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镇章
【摘 要】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使中国进入了突发环境事件的多发期。面对逐年增长的突发环境事件和人们日益增强的环境安全意识,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旨在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进行分析,以找出在现有状态下适合我国国情的几点合理化建议,为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升,同时环境污染的问题却变得越来越严重,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特别是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影响;而且,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关注,这对环境保护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切实保障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我国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来进行管理,提高了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水平;但是,突发环境事件涉及的技术复杂,专业水平较高,需要细化的条文还有很多,需要各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才能逐步完善体系,未来的探索之路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如今我国在处理突发环境问题时主要是以环境相关法律条文和中央及国务院文件为主,缺少对预防工作的安排,在教育宣传、预防演练培训方面内容较少。在应对突发环境问题时还是以专业人士掌控为主,人民群众对突发环境事件缺乏基本常识和应对手段;而且,现有法律制度可操作性低,在具体实施时缺少明确的规章。在应急权限处理上,仍然需要上级部门的协调掌控,属地管理原则也很难逾越,这些都使得应急管理反应较慢。
(二)针对突发环境事件现有的章程主要是以对污染物的排放和收集储存处理为主,对事件却无系统的指导,处理的时效性不明显,而且对污染物扩散影响的评估总存在不足,无法实时跟踪流程,处理污染扩散和消解时只是根据污染物本身特性和天气状况进行安排,在考虑对人体和环境的长期影响时存在明显不足。
(三)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包括了环保、公安消防、安监、卫生、当地政府应急机构、涉事单位等多个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人员配备上也存在着明显不足,组织结构松散,员工多为兼职,日常任务也以常规检测为主,基本不能胜任问题处理的工作。一般而言,能够妥善处理问题的专家多由主管人员担当,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很难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使问题的处理存在明显的滞后性。
(四)现有的应急设备只能达到常规检测要求,对事故只能进行定性处理,一旦遇到污染物不明、周围环境具体情况不清楚的很难实现及时调取资料和污染物数据,这将严重影响后期的问题分析处理,这对污染范围扩大起着不可小觑的危害。
(五)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很多群众普遍采取围观的态度,缺乏对周围环境的主人公态度,有时这种围观的态度不仅不能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阻碍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二、完善建议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使现有的法律法规能够更加全面、具体而系统,增强它的衔接性、可操作性,使日益增多的突发环境问题拥有更好的法律保证。相应的,在财政预算法及政府组织法等相关法律中应当明确环境应急管理经费的地位。
(二)加强队伍建设
逐步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努力将各个政府部门和环保部门的临时应急机构改为常设部门,不断开展培训演练,不断加强这些部门的行政领导能力和协调运营的能力,不断完善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方案。通过增加编制,扩大应急管理部门的规模,使人员结构得到优化,要不断加强岗前培训和不定时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监测、监察体系,使各个应急部门工作人的环境应急能力不断加强。为了更好地将物资储备和各种培训活动落到实处应当将应急经费归入财政预算中,做到有力的保障。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不断加强专家队伍的建设,建立高水准的专家组,定期的对本地区现状进行研讨,提前预警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以期在第一时间对危害状况做出反应。
(三)加快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
1.完善预防机制和准备机制
突发环境问题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但如果能做好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甚至可以避免发生,使危害大大降低,起到很大的效果。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轻视预防工作,在出事以后又不得不加大成本补漏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既要加强宣传力度又要逐步完善预防工作体系,使重点的污染源和风险源被纳入到评估网络当中,做到实时监控,快速反应。而且,还要不断增加网络覆盖面,设立多个监控站点,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充分发挥预警能力。
2.加强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在应急管理体系当中可以说是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预防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政府机关和环保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定时不定时开展群众演练,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环境保护知识,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使民众的应变能力和承受能力不断增强,以减小危害。
3.建立信息发布机制
因为缺少相应的信息发布流程,使真实信息被隐瞒、虚假信息混淆视听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着严重影响。首先我们应当承认在这个互联网的大时代里,信息传播速度极快,范围极广,一条未经明确的谣言就很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恐慌,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地发布信息,对错误信息进行引导、控制,尽量降低负面扩散。
4.建立定期培训制度
每个地区都应当建立相应的应急人才培训计划,并将这笔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当中,使培训得到落实。而且培训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特点,尽量避免以往培训与实际操作脱节的模式,坚持实践出真知,培养出一批能够处理实际问题的专业型人才,逐步完善和扩大应急人才体系。
5.做到整体调配
一要建立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及资源共享机制,实现联合行动、协调发展,做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事件处理和防范能力。二要完善区域联动,使问题影响的多区域实现联合行动而不是互相推诿,错失最好的治理时机。
6.建立应急储备
充足的应急储备能够及时、有效的处理突发环境事件,所以各级环保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应当提前做好装置设备、通讯仪器和民用物资、应急物资的储备工作。
(四)加强应急演练
各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并组织落实应急演练,从而检验出方案措施的合理性,还可以不断提高各级部门的实战能力和应急处理水准。
结束语
面对日趋增长的环境保护问题,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远,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不仅仅要对现如今的问题进行合理分析,还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对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加强演练,使环境问题得到最大程度的预防,问题突发后又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将危害降到最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更需要我们每一位的环保人的不懈努力,希望此文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参考文献】
[1]陈丹青,赵淑莉,肖文等.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环境监测,2012,28(3):4-9.
[2]王时雄,张磊.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的建议[J].科技风,2015,(21):77
[3]胡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分析[J].环保科技,2013,19(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