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与路径

2016-05-14 11:01罗海山
时代金融 2016年5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制造业

罗海山

【摘要】目前来看,许多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仍然缺乏战略创新,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基于此本文首先通过探讨当前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然后深入的探究如何有效的提升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和方法路径,以更好的促进企业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的形成,推动企业成本管理的良好运作。

【关键词】制造业 成本管理 问题和提升路径

近几年伴随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现代技术的逐步变革,促使国内制造产业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呈现高度上升的趋势。国内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现代工业的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推动带来巨大的力量。成本管理是一个企业得以继续生产和经营的生命,是一个企业管理组织的重要职责,良好的成本管理可以从根本上保障企业成本的合理分配和运用,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合理的资金支持,因此良好的成本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必须通过不断的创新和调整使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好的适应企业的战略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一、制造业企业当前成本管理存在的缺陷

(一)企业成本管理主体不清

当前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实施主体多为财务部门。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企业的高层领导集体对成本管理的参与度不高。通常情况下都是企业内部的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通过财务核算等财务措施向企业高层提供成本信息,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一般对财务事项没有直接的决策权,企业高层会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成本信息和数据对企业的成本经营进行决策,不实际的参加到企业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从而造成制造业企业中,财务人员不能参与成本决策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不参与到成本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造成企业的成本管理脱离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全局的问题,不能有效的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财务人员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出现成本管理主体不清的问题。

(二)成本基础管理工作存在缺陷

制造业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主要特点就是成产的程序比较复杂,生产线较长,需要较高的技术和工艺水平作为支撑。所以制造业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对每一个生产环节的成本应用数据都做好记录。但是从我国总体的制造业企业来看,尤其是中小型的制造业企业其生产方式和管理手段依然不能紧跟现代发展的模式,许多企业依然采用手工的方式对各个上产环节的成本应用进行记录,这就无法保障成本管理的精确性,极大的降低了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真实性,容易造成企业成本数据信息失真,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的有效运作。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花费大量的资金购置现代化的成本管理设备,但是由于依然没有改革和创新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就出现了企业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制度脱节的问题,不能真正的发挥现代成本管理系统的优势和作用。例如,制造业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中,对于存货的盘点,通常采用月末报账和月末结算的方式进行管理,但是大多数成本管理系统,由于精确性较高,管理比较细化,所以通常都采用日结或日清的方式,这就很可能造成两者之间的成本统计数据出现一定的误差,不能保障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

(三)成本管理缺乏长远目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制造业企业逐步被纳入到我国市场经济的体制中,各个制造业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为制造业企业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制造业企业必须在可持续运营的理念下,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的革新,提高企业成本运作的效率,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种方法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措施。但是当前许多制造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中依然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和长远的成本运作效益观,不能从根本上保障企业的可持续的经营战略发展,基本采用传统的降低当前成本投入值来确保企业的经营,成本投入减少导致生产原材料的质量缺失,最终影响企业的外界形象,不利于企业的长期运作和形成规模效益。

二、如何提升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与路径

(一)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完善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是确保成本管理方法提升,保障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的关键,具体的方法有:

1.完善成本管理组织人员和机构建设。成本管理人员是保障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效率的重要支撑。为此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聘用专门的成本员进行管理,同时也要保障公司内部各个组织和部门之间的配合,企业高层的管理人员应该下入到成本管理的第一线,亲自监督成本管理的实施,并给予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一定的决策权,充分的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采用定额管理的方式。制造业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需要耗费大量的原材料、动力燃料等保障生产制造的合理运行。在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多方面的消耗数据,来确定有效的消耗定额,可以准确的制定企业未来的成本投入计划,可以为企业的成本核算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保障企业各部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消耗定额的确定需要成本管理人员与企业生产部门相互配合,深入到实际,坚持合理有效的原则,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以保障消耗定额准确性。

3.完善成本管理流程。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要促进各个成本管理环节的有效性,从成本记录、成本控制、再到成本比较、成本分析等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在成本管理中显示出来,以正确及时的计算生产的成本消耗,完善企业内部的各项开支标准,并根据成本的消耗分析,制定企业未来成本发展战略。

(二)保障企业成本管理的细化发展

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发展,是保障企业成本数据准确性、成本计算及时性、成本管理高效性的重要措施。首先企业要坚持成本高效设计理念,在成本应用中根据企业实际成本运作和产生的效益,计划来年的成本消耗,以用更少的成本投入,达到更大的生产效益。在设计中要始终坚持信息化、模块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保障企业成本设计的有效性。再者要根据市场细分的方式,细化企业的成本投入,在进行产品制造和成本投入时,要深入到市场发展的实际,根据制造市场未来发展的需求,加大需求较大的成本投入。然后要根据市场和社会的需求提出市场过剩的产品功能,从而可以有效的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另外企业也要加大内部的创新潜力,通过自主创新和战略经营,减少生产合作的成本消耗。其次企业优化外部原材料供应的产业链。采用规模购置、自主制造的原则,通过多方企业的合作和共赢,减少生产成本的消耗,还要综合考虑原材料的质量和价格,购置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通过企业物资购置供应链的优化,提升企业价格谈判的主动权,以有效的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三)加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保障成本全局发展战略

有效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可以有效的保障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成本管理数据的准确性,为企业未来成本战略的制定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撑。因此企业必须调整现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和方法,使之可以和信息管理系统相匹配。另外还要进一步的拓宽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信息渠道,保障上游产业链和企业下游产品消耗客户以及相同制造企业的信息,为企业成本战略长远目标的制定和长远利益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

三、结语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制造业良好的成本管理是保障企业优化资金配置,实现经营效益的重要措施。只有根据当前市场的大环境和企业自身运营的实际,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的创新优化成本管理的方法,才能进一步的保障企业的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禹冬青.制造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分析[J].新财经(理论版).2013.(12):134-135.

[2]潘利萍.制造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分析[J].会计师.2014.(17):19-20.

[3]贺蓉.提升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水平的方法与路径[J].财经界.2015.(36):66.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大数据对制造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