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文
俗话说“好娃娃都是夸大的”。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与欣赏,美国心理学家威普·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被激励、被认可。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师生平等相处,才能创造佳绩
传统教学中的师道尊严,在新课程理念下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要倡导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是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课堂才是和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的主动权在老师,老师不能真正改变观念,师生平等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可望而不可及。我以为,要想使师生真正平等,只有先让传统的师道尊严彻底搁浅,改变教师的古板理念,师生才能真正平等。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抛开传统的权威和卑微,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会把握自己学习主体的角色,真正用主人翁的身份去思考、去质疑,去向教师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跟老师探讨交流。通过创设的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师对学生的提问加以肯定及耐心的引导,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亲其师,信其道”,如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记得冯骥才在《珍珠鸟》一文中说过“信赖往往能创造美好的境界”,人与鸟之间是这样,更何况是人与人之间。每个学生都是有潜力的人,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有他的长处并且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教师才能发自内心的去赏识学生,学生也才会对自己更有信心。罗林塔尔效应实验证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给学生自信,学生往往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同时也让教学更加因材施教,让课改落到实处,实现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先生也曾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把自己的潜力发挥最大化。成功的教学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上,教师可加强跟学生的情感互动,通过温柔的目光、殷切的期望,去尊重相信学生,从而激起他们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三、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决定着师生共同创造价值的高低。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将眼光总是停留在那些好学生的身上,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难度各异的问题,就应该让程度不同的学生来回答,每堂课争取让大多数的同学有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当学生的答案和教师的“标准答案”不一致时,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死,或置之不理,而应当给予热情地鼓励、耐心地引导,存留其熠熠生辉的思想的火苗,这一点,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可能只是多一点耐心,但对于一个学生的影响很可能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一个学生获得认同,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不断去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比如作文中一个富有诗意的题目,一句恰到好处的引用,一段大气磅礴的排比句开头,一段余味无穷的结尾,一篇方正、细心的字体……无论是多么细小的环节,教师只要发现那些平时很不起眼的学生能够在某一小环节上获得成功,教师就应当适时提出赞赏,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对于学困生的效果往往非常显著。
四、从细节入手,给学生注入无限活力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需要从细节入手。在作文教学中,因为有些学生平时阅读和练笔较少,积累的素材也少。自然在写作中时常感到表达处于困难状态,词汇量单薄、苦涩,整篇文章往往词不达意,甚至错句百出。此时,学生的心理本身就怯怯的,如果老师再在旁边挖苦上几句,那么这个学生仅有的一点点信心也被彻底的破坏了。此时的教师应该俯下身来,看看学生的开头是如何写的,或纠正,或建议,或开导……给学生一种“茅塞顿开”或“拨云见日”的效果。
我所教的这一届九年级的有一位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各科成绩很差,尤其字写的几乎连自己都很难辨认,学习自信心严重不足。我决定从作文教学抓起,在课堂上我教他一笔一笔地写,在作文讲评课上,我有意表扬了他几次。结果他的字写的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乘热打铁,引导他买一本字帖来练习一下。在以后的作文写作和课堂教学中,我都会适时的给以表扬。经过两年的练习,他现在的字几乎是全班最漂亮的。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赏识的无穷魅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听被赏识的话,更是每个人的心理。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在生活中能及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并能慷慨大方给予他们表扬,我们的学生将会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中,他们的天空也必将一片湛蓝。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出台后,它给中职学校和一线教师发出了改革的信号,同时也带来了思考和启示。笔者作为一个普通的中职语文教师,从《改革方案》中提出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原则出发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反思追问,并获得启示:中职语文姓语,必须坚守中职语文最本真的教学目标;中职语文应注重实践,需践行中职语文的实效性;中职语文应重视运用,需追求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改革方案》提出五大基本原则:即强化选择性、彰显专业性、增强实效性、注重灵活性、坚持统筹性。笔者从《改革方案》中“增强实效性”和“注重灵活性”两大基本原则浅谈对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和启示。
启示一:坚守中职语文之“真”
记得2008年,在中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新一轮《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修订完成,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应邀来到宁波,为我们宁波市所有中职语文教师作解读。倪文锦教授说:“从整体上或本质上说,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的区别:前者在于应用性,后者在于学术性。不管哪类学校,哪个阶段,作为学科属性,语文还是语文,我们说的都是汉语,写的都是汉字,不可能发生本质的改变,所以学校语文教育的宗旨都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各级学校所不同的可能只是层次上的高低,各类学校所不同的可能只是语用价值取向上的差异。”时隔6年之后,在浙江省选择性课程改革发动之初,2014年12月17日,笔者参加浙江省中职语文教研大组年会暨课程改革研讨会,会上,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黄云老师介绍她和18位杭州中职语文课程改革青年团成员一起探索课改的故事,最后感慨道:“无论职教还是普教,培养对象其实是一样的:作为‘人所共同需要的,职教生与普教生没有什么两样。职教语文若针对性太强,其后果可能固化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发展;教育功利主义将严重破坏学生的基础素质。”
时代不同,改革内容不同,然而专家对职教语文性质的解读却惊人的相似。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改革的方向如何变化,笔者也相信职教语文的根本性质不会变化。语文还是语文,职教语文也还是语文,语文教育的宗旨都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不由想起墨西哥人耳熟能详的那句谚语:“走得太快,等等我的灵魂跟上来。”语文教学在时代改革的浪潮下渐行渐远,在繁杂的思想潮流涌动中,或许有的人已经忘记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忘记语文的本真。2012年11月,国家语委语言文字报刊社推出了“真语文”大讨论活动。2012年11月23日,《语言文字报》和《语文建设》杂志联合全国14省市32校发布了《聚龙宣言》。宣言倡议:教师要真讲、学生要真学、评价者要真评;在真语文的旗帜下,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一场以“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为主题的真语文大讨论活动在全国拉开序幕。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用一个“真”字,概括了教育的真谛。自然的“真”是真实,人文的“真”是真诚,科学的“真”,是真理。坚守自然天成的“真实”本色,秉承人文关怀的“真诚”之心,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态度探索语文教育的“真理”,应该是“真语文”的基本要义。
启示二:践行中职语文之“实”
《改革方案》中提出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增强实效性”:破除旧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改革与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案、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切实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益。
现如今中职语文教学有一个怪象:一方面我们教师抱怨学生文不能读,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另一方面我们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越来越弱。2013年浙江省中职语文学生调研报告显示:有51%的学生认为语文教学对提高语文成绩效果不是很明显或几乎没有效果,认为语文教学是“低效和无效教学”。针对这一怪象,浙江省职教研究室程江平所长打了一个最平实的比方说:“学生想吃水果——香蕉,教师却给孩子一箱苹果,教师心想自己对孩子已经很好,孩子却不领情。”最朴素的比方让我们顿悟,原来: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学生需要的,所以才会有如此多的学生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实效。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在他的多种著述、评课中反复提及“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教学内容比教学方法更重要。”比较一下中西方语文教学的区别,你会发现欧美国家立足语言运用能力教语文,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启示。
请看西方国家写作教学中设置的那些实用性的表达训练习题,也称之为“微型写作课”。
1.为到费城旅游的旅客制作一张旅游指南。集中表现富兰克林的成就,并包含一些有关历史古迹的照片。
2.就课业负担太重问题,给校长写一封信,劝说他增加文体活动时间,还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3.编写一个配有文字和图片的旅游宣传手册,向外地游客介绍你家乡的风土人情。
4.当你乘坐的轮船沉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写一个想象故事,为你的读者带来惊险、刺激或娱乐。
再举美国高中语文第一课,是哥伦布《美洲航海日志》,课文后面的阅读提示和语言练习题,差不多有二十余条之多,要完成好,需要写500到上千字,还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并且通过和同学共同合作来共同完成。
读到哥伦布航行经历的记录,你会有什么感受?
和同学们组成小组,列出优秀的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素质,和同学们讨论你的结论:
想像你是哥伦布的一名船员,从你的角度重写航海日志;
从哥伦布停止的地方续写日志,描述你探索加勒比海的想法;
画一张美国地图,表现哥伦布登陆和探查的地点;
找到以哥伦布名字命名的重点公共场所,将你的发现制成剪贴薄;
假设你是哥伦布,口头做出一篇探险报告,在回到欧洲时报告给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想像哥伦布见到的自然景色,列出他可能碰到的热带风光、声音、触觉、气息和味道;
在描述这个岛屿的时候,尽可能加入你最多的感官细节;
对你描述的每一个形象都加入细节来强化;
……
很显然,这样的练习是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不可能有什么统一思路、标准答案,教材鼓励学生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巧妙地引导着民主的、开放的、多元的、灵活的评价,同时,也激励着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美国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实用”,在美国人的观念中,一个人的阅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他知识总量的多少,知识总量的多少决定着他工作质量的优劣,而工作质量的优劣,则决定着他财富的多少。因此阅读能力能够转化为一笔经济财富。这种“实用”思想表现在语文教育的各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面向生活实际;二是教学活动注重实际能力;三是语言训练强调交流运用。所以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必须是践行一个“实”字,即《改革方案》中的“注重实效性”原则。
启示三:追求中职语文之“活”
注重灵活性是改革的另一个基本原则。《改革方案》提出“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利用灵活多样的资源,创新灵活多样的途径,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业教育教学形态。”
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如何让中职语文课堂焕发出活力?这是新课改背景下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在2014年浙江省中职语文年会上为与会者分享了他参与中职语文大纲修订后的一些思考。谈及选择性课改对文化课的要求时,她说:“文化素质不等同于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不等同于文化课,文化课不等同于老师讲学生听,要探索文化课的理实一体教学方式。文化课选修课程的开发要打破传统传授知识的传统观念,让学生在“做中学”,让知识“学以致用”。笔者结合自身语文教学实践从如下三方面尝试:
1.以经典文本为依托,灵活渗透专业技能。
如在执教《洛阳诗韵》一文时,笔者结合学生旅游专业特点,适当渗透专业思想,适度挖掘文本中专业因素,将课堂拓展到学生专业领域,将语文能力与专业技能有机结合。《洛阳诗韵》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明晰的思路,总分式结构(文章第二部分),清新优美的语言非常适合职高学生阅读,易于理解,易于借鉴。在第一课时语文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接受的基础上,我把第二课时的重心放到学以致用、读写结合上,结合专业特点,联系专业技能,让学生自主搜集资料,仿照《洛阳诗韵》一文思路结构,撰写导游词,这一教学策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兴趣。
在教学的第二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紧密围绕旅游专业特点布置学习任务:俗话说“月是故乡明,水是家乡甜”作为一个宁海人,你对家乡的人意风光、民情风俗、文化艺术有多少了解?聪明的宁海人从《徐霞客游记》中做文章,每年5月19日举行“开游节”盛会,对外宣传宁海,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如果让你以一个导游的身份来介绍宁海,那么你将打算选取那些典型的风光、文化来吸引游客呢?请仿照《洛阳诗韵》的艺术构思写作一篇导游词。
写作之前,鼓励同学先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汇聚所有能表现宁海风光、文化特质的地方、事物和人物,(教师可辅助展示相关图片资料);再鼓励同学进行归类整理,如按自然风光、人文底蕴、民情风俗、地方美食等编辑归类,然后甄选典型素材,提炼出关键词,编写写作提纲;最后独立完成写作任务并展示写作成果。针对学生能力水平差异性,我实行分层要求:可以上网搜索与《洛阳诗韵》一文结构相似的描写宁海人文自然风光的文章;可以分类搜集宁海旅游文化资料,列出详细提纲;可以选择一处自己最熟悉或者自己做过实习导游的景点(宁海范围内)写导游词。
2.以学生社团活动为契机,激活应用写作系统。
无论普教还是职教,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在活动中学生体验快乐,收获成功。其实就在每一项学生社团活动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厚的语文技能的开发潜能。如果我们中职语文教师善于利用这一平台,将大有作为。通常在学校,同学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些课余活动,小到一次班队课,大到全校大型的节日庆典。每一次活动在开展前方案的策划宣传、会议的通知、活动的公告;活动进行时的过程记录、资料整理;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宣传报道……这些都是关乎语文能力培养的方方面面。平时我们总会埋怨我们的孩子口不能言,手不能写,其实是我们没有把握好时机。
一次活动,其实就是开启一次系统的应用写作之旅。假如你是一位语文老师,又有幸身兼班主任,那么你大可以将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贯彻在每一次学生班团活动中。开学初,你可以让孩子们每人拟制一份学习计划,班委拟制班级工作计划,期末,再督促孩子们撰写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每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你可以发动全班同学分组拟制活动方案,评出最佳方案组,展示活动过程记录最规范的样本,宣读书写最精炼的活动总结。再假如你还是一位学生社团活动的负责人,你也可以利用每次校园主题活动,让学生所需的语文应用写作技巧在活动中一一展现。活动准备前,主题活动通知文件的发文、海报制作、校园公告通知的撰写,活动进行时主持稿、发言稿、颁奖词等的撰写,活动结束后的宣传报道等。
3.创设交流情境,练活学生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上,特级教师李镇西主张语文教学生活化。通过创造生活化的交往情境,把教学活动变成师生间的真实交往。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培育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需要给孩子们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需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话语权,让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表达。
中职语文教师承载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使命,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复述、即兴演讲、应聘信、求职信、合同书等教科书上的知识外,还应该创设情境,让孩子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一学期里教师可根据学校课程实际,拟制一份详细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高一时,课前三分钟自由演讲训练,小故事、小笑话、学校里发生的大新闻、举办的各种活动都可以作为学生讲的素材;高二时,开展专题演讲训练,由学习小组长、学习委员搜集大家感兴趣的话题,或讨论或辩证;如春天到了,来场“送你一首诗”创作大赛;中秋临近,策划一次古诗词与传统文化论坛;高三时,临近实习,可以组织一次模拟招聘会,学生撰写应聘书,制作履历表,老师充当面试官,同学充当陪审员,来一次应聘前的实战演习……在一次次鲜活的情境中,学生能动手做,开口说,从模仿到运用,从胆怯到从容,从稚嫩到成熟。让学生在“做中学”,让知识活学活用。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是置身于丰富鲜活的生活情景之中。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是展示学生灵性的天地,职业中学语文教学应充分结合语文与家庭生活、社会、自然密切联系,充分发掘各类语文资源,找到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开展多元语文主题活动,尽显学生个性特长,尽显职教语文无穷魅力。惟其如此,坚持新课改中“注重灵活性”的原则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浙江宁海县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