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年礼

2016-05-14 15:35陈征
汽车与运动 2016年5期
关键词:汉兰达老款底盘

陈征

此时的帝都依然处在春寒料峭的时节,而在象鼻山脚下已然是一片苁蓉。我很开心此次的汉兰达试驾活动中没有安排任何的非试车内容,也从而避免了我第五次去看《山水刘三姐》。这让我的所有注意力都能集中在车辆的表现上。

行程称得上相当紧凑,在桂林草草休息一晚后,一大清早,我已经坐在了汉兰达的方向盘后方。我们此行的行程并不算太长,桂林——阳朔,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半路我们将离开公路,去到一处越野场地中验证新汉兰达的通过性是否得到了足够的提升。相信这也是所有消费者最关心的部分。

我们必须承认,全新汉兰达的整体性能与老款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搭载的2.0T D-4ST发动机,是丰田全球最新、最高效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多项丰田独创的领先科技,同时出现在这款2.0T D-4ST发动机上,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所谓“三双”技术,包括“双循环”、“双喷射”和“双涡管”系统。最大功率162kW@4800-5600rpm,最大扭矩350Nm@1700-4000rpm。而与之搭档的6挡手自动一体式变速器也和之前有了可喜的改变,事实上也确是如此。在离开公路之前,全新汉兰达在铺装路面上表现出了足够的沉稳和舒适,每一个挡位之间的间隙极小,你在全油门加速时,会看到速度表的指针会以一个近乎恒定的速度上扬,而且这个速度一点也不慢。而在整个过程中,并不会感觉到所谓的“推背感”,相信我与有些车那种虚假的“推背感”相比,你一定会更爱汉兰达这种“温柔”的加速感受。但是在超车的过程中,汉兰达真心一点儿不含糊,350Nm早早出现在你的面前,你甚至在超车时会忘记它超过2000kg的体重和将近5m的庞大身躯。但是一旦完成激烈的超越后,身处大型SUV之中的感觉会立刻找上你,车身的晃动是不可避免的。尽管丰田的工程师们已经尽可能加强了汉兰达的底盘。

是的,全新汉兰达的底盘系统与老款相比已经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上一代汉兰达采用的是和凯美瑞同底盘开发,后悬挂两根连杆虽然满足设计要求,但是消费者普遍不买账,因此新一代的汉兰达后悬改为双叉臂结构,采用看上去更厚实的冲压下摆臂。全新汉兰达双叉臂悬挂具有强度高,贴地性好,在各种路面保持出色操控性优势,同时减振筒和螺旋弹簧分开设计的结构,可保证内厢乘坐空间最大化。所以,虽然因为高重心和巨大的体重让它在激烈驾驶时难免还是会有一些晃动,但是在整个公路驾驶过程中,汉兰达带给我的感觉依然是:舒适和沉稳。而接下接受挑战的就是我们最关心的全新汉兰达的通过性了。一般的非铺装路面对它而言是小打小闹,于是我们来到位于漓江西岸乌桕滩的一块越野场地,这块场地中涵盖了众多的复杂路况,难度系数对于一般城市SUV都是相当高的,对于全新汉兰达也确实是一个关。

由于前一天桂林刚刚下过一场雨,离开公路后的湿滑泥泞路面一上来就给汉兰达来了个下马威。但是,一切OK,与上代全时四驱相比,全新汉兰达此次采用了动态扭矩控制适时四驱系统,可以智能分配前后轴驱动力,重量减轻4kg,扭矩损失减少53%,可以更好地应对这种湿滑的道路。汉兰达相当轻松地来到了场地的入口处。放眼望去,侧坡、驼峰、涉水、炮弹坑,一样不少。这是一个标准越野场地。但是接下来,汉兰达都一一顺利通过,即便是后来路面实在是被前车碾压的不成样子了,还是可以通过关闭ESP系统的手段,顺利通过。所以,和我一样此前有些疑虑在心的朋友们这下可以把心放在肚子里了,和上一代相比,全新汉兰达的通过性确实已经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但既然依然是一次试驾,我们还是依照惯例,再来回顾一下全新汉兰达的方方面面吧。汉兰达的车身尺寸已不想再啰嗦,摆在途锐、揽胜旁边也并不会逊色,全新汉兰达在车身尺寸方面的变化虽不大,但更霸气的外观可营造了更强的气势。最明显之处在前脸部分,横眉怒目搭配个性大嘴,俨然一副强硬的表情。

内饰方面,全新汉兰达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时尚气息更足了,纵横交错的线条竟然有序且流畅舒展,同时内饰材质的搭配更是丰富精致,亮银饰条衔接木纹面板再辅以细腻的真皮包裹,营造了极强的档次感。

新的多媒体系统功能丰富,两侧采用了触控按键,科技感与玩味更足,而综合配置方面,汉兰达更是应有尽有,自启停、盲区监测、方向盘加热、座椅加热及通风、后排独立空调等,面面俱到,贴心实在。

实际的市场表现告诉我们,它有多受欢迎,当我们问及“媒体价”的问题时,丰田的工作人员一脸遗憾地告诉我们,就算是内部员工,也只能享受“优先提车”的待遇。至于和我一样的普通消费者?如果不想等,那么就剩下一条路了……。

猜你喜欢
汉兰达老款底盘
还是那个靠谱的标杆 广汽丰田汉兰达380T
31.48万元起售,全新第四代汉兰达燃油版正式上市
汉兰达,标杆再进化 丰田汉兰达
第三代名爵 6
拉达秀
复古新宠
瑞典喊公民存老款纸币
铿锵回答“关键五问”夯实脱贫攻坚底盘
依维柯New Daily底盘改装房车中国首秀
底盘测功机的发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