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殿民
无论物品的包装多么精美,如果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最终会成为危险品、废品。只有那些既有好的包装,又有高质量的物品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安全品、精品。对于教育的对象学生来说,学习知识诚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如何使小学生长大后成为对人热情,做人讲信用,做事讲诚信,对所从事的事业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保持健康心态,能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的人是教育永恒的课题。
司马迁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德才兼备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推动国家发展建设的中流砥柱。学校要把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达到此目标的前提就应该是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叶圣陶认为,“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如果学生从小就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的良好教育,养成良好的品行,中华民族素质就会得到很快的提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建立家庭的那一刻起,就要认真阅读学习育儿知识,掌握育儿方法,用积极的态度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孩子出生后,父母在孩子面前要做到:谨言慎行,言传身教,时时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溺爱孩子,不娇惯孩子,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想法、行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制定育儿家规约束幼儿不良习惯,比如孩子的行走坐卧、吃喝穿戴等都要有规矩,必要时要狠下心来,不迁就、不妥协,尤其是不要事事代劳,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教育孩子懂得爱,接受爱,又能爱别人,学会感恩,懂得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好的家教对于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行的形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孩子到了幼儿园,教师要在游戏生活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小朋友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合作交流,遵守游戏规则等习惯。教师从细节入手,大处着眼,教育小朋友讲究卫生,不说脏话,不任性、不攀比、不挑吃穿,做一个懂文明、讲礼貌、善良的孩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到了小学,学校要把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系统工程来抓,依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制订切实可行的培养细则,大队部要制订扎实有效的养成教育工作方案,全校上下在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上做到坚持不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可利用校园广播站、画廊、板报、大队会等形式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组织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举办以弘扬民族精神,崇尚民主、科学、文明等为内容的主题故事演讲会,还可以开展本校优秀学生巡回演讲,用学生的模范事迹教育身边的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感染熏陶,潜移默化地进行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班主任教师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力军,严格要求自己,秉承身教胜于言教的格言,为学生做出榜样。每一学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在年级学生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小到握笔、坐姿、站姿,大到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都要关注到,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指导和强化训练,及时树立典型、标兵,用榜样的力量引领学生,规范习惯。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习惯,采取不同方式来促进良好习惯的延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班主任教师可以进行卫生、纪律、遵守交通规则、爱心天使、讲文明懂礼貌等为主题的评比活动,还可以进行理想教育、高尚情操教育、健康情绪、阳光心态等教育,力争让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带动形成一个积极、奋进、团结、和谐,有凝聚力、有向心力、有战斗力的班集体。
任课教师更要利用学科德育渗透、读书等形式来促使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如语文教师通过抓住德育契合点,把课文中德育因素传导到学生心里,如把课文中人物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辨析现实生活中怎样做才是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爱护公物、保持公共场所安静、遵守社会公德……在真实的事例分析中发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增强问题意识,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时推荐一些伟人小时候的故事、传统美德故事、名人励志故事等,如程门立雪、凿壁偷光、岳母刺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书中主人公的好习惯、好品质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国家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对于学校来说,教师要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培养出大量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常言道,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教师要记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真正诠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内涵。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共同努力,扎实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做到耐心细致,持之以恒,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品学兼优的学生来。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