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2016-05-14 03:03司志強
艺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表现力舞蹈专业

司志強

〔摘要〕舞蹈是集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于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舞蹈表现力会直接影响观众对舞蹈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也成为舞蹈教学关注的重要话题。

〔关键词〕普通高校非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表现力

舞蹈表现力指个体在舞蹈表现中利用肢体动作、舞蹈词汇表达内心情感、展示舞蹈魅力的能力。舞蹈表现力是舞者内在气质与外在表现能力的统一,也是衡量舞者表演能力的重要标准。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舞蹈教学的审美与评价,都逐渐回归舞蹈艺术本身,在舞蹈教学与舞蹈训练中,也更加关注舞蹈的表现与美感。普通高校非舞蹈专业舞蹈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上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如何培养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也成为舞蹈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非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表现力影响因素分析

1、学生个人因素。研究表明,舞蹈能力与音乐才华一样,都具有先天遗传性。如父母双方或一方是从事舞蹈教学或表演工作的,孩子的舞蹈天赋就非常明显,舞蹈表现力也相对较强。但是,现代舞蹈教学,无论是初级舞蹈教学还是高级舞蹈教育,通常都看不到教育对象在先天方面的不同,也惯于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起跑线上来对待,这对个体发展来说,是不利的。此外,影响舞蹈表现力的个体因素还包括个体身体素质、心理因素和学习态度等.肢体柔韧性差、协调性差的学生,舞蹈表现力也相对较差。在舞蹈学习上缺少信心、缺少成功经验的人,舞蹈表现力提升速度会较慢,舞蹈表现力也较差。以非舞蹈专业学生为例,许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学习内容都以文化课为主,很少接触舞蹈。因此,许多人都不清楚舞蹈的概念、种类、动作含义,在舞蹈技术学习和舞蹈表现力等方面,他们都进展缓慢。

2、学校因素。长期以来,在舞蹈教学中,许多高校都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错误想法,这也给高校舞蹈教学和舞蹈推广带来了不良影响。在非专业舞蹈教学上,许多学校对非舞蹈专业教学都缺少关注,开设的舞蹈选修课不仅数量少、课时少,而且教学内容严重老化,教学方法也非常单一。再则,由于资金和师资力量不足,许多高校在舞蹈教学、场馆和器材方面投入的人力和资金都较少。由于缺少教学场地,许多学校只能在操场进行非舞蹈专业舞蹈教学,教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热情都受到影响。

3、教师影响。高校舞蹈教学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征,并具有舞蹈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才能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满足舞蹈教学需求。但是,结合实际来看,许多学校在舞蹈教学中都存在师资力量不足、教学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一些舞蹈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随着高校扩招规模不断扩大,舞蹈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断加重,教师在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难以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关注舞蹈教学内容讲解和知识灌输,根本无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参加舞台实践的机会,致使学生对舞蹈内涵缺乏理解和认识,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也受到影响。

二、培养高校非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的策略

1、制定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计划。与舞蹈专业学生相比,非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专业基础都较差,许多学生都是凭着兴趣和爱好而参加舞蹈学习的。鉴于此,高校要认识到非舞蹈专业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其教学重点不是进行完整的舞蹈专业训练,而是要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表现能力。为了实现非舞蹈专业舞蹈教学目标,高校要结合学校舞蹈教学实际,制定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计划,适当降低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的难度,选择适用的舞蹈教材,明确授课内容的多元化,并将非舞蹈专业舞蹈教学经费纳入学校财务预算范畴,适当加大舞蹈教学投入,优化舞蹈教学软硬件环境。在此基础上,高校还要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开设更多深受学生欢迎的舞蹈实践课程,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开展舞蹈实践表演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积累表演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2、提高学生对舞蹈表现力的认识。在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以舞蹈知识、技巧和动作教学为主的教学思想,重视和加强学生舞蹈表现力培养,以提高学生舞蹈表演意识,加深学生对舞蹈的感悟和认识,为舞蹈表现技巧学习打好基础。具体来说,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结合舞蹈动作、技巧、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进行舞蹈表现力解说,并结合相关资料如图片、影视片段等,营造极具感染力的舞蹈教学氛围,以加深学生舞蹈学习体验,给学生带来心灵的震撼,使学生认识到舞蹈表现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在手、眼、身、法、步等舞蹈元素方面,要结合经典舞蹈开展舞蹈表现力训练,使学生通过观看、模仿、练习等,掌握更多的舞蹈表演技巧。此外,在舞蹈教学训练中,教师要将舞蹈表现力当做重点教学内容,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情感元素,使学生准确把握舞蹈的感觉,了解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焦点,然后让学生在揣摩角色的同时,将自己融入到舞蹈情感中去,增强舞蹈表现力。

3、重视舞蹈基本功教学与训练。舞蹈是一项高技能性艺术形式,只有在基本功扎实、反复练习的基础上,个体舞蹈功力才能不断提高。普遍高校非专业学生舞蹈基础普遍不扎实,舞蹈理解能力和动作接受能力也较差,教师如果不顾学生实际一味进行专业技能教学,只能适得其反。因此,在高校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认识到基本功的重要性,重视和加强舞蹈基本功教学,运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身体部位柔韧性、灵活性,使非专业学生身体部位尽快具备舞蹈直、绷、软、开条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加强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外开与柔韧性训练,提高学生身体重心掌控能力和舞蹈动作的准确性,为学生舞姿平衡、表现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结合舞蹈舞台表现需要,加强舞蹈表演多种素质辅助训练,如针对动作灵敏性、弹跳能力、肌肉力量开展专题训练,注意改善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灵敏性。需要注意的是,舞蹈基本功训练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训练过程可能会非常痛苦而枯燥。鉴于此,教师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并给予学生以积极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坚持下去。

4、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手法。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舞蹈教学方法也不断发展和完善。在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探索最新舞蹈教学方法,加强舞蹈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避免因为教学方法单一而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高校舞蹈教师在非专业学生舞蹈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层次、兴趣爱好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如创新舞蹈编排方式,选择与舞蹈风格贴切且能展现学生活力的舞蹈服饰,以学生喜爱的音乐为舞蹈背景音乐,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再则,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特长和爱好,进行个性教学,使学生在舞蹈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发展观,为学生长远发展打好基础。如笔者在音乐舞蹈教学中,根据学生专业特点,以一些中外名曲为背景进行了舞蹈组合编排,并在相关教学中融入更多的舞蹈表演知识,目的就是争取使学生掌握更多与肢体感觉、舞蹈动作美感等有关的认识。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还要通过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尤其是在做一些示范动作、经典动作的时候,要能通过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呼吸节奏调控与分析,提高学生对舞蹈表现力的认识。

5、开展各类艺术活动丰富学生舞蹈审美经验。积极开展各类艺术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舞蹈审美经验,是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的有效路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舞蹈视频赏析、课堂舞蹈排练、参加舞蹈比赛等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舞蹈审美经验,使学生在观看别人表演、亲自参加表演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并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技巧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此外,教师还要将不同类型的舞蹈素材应用到舞蹈教学与练习中来,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舞蹈的风格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使学生养成乐思好学的习惯,并以校园文化部门为依托、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舞蹈舞台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

(责任编辑:晓芳)

参考文献:

[1]洪李莉.论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表现力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3,36:187.

[2]王丽君,鲁哲.论如何培养高校非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3,17:230.

[3]汪茜.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舞蹈表现力的策略[J].中外企业家,2014,21:166-167.

[4]宋萌.试析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213-214.

猜你喜欢
表现力舞蹈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