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016-05-14 11:02许孟珠史雪冰尹洁李小华
文教资料 2016年5期
关键词:徐州弘扬全球化

许孟珠 史雪冰 尹洁 李小华

摘 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愈演愈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大力弘扬的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地方特色文化却被人们日益淡忘。本文以徐州地方文化为例,通过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时代性与传统型平衡发展的必要性与徐州文化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徐州地方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措施等方面探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希望可以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指导。

关键词: 全球化 地方文化 传承 发展

一、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品格。由于中国广阔的地理区域,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风俗、语言、人文和历史传统,每个地方或区域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性和区域性特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世界联系更紧密,在相互交融的全球化大背景下,地方文化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表达自我,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作为汉文化的发源地,徐州是中国汉文化发展史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的地区,千百年来,已形成与众不同的地方文化。如今,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为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地方传统文化,以期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再添色彩。

二、传统性与时代性并存

全球化与文化传统性相关联,在增进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传统文化仍值得发扬和继承。古老文化和传统,在历经岁月的历练与传承之后更显珍贵。诚然,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则需选之有道,并非毫无取舍全部继承,应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发展,结合时代性,以适应现代文化,力争做到古为今用。在文化领域中,与时俱进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眼下我们应当积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使文化创新的能力充分展现,使传统文化更具活力,更繁荣。

今天,传统文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体现其焦点性及核心性,要使文化继承与时代特色相结合。传统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和继续发展的前提[1]。再优秀的文化也需要在顺应时代的发展、适应时代的需要,实现从传统到创新的转变。同时,要将新的精神和理念糅入传统文化中,这样才能在新时代下更好地描绘地方文化的新蓝图,为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不仅要积极对传统文化的民族内涵予以深入挖掘和传承,而且要积极创新使其与时代特色结合,使其能服务于新时代,同时使两者融合,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三、全球化背景下徐州地方文化的现状

1.徐州地方文化概述。

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给徐州留下了庞大的文化资源,加之徐州名扬千年的历史名城的称号,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四千多年灿烂的文明留下了大量文化遗产和名胜古迹。徐州一直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从九里山古战场到淮海战役遗迹。徐州的两汉文化,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2]。她的精髓既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和鲜明性,又具有文化的共性,即个性与共性的共存。徐州多姿多彩的文化已经融入徐州人的日常生活。徐州城的一天开启于一碗辣汤,结束于舒活筋骨的五禽之戏。古老与现代并存,传统与简洁齐舞。云龙山与泉山森林公园风景区可谓美若西子,秀比江南。2013年12月的统计资料显示徐州现有68个国家A级景区,有13个4A级景区,26个3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省生态旅游示范区,在江苏省均排前列。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琴书、柳琴戏、梆子、纸塑狮子头、徐州唢呐、唐人供、跑竹马、剪纸、香包9项[3]。

2.徐州地方文化的现状。

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必然是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经历着深刻并持久的变化。目前,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西方文化扩张快速,趋同或融合是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中国文化将面临严峻挑战,积极与世界文化交流、合作;传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开展文化创新,才能进一步促进徐州地方文化的发展。

目前,徐州地方文化受到威胁,活力越来越弱。徐州地方文化的民间艺术、习俗、礼仪、服饰、观念等渐渐被民众所遗忘。二十一世纪以来,文化的传承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利用与创造,世界各地都出现了传统文化的复兴[4]。徐州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日益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在经历全球化的洗礼之后,徐州地方文化的合理性成分将被不断挖掘与继承,其文化作用也必将不断得到肯定。在此过程中,地方文化找到了与时代发展的平衡点,并与其他文化交流融合,从而不断增强文化凝聚力,对民族和社会的团结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徐州地方文化的振兴适逢其时,徐州地方文化的发展也将迈入新的阶段。

四、徐州文化的传承在全球背景中存在的不足

1.盲目跟风,欠缺规划。

各类讲学的兴办,徐州“文化热”风靡全城。一些团体会因为其一时火热,盲目追随,毫无规划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讲座或者活动,忽略其是否可以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并无长远眼光。虽然有些活动的前期成果很明显,但也只是昙花一现,并且使原本本土文化的独特美在浓厚的商业和利益的面前失色。

2.覆盖面窄,创新不足。

徐州地方文化的展示表达方式没有创新,不能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近年来,徐州传统的两汉文化主要的宣传形式有:汉文化博物馆,汉文化节日庆典,以及汉文化讲学。在徐州,对于汉服、汉礼等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游客只能通过博物馆中的照片或者在节庆活动中模特所穿的现代汉服来领略。但是有些城市在地方文化的推广上,方式各种各样,层次千变万化。比较而言,徐州在地方文化弘扬模式上,一方面创新力稍低,另一方面涉及的层次较浅。

3.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被忽略。

自古以来,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徐州拥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对当地人的影响深远。然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进入人们生活。就连当地人也为了与时代的步伐一致,渐渐不再关注身边文化。一些徐州的年轻人对家乡传统文化已经很陌生。然而,在相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些城市的民众能够及时意识自己对地方文化的疏远,能积极采取措施维护文化。徐州目前仍是江苏省经济欠发展地区,所以发展经济依然放在首位,因此忽视了千古流传的地方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弘扬。

五、全球化背景下徐州汉文化在全球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1.绘制蓝图,合理规划。

徐州市委、市政府必须为弘扬徐州地方文化绘制科学的蓝图。徐州为推动市A级景区发展,于2011年9月陆续颁布了一些文件。自2013年12月起,徐州市政府着手开始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传承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这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文化的发展,徐州市政府依据徐州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并根据规划大力开发弘扬徐州地方文化。为了确保文化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2015年4月,徐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在高速铁路网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徐州的交通优势更明显,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2.文化创新,模式多样。

徐州应立足于悠久且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如汉文化景区、徐州博物馆、龟山景区、汉兵马俑、汉化像石馆、金银缕玉衣等,建设中的丰县汉皇族陵旅游区及整合中的沛县汉城文化旅游区等[5]。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将本地的汉文化和城市发展相结合,传承和创新举措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方式,在弘扬汉文化的同时,把地方文化特色彰显出来。通过多样的模式宣传,用地道的徐州传统美食吸引国内外游客,举办类似徐州伏羊节这样传统汉文化节日。通过各式各样优美汉服舞剧,舞台表演等形式为人们再现汉时期的民风及值得称颂的绩事。目前徐州地方文化的弘扬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3.资源整合,优化利用。

徐州地方文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利用[6]。2014年9月19日在徐州举办的第十八届省运会的开幕式中,民间演员带来了地方文化表演。虽然表演的演员只是徐州普通的市民,但带给人们的是美轮美奂、震慑心扉的表演,又展示了徐州的地方文化。徐州,从民间到官方、结合传统与现代科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努力推动文化的发展。利用各界资源并整合优化将是徐州地方文化发展的模式与方向。徐州加强本地旅游公共设施和服务质量的改善,推动旅游业的腾飞,期待与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契合,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切实推动共同发展。

4.城市精神,民风塑造。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的脉搏,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因素之一。因此可以通过发展徐州地方文化,打造城市精神,优化城市的文化软实力。再者,民风也影响着城市精神和软实力的长远发展,所以,目前仍要持之以恒地塑造特色的徐州文化及民风。礼仪文化是徐州的两汉文化重要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徐州人民应继承优良文化,打造“礼仪之邦”的城市精神。

六、结语

全球化的文化氛围为地方文化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了解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勾勒蓝图,开拓创新。徐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弘扬本土文化,是提高软实力的必由之路。通过文化创新,精心设计,以及模式多样,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展示地方文化的全新魅力。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袁仲一.大汉风系列之二弘扬汉文化—对话媒体[N].淮海文汇,2014(4):53-54.

[3]周慧慧,史春云,仇方道,冯亮,孙勇.淮海经济区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研究[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2-26.

[4]辛治洋.目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4-97.

[5]苏勇军,周梅.徐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3(2):101-102.

[6]苏金康.两汉文化游相约在徐州——构建徐州文化旅游热点城市刍议[N].江苏政协,1999(12):14-15.

论文为江苏省大学生科研训练成果,项目名称:全球化背景下徐州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与翻译。项目号:2015135

790011x。

猜你喜欢
徐州弘扬全球化
弘扬爱国精神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