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月琴
摘 要:全民电商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技工院校作为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培养的基地,面临着电子商务毕业生“无法与企业岗位对接”的尴尬局面。本文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了“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兴趣引导 平台支撑 项目牵引
从1990年电子商务诞生到2014年的全民电商时代,再到2015年电商的国际化和下沉化,电子商务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急速增加。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地,面对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势头,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上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缺口无疑为技工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创造了良好的就业形势,刺激着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技工院校由于教学资源和学生生源的局限性,不可能与高等学校的相关专业形成同等竞争关系。面对这一机遇与挑战,技工院校在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现阶段用工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而电子商务毕业生也没有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这种“无法与岗位对接”的尴尬情况仍然是困扰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棘手问题。为解决这一“人才无法与岗对接”的问题,笔者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试探性地提出了“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技工院校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困惑
1.专业培养定位难
从电子商务的专业背景看,电子商务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背景复杂。这就造成了专业内容庞大,然而学生的需求各异,所以在专业的定位上难以抉择。而从市场的需求看,很少有企业直接写着“招聘电子商务专业”的职位需求,但是大多数企业在网站运营管理、网站推广、内部管理、网络信息技术、财务、国际贸易、市场策划等岗位需要电子商务人才。这就形成了专业需求岗位的内隐性特征,与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定位要求的具体专业和具体岗位对口原则形成矛盾,造成电子商务专业定位模糊。
2.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受到影响
实训基地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场所,技工院校以培养中、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因此,技工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缺乏资金和经验,教学又以考证为主,外加电子商务知识的日新月异等原因,使得各技工院校在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存在着滞后的现象。
第一,实训基地多以模拟电子商务环境为主,缺乏真实性,且无法跟上真实电子商务的发展更新。第二,实训指导效果偏低,实训基地使用率低。由于缺乏具体的项目牵引,教师和学生在实操过程中缺乏方向和目标。
基于以上的两大问题和困惑,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往往是既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又缺乏真实的操作能力。这就是造成他们无法“与岗对接”的根源。
二、“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培养模式的内涵
为实现电子商务人才与岗对接,技工院校应针对上述根源,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从人才专业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培养方面入手。
专业知识的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有了兴趣的引导,学生才能扎实地学习专业知识并参与实践活动。
实操能力的培养则需要实操平台的支撑和项目的牵引。平台和项目为学生投入到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机遇和实实在在的实景场所。平台支撑:平台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支撑和保障。仅有兴趣,没有平台,兴趣也只能是梦想,不能形成技能。有了平台,就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与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促使学生将自身的兴趣转换成为技能专长。项目牵引:项目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助推剂,能促使技能型人才的快速成长。技能型人才仅仅有兴趣引导和平台支撑还不够,缺乏项目牵引的学习与实践,易缺乏方向和实践内容,从而影响学习与实践的效果。
三、“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培养模式的构建
“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 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情况如图所示。
兴趣引导技工院校学生在各基地体验学习实践。在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基地,通过以赛代训的方式,促使学生争取奖项从而实现梦想、获得成就感和增强自信心。同时通过竞赛项目的合理设置,如可设置“网店开设装修、运营推广、客户服务、经营分析”等真实环境中的电子商务运营内容作为赛项,吸引大量学生自主组队参加电子商务技能竞赛基地的活动。在掌握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与人沟通的能力,进而为与真实岗位对接奠定了基础。
在自我兴趣引导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指导老师、企业人员指导或高年级带低年级等方式,在电商校企合作基地按照电商企业的分工及需求,真实地参与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业务,获得最真实的岗位工作经验,实现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对于有更大理想的学生,可以在全方位掌握了电商知识和实践后,参与到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在基地的指导下按照自己的设想,从开店、装修、营销、客服和经营分析,获得电子商务全过程的实践,实现所学电子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最大化运用。
兴趣引导、平台项目驱动下的电子商务技能人才培养,使学生们获得了不同层次的实践和学习环境,每一类型的环境对应着不同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即电商知识技能实践者、通用电商技能人才、电商创业人才。
“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 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技工院校依据三大实践平台,在项目牵引下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锤炼环境,遵循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关注了学生整个学习与实践的内在动力,即突出兴趣的引导作用。同时,该模式学习实践的项目直接来源于真实的电子商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能力选择在不同基地中接受教育,实现多层次、多渠道的技能型人才培养。
四、小结
“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 的电子商务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能促使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们主动学习电商专业知识,并能接触和参与真实的电商运营,同时还能有机会实现自身的电商创业梦想。这就解决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无法与岗对接的困境。
参考文献:
[1]秦澎.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2]杨凤田,吴宏元.兴趣引导、平台支撑与项目牵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
[3]刘俊,叶剑锋.“双核驱动、与岗对接”通信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3(2).
(作者单位:梅州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