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讲故事

2016-05-14 17:01袁源王德庆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讲故事书包概念

袁源 王德庆

[配套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突出中心”]

一、关注中心

师:同学们好!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咱们的“班级漂书”活动(上接本刊2016年第3期“家常作文课”)进行得怎样了?

生:我们开始传了。

生:我读第二本了。

师:那就好!因为大家每周要读一两本书,所以接下来我们的写作课就不再布置家庭作业了,我们的写作学习任务都当堂完成。今天我们还是先玩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听我讲故事”。咱们班哪些同学最善于讲故事?大家推荐一下,请被推荐的同学站起来。

(陆陆续续站起了10名同学)

师:好,我们的游戏很简单,就是讲故事接龙。我说第一句,按照座位顺序,由我们最会讲故事的10名同学发挥想象,每人说一句话,把这个故事讲下去。注意,讲故事的同学既要接住上一个同学的话尾,又要努力给下一个同学创造讲下去的可能,不能一句话做了总结,让别人无法接龙哦。

(全班大笑,准备接龙与听故事的同学都很兴奋,气氛非常好)

师:我们的主人公是谁呢?就是小坤吧,行吗?(指了指第一排的崔坤,崔坤很开心地点头)好,我们开始——暑假到了,爸爸带小坤到花果山旅游。

生1:小坤到水帘洞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生2:他惊讶地发现洞中有许多肮脏的 垃圾。

生3:垃圾中有一块巨石,巨石中间裂开了一道缝。

生4:小坤的思绪飞到了小说《西游记》中,他猜想这该不会是孙悟空出生的石头吧?

生5:突然石头裂开了,出现了一个奇怪的 幻象。

生6:这幻象里的人物竟然是他爸爸。他发现爸爸正扮演着小说里的一位人物。

生7:哇!爸爸怎么骑着一匹白马?

生8:小坤惊奇地问,“爸爸,你是在扮演唐 僧吗”?

生9:师父,受徒儿一拜。

生10:小坤和爸爸一起穿越到了古代,于是开始了西天取经之旅。

(全班同学几乎都沉浸在对讲故事者的期待与对其神接龙的大笑中)

师:我们共同讲的这个故事怎么样?

生:神奇、好玩!

生(大笑):这个故事不知道要讲什么,一会儿垃圾,一会儿巨石,一会儿唐僧的,哈哈哈……

师:你说得对,你发现了这个故事有点无厘头,那是因为我们事先没商量,所以谁都不知道要讲个什么故事,就只好讲到哪里算哪里了。听到第二位同学的讲述时,我们以为这将是一个环保故事;听到第五位同学的时候,我们又以为是魔幻故事,结果都不是,最后好像又回到《西游记》了,对吧?这个故事最大的毛病是没有“中心”。

点拨:游戏,乃儿童之天性,运用故事接龙这样的语言游戏来导入本课,应该是非常适切的选择。既然是讲故事,就需要对未知世界进行构思想象,也就充满了神秘感和好奇心,正符合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既然是游戏,必定会创造出轻松活泼的氛围,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过程中;既然是语言表述,这样的教学活动就非常贴近作文训练,引入课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辨别中心

师:那么,什么是“中心”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9—110页,阅读写作指导短文《突出 中心》。

(学生静悄悄读书,并且在课本上勾画,很快 完成)

师:什么是“中心”?

生:中心思想,简称“中心”,也就是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与话题。

师:你同意这句话吗?

(学生愣住了,不知怎么回答)

师:我问你,《散步》这一课的核心内容和话题是什么?

生(茫然):散步啊。

师:它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生:要以亲情为重,要有责任感。

生:家庭生活中要尊老爱幼。

师:是啊,这两者好像不是一件事吧?那咱们讨论一下,“中心”到底是“核心内容”还是“核心思想”?

生:是“核心思想”,这篇课文后面也说《散步》的中心是尊老爱幼,是主旨。

师:好,我们都同意文章的中心是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对吧?

(众生点头)

师:那么,下面这些是“中心”吗?

(屏显)

1.糊涂;2.生病;3.助人为乐;4.妈妈送暖; 5. 助人为乐是中学生的善举。

生:1、2、4不是,3和5应该都是吧?

师:3和5,你不确定,谁能确定?

生:5肯定是的,我觉得3也是的。

师:你是对的。其实5和3都是是非判断,表达着明确的价值观,所以可以充当“中心”。

点拨:中心不突出,这是学生作文“屡教不改”的重症,尽管教师们三番五次强调,但收效甚微。细究起来,原因还是很复杂,其中之一可能就是明晰不了“中心”这个概念。本环节利用教材中含糊不清的定义,为我所用,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例子来辨析概念,使他们在识别中强化中心意识。然后又趁热打铁,列出一组词语,巩固对中心的认识。此环节虽非重头戏,却敏锐抓住学生作文常见错误的一个关键点做简要提示,似在不经意间却画出了浓重 一笔。

三、确定中心

师:我们一般都认为一件事情就有一个“中心”,其实,对待同一件事或者同一个事物,同一个角度,不同的人会确立不同的“中心”。不信我们来试试。我先请三位同学站起来,哪三位同学愿意来玩玩?

(有三位同学自告奋勇)

师:请从“我的书包”的角度,想一句可以作为中心的话,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讲出来,如果与前面同学的想法一致,你就得另想一句,可以吗?请看——

(屏显)

生1:我的书包里藏着丰富的知识。

生2:书包是我的好伙伴。

生3:我的书包很结实,很耐用。

师:看,没有撞车的。估计下面的同学也有自己的想法。针对同一个事物,如果换个角度,又会有不同的“中心”,信吗?(生兴奋,点头)那请从“我是书包”的角度,确定一个中心,开始!

生1:书包是用来装书本和文具的,不是用来攀比的。

生2:书包虽平常,也希望小主人爱惜。

生3:我跟她想的差不多,我再想一下——书包夺走了快乐的童年。

师:你们真厉害!还敢玩吗?我再换个角度,大家一起想哦。这次是“我和书包”,怎么样,还想得出吗?

生1:书包的变化见证了我的成长。

生2:我把我的小秘密都装进书包里,书包是我的密友。

生3:我希望我的书包轻一些,别压得我长 不高。

师:你们三个不简单。围绕“书包”这么常见的事物,在三个只有细微差别的角度上,你们确立了不同的中心,可见你们多么爱动脑筋。我相信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想法,但我们此刻不讨论了,因为我们已经懂得“中心”是什么,也知道站在不同的角度讲一件事情,介绍一个物品,会有不同的“中心”,甚至同一角度,不同的人还能有不同的“中心”。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突出 中心”。

点拨:作文的成功与否,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与学生的语言素养有关,也与学生的阅读息息相关,但说到底,思维水平的高低还是起着决定性作用。审题、构思离不开思考,选择材料、处理材料离不开思索,确定中心、突出中心离不开思想。作文的写作过程,就是思维意识和能力彰显的过程,作文的比拼,其实就是思想的比拼。围绕书包从三个不同层面训练学生的思维,其作用就不仅仅停留在激发兴趣的层面上了,主要目的还是要强化作文的中心意识,并能够多角度、多层面分析材料,进而确定明晰的中心,避免无中心、多中心、中心模糊的现象,这样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四、突出中心

师:先看看我写的这篇《听我讲故事》,我的中心是“迟到是个大毛病”。大家听一下,看看我的中心是否突出。

(屏显)

听我讲故事

中心:迟到是个大毛病

今天下午上课,我又迟到了。我是乘地铁来学校的。第一次由1号线换乘10号线,我不知道在哪站换。好心的同事告诉我,在中华门地铁站,下来有路标。我到了中华门地铁站,怎么找不到路标呢?还有半小时了,我可真不想迟到啊。当我急得团团转时,好心的地铁工作人员告诉我,你赶紧上车,到下一站安德门站换10号线,很方便。我立刻跳上一辆刚开来的地铁,以为很快能到站。谁知车上的广播无情地告诉我,车乘反了!终于赶到安德门站上了车,却发现那是起点站,要等半天才启动。好不容易到梦都大街站,我下车后拿出了当年参加短跑比赛的速度猛冲,走进学校大门时听见铃响:唉,还是迟到了!

师:这是我上次上课的经历,怎么样,我的中心突出吗?

生:老师很忙,偶尔迟到,不要紧的。

师:谢谢你们的宽容,谢谢你们原谅我,其实我很不喜欢迟到,我觉得迟到是件很坏的事,你们没听出来?

生:我们听到的是你为什么迟到。

生:也有你不愿意迟到,但你不是故意的。

师:那我的中心突出了吗?

生:不突出!

师:怎么办呢,各位小作家?

生:不要写你怎么迟到的,要写你迟到耽误了我们上课,害得我们迟放学。

师:对,我的材料没有紧扣中心,当然不能突出中心。那么,如何突出中心呢?书上是怎么 说的?

生:“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师:这两点大家都没意见吧?我们一起记下来。关于“突出中心”,大家还有什么点子可以 分享?

生:选择材料就应该围绕中心。

生:所写内容要紧扣中心,不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生:要把能表现中心的内容写得详细一点。

师:大家的办法都很好,我也贡献一个,就是“最好一个中心”。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写一篇文章,可以不止一个中心,但同学们现在还小,还在练习写文章,所以最好表达一个中心。你们看我刚才的文章,是不是还有其他中心?显乱了吧?所以目前最好还是一个中心。

我把大家的想法和书上的办法归纳一下,如何“突出中心”呢?主要做到五点:围绕中心选材、线索贯穿全文、强化中心内容、主次详略得当,友情提醒——最好一个中心。听了我的故事,大家都不满意,现在就让我们来听听大家的故事吧。五分钟写一个一百字左右的小故事,先标明中心。开始!

(学生写作并展示)

听我讲故事

董静雯

中心:口齿清楚很重要

昨天,刘玄泽同学正在破坏学校的树木,被走来的王梦奕看见,她脱口而出:“我要‘举报他!”“什么?‘挤爆他,你又不胖,拿什么‘挤呢?”我一个劲地猜想,又反复询问,终于弄懂了。唉,口齿清楚真重要啊,不然可要闹大笑话呢。

师:同学们写得很好,都抓住了中心,大家要向他们学习。下课!

生:老师再见!

点拨:写作文,我们会要求学生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作文课,如果我们也能适时引入时鲜的材料,其效果也常常会立竿见影。前一节课的迟到,成了本节课教学的素材,学生记忆犹新,自然容易关注,兴趣点被激发,思考也就能够迅速进入状态,故事中的问题自然也就容易被发现,由此再归纳出突出中心的五个办法,效果自然会好。教学需要智慧,我们要在设计教学时唤醒这样的灵感,不但能让课堂精彩起来,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励他们在作文创作中迸发出一个个灵感,演绎出一个个 精彩!

如果为了圆满地上一节课,或者重新体验一下教学的滋味,那么,到上一堂课布置完“班级漂书”活动后,我其实就应该“下课”了,因为事实上我挺忙的,关键是这样上课常常给(六)班的老师添麻烦,比如,我接到一个临时任务,很可能旷课或迟到,未免尴尬。但是也许是这半学期的交往让我对(六)班孩子有了感情,也许还是想看看教材中新增的写作课究竟好不好用,反正我是留下来了,继续每周一节写作课。

七年级教材前三个单元写作课的内容还是清楚而简单的,根据学情设计教案也是比较容易的。从第四单元起,教材内容进入了具体写作技能的学习阶段,仔细阅读教材,便发现有些地方不够明确了。比如《突出中心》一课(其实我并不认为中心突出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因为有的学生为了突出中心,常常在叙述中生硬地加入议论,有的则一遍遍地唠叨中心句。我以为对于学习写作的学生而言,中心明确就好了,也就是说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表达意旨,而非想到什么写什么,写到哪里算哪里)。课本上这一课的第一句是:“中心思想,简称‘中心,也就是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与话题。”这让我有点诧异:“思想”怎么是“内容与话题”呢?再读下去,又困惑了:“莫怀戚写《散步》,旨在表现保护幼小生命、善待衰老生命的责任感。围绕这一中心,作者选取了一家人散步这一日常事件……”这里所举的例子,“中心”的概念还是“思想”,是“主旨”,并非“内容与话题”,因为《散步》一文的核心内容或话题就是“散步”这件事。可见,教材在“中心”这个概念的表述上并不明确。那么,“中心”是“核心内容与话题”的说法是哪里来的呢?

于是,我好奇地翻查了以前用过的人教版教材。在1982版的教材中,写作课的标题是“记叙的中心和材料”,“中心”的概念表述为:“记叙文里记人、叙事、写物都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每篇记叙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叫作文章的中心思想。”在1988版的教材中,写作要求为“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中心”的概念是“写作目的”,是用举例的方式表达的。在1993版的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标题也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中心”的概念是从例文中归纳的,意为“作文的灵魂”,并且在“中心思想”之余,提出了“中心意思”的概念。在2000版的教材中,作文课题为“材料和主旨”,对“中心”的表述为:“人们写文章总是有目的的,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立论说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人生的感悟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而这也就是文章的主旨了。”以上四版教材关于“中心”的表述,是基本一致的,都指的是文章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其后的十多年,教材没有专门的写作课,而是将写作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放在一起的,直到现在这一版,才恢复了写作课的单列。教材是提供给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其主要的阅读者是学生,所以在概念的表述上,一定要统一、简明、清晰。在我执教的27年中,所用教材都是人教版,就“中心”这一概念而言,我觉得1982版的最明确,学生一看而知。1988和1993版的力图更加深入浅出,贴近学生的认知,但由具体的例子来体悟抽象的概念,并非每个学生都擅长,有时连教师也未必能提炼出来,概念就变得模糊了。2000版的表述意思是清楚的,但解释的过程中,概念变得更复杂了,出现了“主旨”“中心思想”“基本意见”“情感思想的基本走向”等,这让学生读起来很费神。而目前,这个版本的概念则有些混淆。我觉得“中心”并非“内容与话题”,还应该是作者的主观意见,两者之间的区别显而易见。这真的要感谢(六)班的同学了,若不是代他们的课,我恐怕不会这样用心地读教材,也就看不到这个小问题。我在日常听课甚至好课观摩中,也没有发现教师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大多数教师是信任教材的,即使感觉此处不好用,也只是怀疑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不足,不敢深究,含糊而过。鉴于这一情况,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做了新的处理。

(袁 源 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210000)

再一遍审视本课例,归纳出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尊重教材,但不拘泥于 教材。

首先是教学程序的巧妙安排,将原教材中“写作导引”和“写作实践”两个部分重新编排为“关注中心”“辨别中心”“确定中心”“突出中心”四步走,程序更加明晰细密,内容更加集中紧凑,利于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利于学生对中心的深入辨识,使突出中心的教学目标得到更好 落实。

其次是教学活动的着力安排,简单易行,丰富有趣,容易贴近学生,吸引学生。故事接龙活跃了课堂气氛,能自然引入课题;中心的辨别,教师没有盲从教材,敏锐发现其中问题,整合成一个研讨活动;利用教材中不同视角看书包的内容,改进为很有层次的对话活动,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心;“听我讲故事”则是神来之笔,成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头好戏。这些活动富有创意,也很有成效,还扣合了教材的基本教学目标。

尊重教材是教师的职责,不拘泥于教材则体现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教学的创新力,这不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的,但却是每一位教师努力的方向。

(王德庆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210000)

猜你喜欢
讲故事书包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听冬神讲故事
幾樣概念店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