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古学习与变革创新

2016-05-14 15:46江霞
艺海 2016年5期
关键词:齐白石化妆创作

江霞

〔摘要〕针对现代花鼓戏《齐白石》的化妆设计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的分析与总结。

〔关键词〕花鼓戏化妆设计理念

齐白石是享誉全球的艺术大师,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特别是他的绘画技法,以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开创了花鸟画之新风,达到了最顶峰,形成了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艺术可以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和力量,而齐白石就是当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大师。在第五届湖南艺术节上,由湘潭市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创作演出的大型现代花鼓戏《齐白石》,生动地再现了这位杰出的世纪老人的艺术人生。本人非常荣幸地担任了这部戏的化妆造型设计。当初接到创作任务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自己自幼就学习绘画,对齐白石先生其人其画尊崇不已,如今接到这个关于“齐白石”的人物造型设计任务,心生欢喜;紧张的是,齐白石作为享誉世界的著名画师,他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如何塑造这个识辨度极高的舞台人物形象,对我而言,心怀忐忑。为了迎接这个挑战,我在熟读剧本的同时,先后去省图书馆、美术馆翻阅了大量的文献和图片资料,也观看了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毛泽东与齐白石》,还通过多种途径,查看了齐白石先生各个时期的代表性画作。逐步梳理和分析了他的创作观,对他的艺术风格与艺术特色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

齐白石11岁在湘潭老家拜师叔祖父学习木工,后学做雕花木工,认真习画。25岁拜胡沁园、陈少蕃为师攻诗学画,这个时期正是他艺的基础时期。“见古人之所长摹而肖之”,齐白石从《芥子园画传》入手,临摹了大量的画作,掌握了山水、花鸟、人物的绘画技法。青年时期的齐白石人物画较为形象,所作仕女图精美典雅。他所画的花鸟,追求构图的新颖,强调物体的质感,以还原其真实的形态。我曾在一次展览中仔细欣赏过他所画的《梅花天竹白头翁图》,画中的白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开正时,清润秀逸,超凡脱俗,以黄色突出花蕊,更显高雅之态。天竹下方辅以大石,构图饱满,有主有次,赏心悦目。画面中的双鸟白头翁,生动传神,欢欣雀跃,花卉中点缀的飞禽,活灵活现,熠熠生辉。齐白石老人于1919年55岁之时赴北京,住法源寺,卖画治印为活。这个时期的齐白石在京城并没有多大的名气,求画者也不多,他在自慨之余,潜心思考,立志独创画派。经当代名家陈师曾的劝告,他改学吴昌硕开创的大写意花卉一派。70岁以后,他的手法日渐精进,常用极为简练的色墨,鲜明的色彩,对比描绘各种事物,突出明快、健朗的感觉。80以后,他画虾最多,准确把握虾的造型特点,动势灵活,形态逼真,气韵生动。齐白石“衰年变法”的目的,是为了“称己意”,他所讲的“自有心胸甲天下”,就是说他得内心有着独特的思绪和丰富的情感,用任何别人的语言是无法表达出来的,因此需要“我行我素”“我自作我家画”。有道是“画如其人”,齐白石的画作与他的性情、人格密不可分。他天性豁达,乐观向上,热爱生活,不为挫折而消沉,也不为物欲所动摇。他的艺术创作紧扣民族文化的根基,笔墨和意境都坚守中国文化的特质与精神内核。他在国画上的精妙造诣,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更具有独特的创造性,为现代中国绘画史创造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对近现代的国画艺术乃至中国舞台美术都有较为深远的影响。准确把握其人其画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对我如何塑造齐白石这个人物的舞台艺术形象有很具象、很直观的启示。

花鼓戏《齐白石》的编剧是国家一编剧级周兴国,他归纳了齐白石这个人物的三大特点:农家子弟的那份质朴;创作道路上的那份‘不甘心;对艺术追求的那份执着。作者以白石老人生平经典故事为题材,以齐白石从一名乡村木匠成为一代艺术巨匠的历程为主线,讲述了齐白石在近一个世纪的人生跨度中,三起两落的坎坷命运,三种不同的画风,数位恩师和挚友的交情,五出五归的游学历程,两次婚姻和两位生死与共的女人,以及一次撼人心魄的衰年“变法”,向观众呈现了一个质朴、执着、坚持、对艺术始终孜孜不倦追求的大师形象。经过专家评审,该剧获得了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立项资助,由国家一级导演何艺光执导。作为当代剧坛的先锋导演,他的创作理念新锐,导演手法娴熟,对我们全体舞美创作人员的开导与启发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全剧无场次之分,导演思路清晰,戏剧结构严谨,故事入情入理,矛盾冲突跌宕,故事情节入情入理,舞台节奏张弛有度。为了体现人物的质朴本色,何艺光强调,我们在整台戏的舞美上要尽量追求简洁、质朴,布景要与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保持一致。由于这部戏场景转换频繁,戏剧跳跃性较大,年代印记也很明显,我们在舞台空间大写意的前提下,与舞美设计修岩、服装设计谢霞霞、道具设计张宇、灯光设计刘毓等主创人员一道,互相磋商、及时沟通,互相融合,在设计上,强调与突出写实的质感,使得时代背景、人物身份、年龄变化、场景设置等各个层面均具有历史准确性,让观众有时代感与带入感。

该剧特邀年已60岁的湖南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国家一级演员周回生饰演剧中齐白石,共有青年、中年、老年、晚年四个不同时期的人物造型,年龄跨度从19岁演到90岁。因此,齐白石的多个场次的不同造型,颇有难度,对我的工作也是一次考验。化妆是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造型艺术形式,提高化妆技术和使用新型材料,都对整体化妆造型水平起着重要作用。那么,我是如何通过化妆,使周回生老师在外形上向齐白石靠拢的呢?在剧组开创作会之前,我就为他拍下了一组高清晰的数码照片,将其图像资料输入电脑,一方面把齐白石留下的众多影像资料也输入电脑,把两人进行分析、比对,寻找相似点和不同点。然后在电脑上进行模拟化妆,看哪些地方可以改变,哪些地方不能改变。比如齐白石额头颇高,眉骨突出,颧骨明显,眼睛小而有神。周回生额头宽阔,脸型稍圆,而颧骨并不突出,眼睛较大。因此,必须考虑如何通过面部的立体化妆来增高颧骨,修饰眼睛等等。我还较为细致地给周回生测量了头套,制作了以真发和仿真材料织成的假发、胡须,在材质上既讲究自然而轻盈,又讲究便捷而舒适,否则就会影响演员的表情,干扰演员的表演。经过试装和彩排后的效果与反馈,我又进行了微调,并对头套、假发、胡须进行了修剪和整理,使之具有较强的逼真性。

在这部戏的化妆设计创作中,我认为剧中角色不应露出太多的人为加工的痕迹,既要采用影视剧的化妆手法,又要不失舞台戏曲的呈现元素,在手法上不能太夸张,尽量细腻一些,同时注意细节的处理。虽然是舞台剧,但毕竟是现代戏,因此要避免对人物造型上的脸谱化和公式化,要在保持生活真实的前提下,着力刻划人物的个性特征。个性特征应当包括自然生理待征和反映外貌的社会特征。对演员的面部塑形、轮廓勾描、五官修饰,都要从刻画角色出发,达到艺术形象真实而且要具生活化。因此说,要求化妆的真实性并不是自然主义的直白显露,而是要强调艺术的逼真性。在这部戏中,色彩在化妆中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同绘画对人物的刻画一样,起着更加立体起伏变化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化妆其实并不比绘画简单,绘画的载体是统一的白纸或画布,而化妆的载体却是特征各异的不同演员的不同面型,故其应变性、随机性、熟练性方面的要求就更高。由于舞台艺术的综合性,决定了化妆是人物造型设计的有机部分,必须符合剧情变化和舞台美术的总体要求。化妆与服装必须在色彩上有所呼应,才有有人物造型的完整性。同时,人物与舞台背景的关系也应达到和谐统一,相互映衬。在《齐白石》一剧中,由国家一级演员王萍饰演的陈春君,由国家一级演员任寿云饰演的胡沁园,由国家一级演员田既安饰演的陈少藩,国家二级演员殷津海饰演的唐镜如,优秀青年演员戴哪咤饰演的徐悲鸿,谢建英饰演的廖静文等,这些主要演员都是由我担任化妆设计并亲自化妆的,由于剧情时间跨度长,每个演员几乎都要改妆、换装,加上角色多,任务紧,赶妆急,工作强度和难度可想而知。比如由王萍饰演的齐白石夫人陈春君,剧中先后4次出场,从18岁演到58岁,发型、妆容必须随着时间、剧情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必须迅速改妆完毕。这对演员是挑战,对化妆师也是挑战。在大家的紧密配合下,我们的化妆造型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从而使得各位演员在舞台上更加自信,表演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齐白石曾经说过:“见古今人之所长,摹而肖之能不夸,师法有所短,舍之而不诽,然后再观天地之造化,如此腕底自有鬼神。”齐白石大师的一生,是师古学习和变革创新的光辉一生,他广泛学习、吸取前人的创作思想和艺术精华,用新理念找到自己对时代的独特感受和艺术表现形式。对于包括我们舞美设计师在内的文艺工作者来说,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作为一名专业化妆造型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戏曲艺术的化妆造型设计,如何在准确把握和体现自身独立美学特征的基础上,适应现代观众审美诉求,在传统戏曲的人物形象设计中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寻求新的突破?而在现代剧目的人物形象设计中,又该怎样遵循戏曲创作规律、巧妙地揉进传统元素,展现深厚的美学理想?我想,在今后的艺术创作道路中,我们必须继续思考、继续实践、继续创新、继续提升。

(责任编辑蒋晗玉)

猜你喜欢
齐白石化妆创作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齐白石买假画
给语言“化妆”
《一墙之隔》创作谈
化妆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