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流传了数条关于盐的传说:一说,中国甲状腺癌、甲减病人暴增,跟强制在食盐中加碘酸钾有关……吃了这么多年的盐,加碘盐与甲状腺癌关系大不大,又该如何健康吃盐呢?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急速攀升。根据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8年上海城市男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五点八三人,女性发病率高达十万分之二十一点二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已经跃升至女性易发肿瘤的第五位。
这些可怕的数字确实令人胆战心惊。但事实并非如此。调查的数据同时显示出甲状腺癌“温和”的一面,在过去50年甲状腺癌的发生率虽然增长了3倍,但是其死亡率却保持平稳。这一切得益于检查手段的提高、手术技术的改善和较全面的术后治疗及管理。早期发现甲状腺癌仍然是提高其治愈率的关键手段。
其实,从众多高发的肿瘤诸如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中来看,早期甲状腺肿瘤的患者治愈率可达90%以上,患者10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其他种类的肿瘤。如今,临床医生发现95%的甲状腺癌患者是恶性度较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如果经过及时规范的手术治疗,很多患者的寿命与正常人没有区别,生活质量也不会受到影响
加碘盐能不能吃
甲状腺癌是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近年来,关于甲状腺癌上升是否跟碘过量有关,一直存在争议。网上一篇《中国甲状腺病人暴增,原来跟这个有关!触目惊心!》的文章,将矛头直接指向加碘盐。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预防和治疗碘缺乏病,全世界普遍实施食盐碘化政策。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USI(全民食盐加碘),1996年在全国实现食盐碘化,各地碘缺乏病得到有效控制。
虽然有争议,但医学界认为,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上升,跟癌症的检查手段和诊断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关系,很多亚临床症状的甲状腺疾病被提早发现。目前,碘过量导致甲状腺癌增加的说法,目前并没有直接依据。如果按传言所说,中国的食盐因为添加碘酸钾,导致人群摄入碘超标,并不能解释为何美国、韩国等国家的甲状腺癌也在增长。
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确定,放射线、碘过量、基因遗传、不良情绪、激素水平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诱因。“甲状腺癌增多与食盐碘摄入过量没有必然联系,两者之间的推论依据并不充分,补碘的益处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风险,所以市民们完全不必为吃盐而过于担心。”
专家介绍,碘超标与碘缺乏都有危害,国际权威学术组织于2001年首次提出了碘过量的定义(尿碘大于300微克/L),认为碘过量或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脑发育受损、自身免疫甲状腺病和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而碘摄入量过低易引起孕妇死胎、自然流产和早产,还会影响婴幼儿脑发育,严重的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
正常人要避免碘不足和碘过量的两个极端。比如,生活在华北地区的人们,由于水中碘的含量很少,此地区的人们应该多注意碘的摄入,避免“大脖子病”的发生。而沿海城市的人们因为食物中本来就不缺碘,因此可以适当减少碘的摄入。孕妇则需要在怀孕期多摄入一些含碘的食物,因碘对于胎儿的甲状腺细胞发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无碘盐是在食盐中不含碘化物的食用盐,市面上的无碘盐是针对一些不适合食用碘盐的人群供应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高碘地区,如海边居民食用海产品较多,而海产品含碘量高。在食物碘源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无碘盐。普通市民不应该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随意食用无碘盐。担心碘摄入过量的市民,可以从减少食物加盐量来控制碘的摄入。如果对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存在疑虑,可以到疾控中心或各大医院进行尿碘监测。
“恐癌”心理不可取
演员王丽云16年前就曾经被甲状腺疾病“打扰”了一下。她说,自己看电视时无意中摸了一下脖子,感觉一个像花生粒大小的包,检查后确诊为甲状腺冷结节。因为害怕,很快她就做了手术,结果证明这个结节不是恶性的。
随着超声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直径仅有几毫米的甲状腺小结节也无处“藏身”。当人们手揣着被诊断为“小结节”的报告时,心中还是不免一紧。多数人都期望通过“一刀切”的方式,远离疾病的侵扰。这种“恐癌”心理在门诊患者中到处可见。
其实,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病。甲状腺上的结节分为炎性、良性和恶性三种,在未明确其性质以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结节分多发性和单发性,一般来说甲状腺结节多数是良性。
尽管如此,在如今甲状腺癌爆棚的年代,在临床上仍可以看到不少复发、转移以至于夺取患者生命的甲状腺癌。
临床上甲状腺肿瘤以乳头状癌、髓样癌多见,通常发病早期不疼不痒,没有任何症状。等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时,癌细胞基本已侵犯到了食管、气管等相邻脏器。
其实,得甲状腺癌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早期筛查甲状腺癌只需每年体检时增加甲状腺彩超即可,既经济又实惠,临床诊断率高。一旦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效果也很好,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寿命和生活质量。
(作者系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药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