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镜
一、为什么要开发观察习作课程
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认为:“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学习那些有意和无意的反应。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的学习。”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一至六年级三个学段提出了习作“观察”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留心周围事物”,第二学段提出“观察周围世界”,第三学段提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中“观察”的要求很简略。
笔者任教四年级,查阅了不同教材版本对四年级“观察”习作的教学要求:
吴立岗教授在《努力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作文教学新体系》中也指出:“小学三四年级是观察活动的敏感期,应通过观察习作培养学生形成典型表象的技能,并让他们通过想象生动地表现典型表象,以发展学生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和深刻性。”观察,是小学中段学生习作训练的重点,但是由上述资料可以看出:目前,《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绝大部分语文教材中对小学生习作中“观察”的核心知识、基本技能,大都语焉不详,止步于列出写作要素和技能目标,而学生怎样掌握观察的要素、教师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在写作教材中都没有具体的训练过程,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实施前,对课标及教材所列出的作文教学训练点进行二次开发,编写适合学情的作文教学设计。
作为执教者,我们必须先弄清楚观察的定义。
什么是观察?各种定义很多。《说文》曰:“观,谛视也。”观,看,察看:视觉。对事物的看法。察的意思是:仔细看,调查研究。笔者特别认可陈秉章先生在《小学作文教学艺术论》中对观察的定义:“观察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感觉、了解自然或社会的过程,是视觉、听觉、嗅觉、肤觉多种感官的综合活动,还有大脑参与思考。”
留心观察是作文的根本,学会观察的“法宝”是什么呢?——五官。《辞海》中“五官”的解释,有一条为:眼耳口鼻心。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观其形、辨其色、闻其声、触其体、嗅其味,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深入的了解。如何提高中段四年级学生的观察习作能力,经过不断地学习、研究与实践,我确立了“以思维为核心,五官共同参与的观察习作教学法”,即以思维为核心,“眼”“耳”“口”“鼻”“心”共同参与又各有侧重地分项训练中段学生的观察力。
二、了解学情,确定习作教学点
王荣生教授在《写作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明确提出:“理想的写作教学必须是基于学情的。母语状态中的写作学习,学生不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从‘少到‘多,由‘不尽完善到‘相对完善的过程。教师只需要对这些局部性的要素缺失或错误加以补充或改造,就可以较好地提升整体写作水平。”
“基于学情”,笔者的理解:一是要清楚本班学生在当下年龄段的心理特征,二是要从学生日常的观察习作中探寻共同存在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好又是需要在本年段的观察习作教学中得到解决的。
那学生的观察习作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呢?
四年级伊始,我在班级开展了“微习作”实践活动,用或长或短的笔触记录每天生活微体验,指导学生进行微练笔。在一天的学习生活中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种练笔富有个性化,学生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观察生活,表达感悟。
学生交上来的《微习本》成了我了解学情的最好依据,每天写的观察微片段,在表达中反映的问题归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能调动五官去观察,但是“看”得不够仔细;“听”了不会联想;“尝”了写不具体;有感而不发。
针对学生的学情,从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亟须开设“观察”序列习作课程,提高学生观察、表达能力。观察是立体的,五种感官同时调动,眼耳口鼻心。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按顺序,要抓特点,要展开联想,要含感情。基于以上认识,我自主研发了“以思维为核心,五官共同参与的观察序列习作”课程。包括眼睛看,耳朵听,嘴巴尝,鼻子闻,心里想。这个系列的第一堂习作课的训练点就是“眼睛看”。
三、以思维为核心,多感官参与的观察习作训练
(一)侧重于“视觉”训练的观察习作课——《添枝加叶靓对话》
这是我班一位学生的微习作:
值日生张敏说:“石一非把洗黑板擦的水弄倒了!”
石一非说:“不是我!”
张敏说:“就是你!我亲眼看到的。”
石一非说:“你看错了,真的不是我!”
张敏说:“就是你,就是你!”
从这则微习作中不难看出,学生在描写人物对话时,缺乏对人物表情、动作的观察,在他所写的提示语中,用的是“生气”“气愤”之类模糊不清的词语表达,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欠缺观察对话中人物表情的能力。为此,我设计了《添枝加叶靓对话》,一是通过聚焦五官揣测内心的方式学习细致观察;二是学习抓住最有特点的表情,准确生动地表达。
课堂上我按照三大板块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板块是观察激趣,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观察人物表情要看些什么。第二个板块是情境表达,也是这堂课的核心板块,有三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创设情境,接着是表演表达,最后是个性表达。其中,表演表达是重中之重,通过小组讨论、同桌表演、全班观察三步,让学生感悟观察表情的方法:那就是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表情进行细致观察。
第三个板块是尝试练笔。这一版块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我选取了三段学生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想象表现人物最有特点的表情,尝试用笔准确生动地记录。前两个板块是在学语文,后一个板块是在用语文。
有孩子在给提示语添加表情时把人物脸上所有的表情都描述出来,于是我提出问题:在给提示语添加表情时我们是不是要把所有的表情都写出来呢?不是的,我们要抓住人物最有特点的表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再次强调了抓有特点的表情进行观察。
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表演表达,采用同桌表演、全班观察等形式,让每个学生直接参与,会带给他们真切、深刻的感受。我在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人物表情时,抓住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具体的呈现,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大胆地展示自己特有的内心感受。在充分的观察和表达的基础上,让学生知晓抓住人物富有个性的表情,进行准确生动的描述,实现了我的教学目标。
【课堂实录片段】
师:下面,让我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想象人物的表情。
呈现课件:
李老师问:“王小乔,你为啥将一盆水泼到胡海头上?”
王小乔回答:“他衣服没拧干,把水滴在我的头上了。”
李老师问:“这值得你如此报复他吗?”
王小乔争辩道:“我爸爸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学生一边看一边笑)
师:这聪明调皮的王小乔把大家都逗乐了。在和一个聪明调皮的学生对话时,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心理活动,不同的心理活动会呈现不同的表情。男老师和女老师的表情不一样,严厉急躁的老师和循循善诱的老师表情也不同。
咱们现在以同桌为单位,一个孩子扮演王小乔,一个孩子扮演李老师,为这段对话变出精彩的表情。
(两个学生表演,其他学生观察。)
师:谁来给我们表演魔术,变出你心中的李老师和王小乔?掌声有请魔术师上场。小观众们注意观察脸上的表情哦。(板书:看表情)各位观众,嘘,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生表演)
师:哇,太会变魔术了!小观众们,谁能说说魔术师变出了怎样的表情?
呈现课件:
李老师( ):“王小乔,你为啥将一盆水泼到胡海头上?”
王小乔( ):“他衣服没拧干,把水滴在我的头上了。”
李老师( ):“这值得你如此报复他吗?”
王小乔( ):“我爸爸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生汇报看到的表情,但说得不完整。)
师:咱们请这两位魔术师再演一次。演一句就停下,请下面的小观众说出观察到的表情。
(生汇报看到的表情)
(板书:眉毛、眼睛、鼻子、嘴巴)
师:小魔术师们演得真好!小观众们也很会观察,抓住人物的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的变化,表现人物内心活动。
师:刚才小魔术师表演的是一位怎样的李老师?(严厉)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老师。请欣赏文字魔术之严厉急躁版李老师。
呈现课件:
李老师紧皱着眉头,瞪大眼睛,厉声问:“王小乔,你为啥将一盆水泼到胡海头上?”
王小乔的两行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大颗大颗从脸上落下来,他鼓着腮帮,气呼呼地回答:“他衣服没拧干,把水滴在我的头上了。”
李老师气得满脸通红,鼻子重重地哼了一声,拉开嗓门斥责:“这值得你如此报复他吗?”
王小乔抽抽鼻子,撇撇嘴,抹了一把眼泪,抬起眼皮,争辩道:“我爸爸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师:我请一位男同学读提示语,请其他同学读对话内容。
师:这段对话的哪个表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抽几个学生回答)
师:准确生动的表情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呈现课件:
李老师扬了扬眉毛,漂亮的大眼睛盯着王小乔,满是疑惑地问:“王小乔,你为啥将一盆水泼到胡海头上?”
王小乔不敢抬头看李老师,嘟着嘴,眨巴着眼睛,小声地回答:“他衣服没拧干,把水滴在我的头上了。”
李老师皱紧眉头,严厉的目光投向王小乔,质问:“这值得你如此报复他吗?”
王小乔眼珠一转,仰头冲着李老师笑嘻嘻地争辩道:“我爸爸说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其实我们的老师并不都是严厉的,请看这一位李老师。请一位女孩子读提示语,其他的同学读对话内容。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李老师?(温柔如风)
(呈现课件:对话原文和两段不同的表情描写)
师:同样的对话内容,表情一变,就会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要想成功地为一段对话变魔术,咱们首先得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给人物添加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表情,准确生动地表达,这样添枝加叶,对话就能靓起来。
学生示例:
对话一:
小军挑了挑眉毛,瞪大眼睛一脸期待地问:“小明,周六上午咱们去游乐场玩吧!”
小明嘟着嘴,皱着眉头,摇摇头:“我去不了。我得上语文、数学、英文补习班。”
小军咬了咬嘴唇,一脸期待地看着小明:“那,周六下午去?”
小明眼神黯淡,一大滴晶莹剔透的泪珠顺着脸颊滚落下来:“更去不了,下午我还要上书法班、跆拳道、钢琴课……”
对话二:
爸爸扬起眉毛,露出一口白牙,笑嘻嘻地问:“儿子,这两个苹果,你要吃哪个?”
儿子眼珠子一转:“我两个都要吃一口。”
爸爸眉头一皱,鼻子喷出怒火:“你这小子,孔融都知道让梨,你怎么能两个都吃呢?”
儿子噘着嘴,眼圈红了:“我,我是想尝尝哪个甜。我把最甜的给妈妈吃,第二甜的给你吃。”
(二)侧重于“听觉”训练的观察习作课——《声音的故事》
这是我们班学生的一则微习作:
今天热得很,我又没带水杯,放了学,我一溜烟地跑回了家,一到家就把书包“砰”地一声甩到了椅子上。我刚跑到客厅,椅子因为书包甩下来的冲击力而倒在了地上,发出“啪”的巨响,我回头一看,又继续跑,根本不管,我打开橱柜拿出杯子,“嘭”一声关上,刚要接冷水,想起妈妈说只能接开水来喝。我按下开水键,水“哗啦啦”地流到杯子中。
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但这则微习作反映出了孩子们在写听声音的习作中缺乏想象的描述,需要激发和引导。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的主题是“声音”,中段习作要求学生将听到的声音联想到的内容写清楚。本次习作课通过听声音,展开奇妙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表情,具体生动地表达。
四年级“观察”系列习作训练,想象作文是重头戏,设计的课例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有趣味性。研读教材、教参,中段学生的习作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要“有血有肉”,也就是说,中段学生的习作要注重细节,写得生动具体。在激发学生由听到的声音展开奇妙丰富想象的同时,教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形式表达想象,这是本节课的独当之任。通过听声音想画面的环节,引导学生初步由听到的声音展开简单画面的想象,而听声音编故事的环节则通过同桌互编故事、展示例文、学习例文表达方法的三步层层深入,让学生在富有童趣的活动场景中,感受到想象必须是基于听到的声音展开,想象的故事要奇妙丰富,要一波三折。表达想象画面的时候,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才能做到具体生动。
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自信是一种内驱力,不仅来源于教师的引导,还来源于习作的合作与交流中产生的成就感。本节课的训练点有二,一是想象的丰富奇妙,二是表达的具体生动。我通过开展评选“小李白”“小莫言”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欣赏互改,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再通过自评自改、取长补短、再次晋级的形式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课堂实录片段】
师:在夏天,每个声音的背后藏着各种好玩的事儿,下面我们再听一组声音,这组声音背后可能发生什么事儿呢?
(PPT播放打呼噜的声音)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打呼噜的声音。
(PPT播放蚊子嗡嗡叫和打蚊子的声音)
师:再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打蚊子的声音。
师:刚才我们听到了什么声音?回忆一下。(板书:呼噜、嗡嗡、啪)
师:这三种声音连起来听一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师: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谁来和我们分享你想象的故事。
(生讲故事)
师:李老师班上有个同学用这三种声音编了一个故事。听听看和你编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呢?
展示PPT:
笨笨熊正在床上打着呼噜睡大觉。飞来一只蚊子,叮了它的鼻子还叮了它的脸。笨笨熊挥手打蚊子,可是没打着。(一男生配音)
师:好了,故事讲完了,你觉得这个故事讲得怎么样?大家来评一下。
生:某些事情描写得不够完整。
师:那你们说说,怎么修改?
生: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笨笨熊是怎么打蚊子的。
师:这三种声音编了一个故事,有没有把这三种声音放到故事里面去呢?
生:没有。
师:要加上听到的声音,故事里还可以加入人物的什么使我们的故事更加生动?(板书:语言)
生:笨笨熊打蚊子,它又是怎么打的呢?
师:加入(板书:动作)。你觉得呢?你觉得应该要怎么打呢?你来帮他改一改。
师:你们能不能来归纳一下,听声音编故事,有什么要求呢?
生:声音、语言、动作、表情、心理活动。
师:我非常同意这个观点,还有什么?
生:要把听到的声音包含在里面。
师:首先,想象要合乎情理,描述还要具体生动。(想象:丰富合理;描述:生动有趣 )
师:根据你们的意见,李老师对故事进行了修改,并制作了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师:我们看一下,修改后的故事怎么样?
展示PPT:
“呼噜——”笨笨熊舒服地趴在床上,呼噜剧情开始上演了。“嗡——”一只蚊子在笨笨熊的鼻尖上转悠,笨笨熊皱皱鼻子挥挥手,蚊子躲开了。不甘心饿肚子的蚊子唱着小曲儿又来了,它轻轻地停在笨笨熊的脸上,给了笨笨熊一个吻。笨笨熊一挥巴掌,“啪”,打在自己的左脸上,谁知用力过猛把自己给扇到床底下去了。蚊子扇着翅膀,眼泪都笑出来了:“哈哈哈,真是蠢到家了,大笨熊!”
师:好了,这一次修改的故事和第一次的故事相差太大了。这一次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评价一下。
生:写得比以前具体多了。
师:哪里呀?你描述一下。
生:把笨笨熊的动作描写得很具体。
师:哪些话最有意思,让你特别喜欢?
生:“笨笨熊一挥巴掌,‘啪打在自己的左脸上,谁知用力过猛把自己给扇到床底下去了。”打蚊子把自己打到床底下去了,太好笑了。
师:你最喜欢哪一处描写?
生:“蚊子躲开了。不甘心饿肚子的蚊子唱着小曲儿又来了。”这里写到了蚊子的心理活动。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故事中,加点的文字都在描写什么?(动作)也就是说,在修改这个故事时,李老师详写动作。同时还描写了什么?(语言、声音、表情)这几个部分是略写。咱们在听声音编故事时,可做到几个要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师:把你认为写得有趣、想得奇特的地方再读一读,用心细细品味其中的妙处!
【学生习作】
蚊熊闹剧
——听音想象续编作文
“呼噜——”笨笨熊舒服地趴在床上,呼噜剧情开始上演了。
“嗡——”一只蚊子在笨笨熊的鼻尖上转悠,笨笨熊皱皱鼻子挥挥手,蚊子身子一闪躲开了。不甘心饿肚子的蚊子唱着小曲儿又来了,它轻轻地停在笨笨熊的脸上,“啵儿”,在笨笨熊脸上狠狠地亲了一大口。笨笨熊迷迷糊糊一挥巴掌,“啪”,打在自己的左脸上,谁知用力过猛把自己给扇到床底下去了,疼得直叫唤。蚊子扇着翅膀,眼泪都笑出来了:“哈哈哈,真是蠢到家了,大笨熊。”
蚊子彻底把笨笨熊惹怒了,笨笨熊腾地站了起来,生气地拎起身边的凳子朝蚊子砸去,只听“砰”一声巨响,凳子散架了。蚊子朝天花板振翅一飞,嘴里直嚷嚷:“砸不到我,砸不到我!”躲过了笨笨熊的攻击,笨笨熊鼻子都气歪了,大喊:“气死我啦!”只见它一会儿朝蚊子扔枕头,一会儿朝蚊子扔闹钟,“乒乒乓乓”家里乱成一团糟,蚊子灵活得很,左飞飞右飞飞,躲过了笨笨熊好几波攻击。
笨笨熊累得筋疲力尽,一屁股坐在地上,“啊”——张开大嘴打了个哈欠,没想到却一口把迎面飞来的蚊子给吃到肚子里去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啊!
(三)侧重于“味觉”训练的观察习作课——《察言观色写味道》
课前,我做了一次前测,在不做任何指导的情况下,请四年级所有学生写一写“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吃奥利奥的味道。大部分学生能通过“牛奶香甜、巧克力微苦、酥酥软软”等直接描写味觉的词语来表达味道,但是如何生动地表达味道却不知从何写起。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新颖的写法。我读了汪曾祺、鲁迅、吴趼人等文学大家描写关于“吃”的文章,发现文学大家直接描写味道的所占篇幅极少,大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方式突出食物的味道。因此,本课要训练学生在其原有的掌握了表示味道的词语的基础上,练习“我看到了什么,我猜可能吃到什么味道”的句型训练;再到把观察到的吃食物的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情境写清楚;最后由观察到的情境猜测味道并展开联想,生动形象地表达味觉感受。
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意识,让学生自己动手获取知识更能激发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设计通过看视频聊味道、学例文赏味道、齐观察写味道、细修改评味道四个环节,让学生观察吃的动作、表情、语言,展开联想猜测食物的味道等进行一系列的活动,锻炼学生从侧面细腻描写味觉感受的能力。
【课堂实录片段】
师:李老师班上有个学生也这样吃过奥利奥饼干,他还把那奇妙的味道记录了下来。看看他描写的味道和你们刚才说的有什么不同。
出示:
我掏出一块饼干泡在牛奶中急不可耐地塞进嘴里狼吞虎咽,差点噎着,吃了一块,再吃一块……把手伸进包装袋一掏,“哎呀,没有了!”
我眯缝着眼睛,满足地摇头晃脑,舔着十根手指头上的饼干屑,把包装袋翻个面,伸出舌头舔得干干净净,打个响亮的饱嗝,摸着小肚皮由衷地赞叹:“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师:你看到哪句话想吞口水?你在笑什么?
生:我笑他把包装袋舔得干干净净。
师:人物的动作让你觉得好笑。(板书:动作)从舔包装袋这个动作猜猜看,这饼干是什么味道呢?
生:很美味,很甜蜜。
师:生活中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是甜蜜的?
生:老师表扬我。
师:咱们可以用甜蜜的事来表达甜甜的味道。看到他舔着包装袋上的饼干屑,我猜他一定尝到了甜蜜的滋味,就像——
生:受到老师的表扬一样甜滋滋的。
生:考了全班第一名心里也很甜。
出示:
他舔着手指头上的饼干屑,满足得摇头晃脑,仿佛考到了全班第一名受到老师的表扬,感觉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师:不仅写出了吃食物的动作,还用生活中甜蜜的事表达甜蜜的味道。动作加联想,表达味道生动形象。(板书:+联想)
师:你还觉得哪句话最有意思?
生:“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
师:这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
生:语言。(板书:语言)
师:什么事物让你有“在天上”的感觉?
生:到公园里赏花,听小鸟的歌唱让我觉得飘飘欲仙。
师:由“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的语言,我们猜这味道,读——
出示:
他说:“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香甜美妙的滋味仿佛令他来到了梦幻仙境,花儿盛开着,小鸟欢快地歌唱着,蝴蝶在花丛翩翩起舞。
师:语言加上联想到的美景,表达出美妙的滋味。除了动作、语言,还描写了什么?
生:表情。“我”眯缝着眼睛。(板书:表情)
师:眯缝着眼睛,做做这个表情。
(生做表情)
师:我来采访采访你们,吃到什么味儿了?
生:好甜啊。
师:你想到什么了?
生:我想到妈妈给了我一个甜蜜的吻。
师:表情加上联想到的事物,这样描述味道更加直观。什么味道啊,这么陶醉?
生:好香。
师:你想到什么了呢?
生:我想到了妈妈抱我时身上香香的味道。
师:“眯缝着眼睛”,这表情让我想到了——
出示:
他眯缝着眼睛,感觉很幸福,我想那滋味一定甜得像蜂蜜,香得像花朵里的花粉。就像妈妈给了他一个吻,又仿佛投进了妈妈的怀抱,真叫人回味无穷。
师:由于自己不能吃,只能通过观察人物品尝食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来猜测味道,并展开丰富的联想,这样写味道就生动有趣多了。这种写法叫“侧面烘托”(板书:侧面烘托),这可是很多大作家喜欢用的写法哦。
【学生习作】
小何咬了一口“创意料理”,马上伸出舌头,把唇边的面包屑全都舔得干干净净,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微微地笑了,看得我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一定是浓郁的牛奶和巧克力那香甜的味道吧!上课能吃到这么好吃的美味真是羡慕死我了。
小何左一口右一口鼓着腮帮子闭着眼睛怡然自得,好不享受!我们吞着口水盯着小何,恨不得冲上去抢来自己吃。突然,他眯缝着的眼睛睁开了,眼珠子瞪得溜圆,像要喷出火来,长长的舌头伸出来,像小狗一样哈着气,手不停地扇着嘴巴。看着他那副痛苦不堪的模样,我正要流出的口水马上“收回三千尺”,这表情真是晴转多云,糟了,他不会是吃到辣辣的芥末了吧?或者是号称魔鬼辣的小米辣?呼,幸好我没上去吃,我可受不了辣辣的味道。他把面包一把塞进嘴里,像是想要速战速决,眉头一皱,闭上眼睛,勉强吞下食物,可是满脸通红,眼眶泛泪,李老师拍拍他的肩膀,问:“美食鉴赏家,还想吃吗?”小何一听,冲着老师直指嘴,大喊:“不吃了,我不吃了,实在是吃不下了!”说完弯下腰,拍着胸口,一副要吐的样子.我想,一定是辣得受不了了,看他这幅模样好似身处火海,热辣无比,万分难受,可怜的小何同学你还是赶紧吐了吧。谁叫你贪吃第一个冲上讲台的,果然天下没有白吃的面包,这创意料理真是让贪小便宜的小何回味无穷啊!
(四)侧重于“触觉”训练的观察习作课——《指尖漫游奇遇记》
这是我们班学生的一则微习作:
昨天晚上我一个人在家写着家庭作业,突然停电了,眼前一片漆黑,怎么办?立柜里好像有蜡烛,我站起身,像“瞎子”似的,伸出双手在黑暗中比划着,我小心地、慢慢地向前移,小手左摸摸、右摸摸,总是摸不到立柜。过了好久,才摸到立柜拿出蜡烛,家里重现微弱的光明,我又可以写作业了。
这孩子写到停电之夜摸黑找蜡烛的事,事情说清楚了,可是,事情的关键——怎么慢慢地摸到蜡烛的过程却缺乏生动细致的描写。问题就在于孩子未能充分运用自己的手去体会冷、热、滑、涩、痛、痒、软、硬等摸到的感觉变化。据此,我设计了一节感知并描写触觉感受的习作课。
在蒙眼摸习作本的游戏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触觉感受,出示冰川、火山等图片激发学生的生活积累谈感受,从而引出问题:如何知道物体的软硬、冷热、质地、干湿?
以一段介绍皮肤的说明文字让学生了解皮肤的八种外界接触反应:冷、热、滑、涩、痛、痒、软、硬。并相机出示文学作品片段,让学生习得表示触觉感受的方法,那就是:用物加上触感,或触感加上物直接描写;还可以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也可以作比较或者用形状写甚至可以用神情写。学到描写方法后,组织全班同学玩游戏,写触觉,提前带一件物品,同桌互相之间请对方蒙上眼睛摸,并写下感受后互评互改。
【课堂实录片段】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请同学们取下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
(生蒙眼睛)
师:30秒钟,请同学们在书包里拿出你的作文本。
(生蒙着眼睛摸作文本)
师:取下你的红领巾,看看找对了没?
(生议论纷纷)
师:刚才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畅所欲言)
教师从冷热、滑涩、痛痒、软硬等方面引导学生说出细致的触觉感受。
【学生习作】
游戏终于开始了。我的检验官现在开始检验了,我像犯人似的被她蒙住双眼,然后,她又像警察一样,说了一句伸手过来!我只好服从。嘻嘻!开个玩笑。我的手里接过一个“未知数”。咦?一个长方形,上面还有个按钮。嗯?好奇怪呀!我心里琢磨着。哦!对了!我想起来了!没错,就是它!我一下子便脱口而出:“笔芯盒。”我一回头,看了看她的表情。只见胡天一垂头丧气。啊哈!我知道了!我赢了!
四、系统训练的结果
(一)学生写作水平显著提高
作文就是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同学们写作着、评改着、快乐着,通过一个序列训练的努力,中段的写作水平提高较快。相比训练前,他们的文章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的数量增多了。如辅导金婷婷的习作《我眼中的考试》发表在《成都商报》;辅导代嘉欣同学参加全国创新作文大赛获复赛一等奖;辅导吴怡薇的习作《蚊熊闹剧》发表在公开出版刊物《作文精选》小学版2015年1&2月合刊;辅导学生在校刊《迎春花开》第1-6辑共发表习作二十多篇,个别同学有多篇习作入选。
作文与做人同时进步。在中段观察习作教学和写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而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感悟日常生活,强调观察体验,强调捕捉自己的感受,发展了学生思维,教会学生用眼观看、用耳倾听,用心细思、事事留意,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客观真实地表达生活体验。
(二)教师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通过序列化研究,笔者学习了大量的与习作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书籍,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从原来的传统作文教学转为探求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通过各种活动寻找写作所需的素材,在学生思维混乱的时候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自始至终维持某种有益于学生体验、合作和交流的心理氛围。
在这过程中,不仅要写“下水”文章,而且要不断自我提高,加强理论修养和方法研讨,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很好地促进了专业成长。研究中撰写的论文、课例在各级各类评比中均获一等奖,部分刊发在《四川教育》《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等杂志上,很好地提升了教育科研能力。
五、研究中的不足
(一)对以往写作理论与实践中具有“观察”特征的资料发掘得不够全面
在进行观察序列习作研究之前,笔者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教师教学设计,但是,由于时间和条件所限,无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所得结论只是从局部的示例中得出的分析。
(二)对分析学情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观察习作教学的前提是写作学情分析,但本研究对于写作学情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加深,目前只在笔者任教班级加以运用实验,获得数据相当有限,还应扩大实验面,对观察习作课程的可操作性进行更加全面的实证研究。
(三)课程内容的开发尚比较零碎
在观察习作课程内容的开发方面,笔者仅仅开展了四年级四节课例的开发研究。在观察习作课程内容的开发研究方面,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有待于进一步拓深拓宽。
六、后续研究展望
在今后的观察习作教育研究中,除了继续上述三个方面的研究外,还希望在以下领域做进一步研究。
(一)搜集整理观察习作课程资料,形成中段观察习作课程资料汇编,包括课例集和学生的习作集。
(二)扩大研究范围,完善学情分析数据。
(三)建立以思维为核心,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一至六年级螺旋上升的观察习作训练体系。
围绕“观察”这个主题布置微习作,通过批阅微习作了解学生的学情,从中发现学生的写作症结,据此确定一个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展开写作教学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