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
摘 要: 大学科技园是我国创新体系、自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01年到2015年,教育部、科技部分十批次认定了115所国家大学科技园。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一校一园模式、多校一园模式、多校多园模式和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与国外大学科技园相比,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起步较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关键词: 国外大学科技园 建设模式 启示
一、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的现状
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是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开始起步建设。借鉴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等创办大学科技园的经验,东北大学于1989年正式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1999年底,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部署,筛选了清华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科技园等15家大学科技园作为试点单位。2001年3月认定了第一批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标志着国内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实质性进展。科技部、教育部于2003年对首批22个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了评估,清华大学获得了唯一的A类国家大学科技园称号。2006年1月《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产学研结合、为社会服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
(一)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分布与实践。
从2001年到2015年,教育部、科技部分十批次认定了115所国家大学科技园,各省市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 国家大学科技园各省市数量
安徽、广西、内蒙古、宁夏、青海和山西只有一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和江苏数量最多,有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截至2010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①。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科技园现有企业89家,其中在孵企业82家,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参股企业18家,覆盖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兴产业、促进高新技术转化等多方面。这些企业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材料设备、光电一体化、节能环保等领域,截至2014年底共有299项成果被引入园区进行产业化。
在大学科技园在几十年的建设实践中,面对新时期创新社会提出的新问题与挑战,其功能不断延伸,定位逐步变化。教育部、科技部分别于2010年10月、2011年11月两次下发通知,认定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24家单位和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66个单位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作用,由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4家单位成立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研究会,汇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并为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科学、规范发展提供行业交流和政策建议②。
(二)出台相关规定和优惠政策。
科技部和教育部在2006年,组织编制了《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对大学科技园的管理机构、孵化场地面积、管理人员学历层次等进行了详细规定。要求实施统计年报制度,国务院科技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每3年对国家大学科技园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对达不到考核条件的国家大学科技园,限期整改,对整改后仍不能达到考核条件的,将取消其“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③。
财政部、税务总局于2013年,发布《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关于国家大学科技园税收政策的通知》。科技部、教育部于2015年7月,对115家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展了免税条件审核,发布《关于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7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通过2014年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审核的通知》。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考核结果。
2012年4月,科学技术部和教育部发布了2011年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86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中,83家满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各项认定条件并通过评价,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A类(优秀);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等47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B类(良好);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等19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C类(合格);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结果为D类(不合格,摘牌)。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西中北国家大学科技园2家国家大学科技园整改期顺延一年,到2012年10月底前,仍不能达到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管理办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条件或未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将中止国家大学科技园的资格④。
二、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模式
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实践,可以划分为:一校一园模式、多校一园模式、多校多园模式和虚拟大学科技园模式四种。
(一)一校一园模式。
一校一园模式,也称为单独建设模式或独立创建模式。“一校一园”的建设模式,由政府支持,一些研究型大学独立投资创办建设,创办和投资主体为所依托的大学,占科技园总数的70%左右,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学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大学科技园进行管理,依靠校办科技产业、房地产等,实行市场化经营。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清华大学为依托,建立技术交易、产权交易机构,建立各级各类工程研究中心群,园区聚集了同方、紫光、诚志等国家科技企业和软件、液晶等工程研究中心。宝洁、微软、Google等世界500强的公司在此设立研发机构,园区与国际全面接轨,逐渐成为国际化的企业研发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创办的哈工大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哈尔滨市政府支持下,成立于1999年12月,依靠房地产项目启动,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确立的15家试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成立十几年来,2005年12月和2013年3月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成为辐射全省的高科技项目孵化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培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