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金花
【摘 要】对于一个企业的经济发展而言,薪酬和福利的管理制度是决定一个企业取得效益的关键。因此,要想使得企业能够高效的运行发展,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制定出合理而有效地的薪酬和福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就国企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薪资管理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薪资管理激励制度,来科学有效的实施薪酬管理。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薪酬管理
在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科学的薪酬管理制度可以激励人才、吸引和留住更多对公司有用的人才。相反,不恰当的薪酬管理制度除了会使公司丧失优秀的人才外还一定会直接影响公司企业的健康发展。因而,企业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环境当中生存,除了在知识、技术方面加以提高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管理,尤其是对于薪酬的管理。
一、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总体概况
国有企业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创造的一切资产归全民所有,与企业人员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在国有企业当中,企业的高层负责人员均是由国家直接任命,因而在薪资管理上也并不是按照市场的运行规则来分配管理。面对现今我国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的现实情况,也为了能够解决更多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薪酬改革方面所提出的:水平适当、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改革标准将成为未来我们在国有企业薪资管理方面的努力方向。
国有企业薪资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然而不同行业的绩效要求的差异性,在经济、市场与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同时既要考虑企业的短期发展因素,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复杂程度加强的同时也加大了创建的难度。因此,在综合了各方面的条件因素后,最为有效科学的方法就是将国有薪酬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机制的策略
(一)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的薪酬制度
1、激励性的薪酬政策的制定
薪酬是企业人员的基本收入,是保证企业人员绩效成就与基本生活的基础。然而,如果科学的规划薪酬管理,薪酬也将起到激励员工,加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上积极促进激励性的薪酬管理制度的建立。
①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提高薪酬水平
薪酬管理的激励机制需要在企业薪酬分配的公平原则上建立,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协调运行,避免矛盾的滋生。公平公正的薪资标准是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平稳运行的重要条件。
②薪酬要与绩效挂钩
薪酬的激励标准需要将其与绩效挂钩,这样不仅能够得到企业人员认可,同时促进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能够公平公正的对绩效优秀的企业人员加以奖励的同时激励员工们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竞争力,共同促进公有企业的发展。
③适当拉开薪酬层次
适当的拉开薪酬的层次,区分薪酬等级,有利于将各个阶段的薪酬标准清晰化,同时也将薪酬范围明显的区分开来,使得企业员工从中找到自我奋斗的动力与标准。也能够公平的实施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分配标准。
2.设置具有激励性质的福利项目
薪酬激励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一种物质激励手段福利是员工报酬的一种补充形式。“恰到好处”的福利也是具有激励效果的。采取弹性福利制度。采取对不同的员工运用不同的激励制度,满足他们自我的内心的不同需求。不要一味的采取同一种福利制度,这样将会大大减小激励的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
3.股权激励制度
股权激励制度是一种现代化的激励手段,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激励手段。它弥补了传统激励手段的不足,将员工与企业紧紧联系到一起,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据统计,美国500强中,有90%的企业采用了股权激励后,生产率提高了1/3,利润提高了50%。可见,股权激励是有较强的激励作用的。
国内外最常见的有:用于激励高层领导人、核心员工的付酬形式的股票期权;带有中国特色激励形式的期股,是指通过被授予人部分首付、分期还款而实现的对企业股权的拥有。所以引用股权激励,就需要我们汲取各方面的经验教训,研究学习国外的成功案例,创新继承,才能将其发挥最大的作用。虽然关于薪酬和福利激励制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我们不应将他们隔离开来。而应将他们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二)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接应市场工资对企业内部分配的调节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和劳动力市场培育都需要时间,所以,国有企业工资改革只能是一个逐步向目标模式逼近的渐进过程。企业要不失时机地抓住主客观条件的可能,积极深化工资制度改革,主动接应市场工资的幅射、调节。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废除“工效挂钩”使得企业能够自主决定薪酬标准。实施国有与市场相结合分配标准,建立适合现代国有企业与职工特点的薪酬标准。建立新型的福利、保险等除基本薪酬之外的配套改革,扩充工资容量,使得劳动力能够最为真实的反应的价格当中,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三)把按劳分配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国家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的同时,也应将多种分配方式同按要素分配联系了起来。今后,国有企业对其成员个人的收入分配要坚持居主体地位的按劳分配外,还将在以下一些方面积极推进按要素分配原则。
1.积极鼓励职工人员参股、持股以股份带动企业与个人发展,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有条件地发展股份合作制,实现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劳动分红与资本分红相结合的薪酬管理标准。
2.将技术于经营能力等作为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扩大薪酬分配的范围,同时激励企业员工加强技术与经营能力的学习培养。
3.在国有企业中,将按劳分配于按要素分配逐步有效的协同结合,激励企业人员“各投所有”的积极性,激发各方面的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四)政府加强实行对收入分配的间接宏观调控
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应将市场调节、企业自主与政府的宏观调配相结合,有间接深入到直接。在运用财政、货币、信贷等政策外,还要借助高、中、低三条控制线。
低线:是保证薪酬的最低标准的控制线,政府需要定期结合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与社会的现实状况发布保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最低薪酬保准。
高线:是对高收入者进行局部调节的分水线,也是个人所得税起征线。
中线:工资指导线。是政府结合各方面的现实条件所指定的基本工资的指导。国有企业应当适当的应用政府的调控同时结合市场,科学有效的规划薪酬管理。
薪酬管理制度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有企业的发展上能够建立全新的、科学的、系统的薪酬管理系统,对于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得生存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协调企业各行业之间的发展与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协同促进有着先进意义。所以,面对当前国有企业薪酬状况的诸多问题,改革和完善薪酬制度成为当前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也最为急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孙健敏,周文霞:《管理中的激励,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
[3]孙孔鹤:《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科技;2011年15期.
[4]吕辉:《从“三国杀”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5]方海霞:《浅谈当前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