能对原文的结构和语序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使得翻译活动无法提升深刻内涵的表达效果。
二、基于文化差异角度的汉藏翻译局限
(一)民族文化的局限
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形成了相对隔绝的文化系统,汉藏翻译工作需要跨越不同领域的文化障碍,并需要翻译人员长时间在不同文化的思维下进行转换,因此,民族文化的差异会造成翻译难度的提高[4]。汉民族的文化对文字的重视程度较高,每一个文字都被赋予了深远的意义,因此,不同文字之间的翻译活动需要耗费大量的翻译资源。每一个翻译人员需要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熟练的使用掌握的知识对大量的信息进行转换,如果涉及到具备民族文化特点的因素时,则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深刻的文化内涵进行翻译,因此,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造成翻译难度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民族人文的局限
不同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形成文明状态的历程存在差别,这就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人文环境存在较大的不同。人文环境的局限会间接的导致语言交流的困难,目前,藏民族的民族人文环境相对保守,使得藏族文化的发展速度和与外部文化的交流速度较慢。而汉民族的文化在改革开发的大背景下,比较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而改变外部文化环境,因此,民族人文的局限性由此体现出来。民族人文环境的不同会使得文化受众的阅读习惯存在差异,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民族人文环境进行准确的把握,将很有可能造成理解方面的障碍,甚至可能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
(三)翻译方法的局限
汉藏翻译在进行的过程中,由于语言习惯的不同,非常容易出现翻译方法不能实现对接,在进行汉语言翻译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翻译人员首先对内涵进行理解,然后根据含义进行表达。但是,汉语言当中的一些字词具备较强的内涵,很多语言存在双关意义,这就使得翻译环节很难简单的通过翻译实现语言内涵的完整传递。
三、解决汉藏翻译局限问题的方法
(一)重视理论指导
首先,实施翻译的团队要加强对理论指导环节的重视,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的研究,并将理论同汉藏翻译活动进行良好的对接,使翻译活动的实践探索更具规范性[5]。要灵活的变化翻译的具体方法,根据理论的指导对需要翻译的文字资料进行总结归类,并将各式各样的文献资料进行翻译方法的确定,使理论能够更大程度上发挥指导作用。
(二)采用合理的翻译方法
首先,要将文字材料内涵的表达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尽可能减少翻译带来的文献质损,可以将直译法作为主要的翻译方法,尽可能不改变原有语言的形式,并逐一对相关文字进行翻译,使翻译活动可以更好的实现翻译模式的完善。在进行生僻词语翻译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意译法进行翻译,必要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注释的形式对生僻词语的翻译进行详尽的解说,使翻译活动可以更好的实现文化内涵的有效传递。可以使用音译的方式对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词语进行翻译,音译的过程要秉承一致性原则,如果其它作品已经对词语的音译进行了确定,则要进可能使用已经确定的词语,如果此一词语尚未进行明确的音译规定,则要尽可能少的使用生僻字,避免出现文化沟通层面的障碍。在进行译文语言的选择过程中,要尽可能使用相同的语言风格进行翻译,在翻译完成之后,需要对文章进行润饰,使文章能够更好的适应跨文化阅读需要。在进行文章润饰的过程中,必须保证进行可能少的改变文章的原有概念,使文章可以更好的通过传播实现原有意义的表达。要注意不能改变原有文献中任何一个语言的概念,即使的存在错误的语言也要规范的加以翻译并配以一定的说明,切实保证原有文献的价值不会受到损害。
(三)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内容
要保证翻译人员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使每一位翻译人员能够认清民族文化的具体内容,并通过翻译方法的调整,实现语言的融通,促进民族文化的更好融合。要根据汉藏民族之间具备差异性特点的生活习惯,对跨文化翻译活动进行处理,使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读者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翻译内容的阅读。翻译人员还要加强对汉藏文化变化情况的关注,及时了解汉藏文化的最新动向和新型词语,使翻译活动的范围能够得到相应的发展。
结论:
汉藏文化的交流是提升汉藏民族融合的重要工作,深入的分析汉藏翻译存在的局限性,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翻译局限进行解决方法的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汉藏文化的交流质量,促进汉藏民族的更好融合。
【参考文献】
[1]塔措.从文化差异谈汉藏翻译的局限性[D].西藏大学,2011.
[2]久美才让.汉藏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空缺及其译法[D].西北民族大学,2009.
[3]达娃次仁.论文化差异中的汉藏翻译[D].西藏大学,2011.
[4]才让措.关于藏汉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浅析[J].商,2014( 03)
[5]杨荣.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融合[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