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 要 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在媒体大家族中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电视新闻究竟用什么手段吸引观众?电视新闻节目出新的关键点又在哪里?下一步,电视新闻的重点向什么方向发展?文章立足当下国内外电视新闻的实践,总结出最新的发展趋势,供业界同行共同探讨。
关键词 全媒体;电视新闻;权威;新趋势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05-0012-02
过去,以提供单一视听新闻产品的报社或电视台、电台,正在演变为报刊、网络、电视(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阅读器等全媒体的媒介融合体。或者说,综合运用多种媒介和终端,以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元素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的全媒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传媒行业的发展最新趋势。
何谓全媒体?我们可以把全媒体理解为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的“全”体现在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它的传播面广泛,互相整合填充人们行为的各个注意力空间。全媒体的大而全,在以受众需求导向下表现为超细分服务。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实现最佳效果。
全媒体时代下的多媒体形态融合对于传统意义上的电视新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电视新闻下一步该怎么做?电视新闻节目如何创新?这无疑是当下电视人正在思考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的电视新闻发展的最新动态,大致可以梳理出以下发展新趋势。
1 趋势之一:整合多元信息势在必然
在过去信息源相对单一的时代,电视媒体对于观众来说,是强势主宰。你拍我看,你拍到什么,我看什么。进入全媒体时代,少量的新闻甚至是很有局限性的新闻,显然不能适应观众的需求。全媒体时代的信息源,十分丰富,受众的选择也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信息源看,呈现出全方位,来自报纸、广播、互联网、手机等载体上的信息可谓海量。但从电视的视频特点看,视频信息源理应是电视台重点吸收的对象。
可以预言,面对全媒体的新闻源,未来几年,电视的信息源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多渠道、多方位,让信息变得富有选择性。这时候,电视台要做的就是要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集纳、整合,建立电视新闻信息资源中心,该中心以视频信息为主导,同时吸纳各方面的信息,集中到一个平台上,供各档、各类新闻选择。新闻信息资源中心尤其要重视视频信息的集纳与整合。电视台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根据各档栏目的特点分发使用。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面对海量信息,电视编辑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出来。编辑要做的工作是筛选并设定议程,但这不是一个编辑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靠编辑团队来负责处理。可以断言的是,未来几年,电视台会越来越重视编辑的力量。
2 趋势之二:权威性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追求
全媒体时代,传统的电视新闻还有多少优势?事实上,很多的大事,在快捷性上电视已经落后于网络。独家是优势?更难说了。全媒体时代,电视很难做到独家。电视媒体全面吗?相对于网络媒体来说,电视媒体的信息量显得十分有限。那么,作为传统电视,还剩下什么?答案是基于可信度基础上的权威性。
与权威相反的描述就是可信度低,我们不能说全媒体时代的网络新闻、手机新闻的可信度一定就很低,相反,有的重大事件恰恰就是网络或手机发布的,有人甚至断言,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公民记者时代。媒介专家认为,网民天生有报道的欲望并正在付诸实践,“公民记者”大量出现,且往往能在热点事件发生后,形成一定的意见群,从而左右舆论走向。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应该承认,突发事件中“公民记者”的优势首先体现在发布新闻的即时性上,但不容回避的是,“公民记者”毕竟不同于职业记者,他们发布的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缺乏专业把关,问责制度也有待健全,导致部分消息发布者无视或忽视新闻的真实性,其报道常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这时要想方设法强化电视媒体的权威性。究竟如何强化,这是个具体的操作层面的问题。首先,电视台要重视提高记者队伍的素质。电视台记者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社会责任感要求他们重视媒体的真实性。其次,电视媒体提供的资讯信息要真实,要让观众感到看电视比看网络心里要踏实。最后,要对正在发生的新闻进行权威分析,让受众看见新闻背后的意义,让受众感觉到,仅仅看网络新闻、手机新闻是远远不够的,换言之,让受众对电视媒体产生脱离不了的依赖感。
3 趋势之三:电视直播呈现手段多元化趋势
电视新闻要直播,这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过去电视人谈论更多的直播是SNG。全媒体时代,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直播手段都出来了。几年前,我们各地的记者异地采访还在为传输伤脑筋,但现在这已经不成问题了。3G、4G、网络、海事卫星等各种新技术新手段的利用,都可以进行适时直播。甚至很多电视台都进行了手机直播。有的电视台在重大事件报道中,还尝试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联合直播。比如沪杭高铁通车,浙江电视台和杭州电视台都进行了多手段直播。杭州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推出了《中国速度——飞越沪杭间》大型直播节目,他们在高铁沿途设置13个直播点,派出11路记者,动用7部光缆转播车、卫星车,使用5个3G直播点,多方位、多角度对沪杭高铁通车进行了全程直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里,多手段同时直播尤其是手机直播必定会成为电视台新闻直播中的常态。
4 趋势之四:民意调查将成为下一阶段电视新闻的新亮点
当今时代,民意是社会和时势的晴雨表。一个民主的社会,是十分重视民众反应的。因此,一个开明的政府肯定会充分利用民意调查来进行行政决策。比如在总统竞选活动中,各个候选人都通过民调来预测选情或影响支持率。在美国的一些重大决策中,也会引入民意调查,来帮助政府决策。当然,民意的形成,与舆论的宣传密切相关,舆论也能影响民意。我国也越来越重视民意,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意调查,帮助推行新政,通过民意调查进行行政决策。
目前电视人应该看到,随着民主进程的推进,我国政府部门对民意特别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部门会重视运用媒体来调查,来了解民意。作为传统的媒体,电视台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尽早介入电视媒体的民调表达。目前,有的电视台已经在栏目中开始了相关的民调,但就中国电视来说,还很弱,这里涉及到调查的主体性问题,比如,谁来调查,调查的可信度如何。从现在的技术手段来看,海量民调,完全成为可能。比如,可以利用数字网络、手机等多种方式进行适时民调。民调的引入,势必会进一步强化电视新闻的权威性,由于有了重要的民意支撑,电视媒体变得更加可信。
5 趋势之五:权威解读越来越受到电视媒体的重视
目前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设置都是版块式的,在海量信息时代,如果仅仅靠资讯报道来吸引观众,很难见效。而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应该是电视人的追求。所以,在很难做到独家与第一时间的今天,电视人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往深度发展。这就是电视人常常说的,我们如果没有抢到第一落点,就应该想方设法抢到第二落点。如果第一落点是时效性的话,第二落点无疑就是深度解读。何谓解读?就是解释,解释有定义解释,有对比解释,有背景解释,总之,是对新闻信息与新闻事件的横向或纵向的延展说明。比如:解读政策出台的背景、内容要点,解读新闻事件的背景、意义以及影响,解读新闻事件之间的联系。解读新闻事情有可能发生的后果。
天下事很多,政策也有很多,究竟选择什么来解读,显得尤为重要。做电视新闻人要有眼光,有选择新闻的眼光,是民众关注的新闻、热点、焦点。帮助观众从斑驳陆离的信息中找出内在的联系,分析背景、意义,让人们读懂这条新闻。
谁来解读?在电视上又会呈现什么形式?在美国电视上,脱口秀很风行,每当发生什么新闻,打开电视总能看见有权威人士在说、在评论。凤凰卫视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评论员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比如杨锦麟、阮次山、何亮亮、马鼎盛等是经常出镜的评论员。那应该由谁来解读新闻?解读人当然是意见领袖。如果没有前瞻性和预测性,没有深刻性,也不会产生影响,别人也不会听你的。所以,可以预测,下一步脱口秀将成为众多电视台的新追求。电视台要着力培养自己的评论员,是当务之急的事。电视台应当建立城市观察员队伍,每当发生大事,根据相应的专业需要,邀请他们来走进演播室进行点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