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青
摘要:近几年,卫星广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覆盖面积大,节目容量大,且信号传播过程中基本上不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收听质量更高。卫星广播在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就是跨区广播同步,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技术人员一直在研究的问题。本文对卫星广播系统进行概述,分析了基于卫星接收机的同步广播技术。
关键词:卫星接收机同步广播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05-0000-0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走向繁荣,但是传统媒介广播以其独特的优势仍旧在媒体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与一般信息广播媒介相比,其不仅体型小,且成本低,可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获取社会信息的需求。近几年,在电力电子技术的支持下,卫星广播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为了方便不同区域的人们接收到相同消息,技术人员研究出了卫星接收机,并取得了良好的接收效果。
1 卫星广播系统概述
1.1 构成
卫星广播系统由三部分构成,具体结构以及功能如下:第一部分是数字卫星上行设备,主要作用是对节目信息进行编码,包括所有的数据信号以及音频信息,编码结束以后,要将其打包成为节目码流,这些码流经过复用以后,会得到传输码流,信道会对这些传输码流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信息传输到上行发射站。发射站接收到信息以后,会对其进行调制放大处理,获取上行信号,最终将这些信号传递给同步卫星;第二部分是同步卫星,这一部分又包含两个模块,一是收发天线,二是转发器;前者接收到上行信号以后会将传递给后者,后者会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变频处理,将信号转化为下行频段,然后再进行功率放大处理,最后进行信号转发,卫星覆盖区域内就可以接收到这些信号。第三部分就是卫星接收机,其主要是接收同步卫星转发来下变频信号,对该信号进行放大调节,最终得到两路信号,一是I路,二是Q路,分别对两路信号进行信道解码,得到最初的传输码流,实现信号的复原,获取最初节目信息[1]。
1.2 卫星广播的优点
首先,其采用数字方式传输,节目质量不会受到影响,获取良好的音频效果;其次,传输节目的过程中不会占据过宽通道,节省通道资源,大大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满足人们对节目多样性需求;第三,节目传输方式有两种,一是单路单载波,二是多路单载波,可以根据节目信号情况合理选择;最后,可以对传输信号进行加密处理,可以对用户进行授权管理[2]。
2 基于卫星接收机的同步广播技术
2.1 电源设计技术
对于一个广播系统来说,电源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高速信号系统来说,对电源的控制难度更大。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电源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设计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这些因素的干扰,具体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要重视稳压电源芯片的设计,避免出纹路,否则传输过程中电源就会表现出不稳定,且一旦投入使用,这种不稳定是无法调节的;(2)由于电源电路中存在阻抗,在阻抗的作用下,负载瞬态电流会产生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使用电源平面,但是阻抗也无法被完全消除。
在设计底板模块电路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数模转换;二是接口电路;三是音频解码器。板级电源模块有两种选择,一是线性电源,二是开关电源,前者比后者的稳定性要好,但是后者比前者节省功耗,为了将二者的优势发挥出来,本文将这两种线路组合起来使用[3]。
2.2 调谐器驱动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的设计和控制重点就是I2C总线,如果可以确定所接收信号的频率,就可以根据相关工作直接计算出系数,完成设置,如果不能确定频率,可以先规定调节步长,然后在分频因子的支持下完成信号查找过程。其所接收的是射频信号,为了防止由于频率过高影响稳定性,在对总线进行控制时,所选择的是总线复用器。总线在操作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都是开始与结束相对应,代表一组信号接收和接收完成。但是由于在控制频率时使用了总线复用器,因此在对参数进行配置时,是不允许出现结束信号的,只有在所有配置都彻底结束以后,才可以出现结束信号,因为复位器会随着结束信号的出现完成复位,再使用时需要重新调用。在对调谐器进行配置时,首先要把寄存器配置好,这样才能将总线的复用功能打开。整个配置过程可以总结为三步:第一步是初始化配置,第二步是对配置进行调整;第三步是将参数写入配置,在第一步时给出一个开始信号,整个过程不存在结束信号,等到参入写入配置环节完成以后,才会给出一个结束信号。
3 结语
同步广播技术可以解决卫星广播不同区域内接收信息不同步的问题,弥补了卫星广播的不足。不同发射站点在发射信号时,会使用同一频率,只要是在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内,都可以同步接收节目。这种方式不仅扩大了信号接收面积,同时有效避免外界环境以及相邻站点之间的相互干扰,大大提高节目传输质量,更好的满足人们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魏雪飞.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在江苏交通调频同步广播中的应用[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6(01):85-88.
[2]刘凯征.基于精密相位制同步广播技术构建大规模中波单频覆盖网[J].广播电视信息,2014(08):78-81.
[3]梁志刚.采用卫星传输节目的调频同步广播系统[J].电声技术,2006(02):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