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源
摘 要:学生在小学阶段是其思想品质与行为能力初步成型的阶段,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理解层面,还要将其与德育融合在一起,进而塑造每位学生“真善美”的心灵。因此,将德育合理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之中,小学语文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结合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关键词:德育;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用
德育指的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够将这些内在的思想化为实际的行动,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换言之,德育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要成功地在语文学习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师就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知识,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一、语文教师的榜样力量
教师在小学生心目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可以说是智慧、完美的象征。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比如,在上课时不迟到,尽量做到每节课都提前一点时间到教室,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以自身为例,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的意识;在与学生交流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在教室里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培养学生爱护集体财物的意识等。学生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能够逐渐体会到德育的美,从而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
二、将德育融入教材之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或是对假、恶、丑的鞭笞。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明白文章的结构,掌握重点的字词,还要体会课文表达的主旨,并能够逐步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能孤立地讲解课文内容,而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比如,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材料,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长城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雄伟,从而让学生为这一世界历史奇迹感到激动、自豪,为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而产生敬佩与赞扬。比如,在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且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爱国的故事,让学生在熟读这些故事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再比如,学习《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将这篇课文内容演出来,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能够逐渐体会到幸福的含义,并懂得要对生活充满知足与感恩。小学语文的德育素材很丰富,教师要将其充分进行挖掘,在教学中处处渗透德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
三、将德育融入作文教学
一篇好的作文,不仅要有优美的词句,还要有丰富的情感。只有学生心中有情,才有观察的耐心、表达的欲望,才能写出细腻的文章。教师在作文教学时要找准切入点,将德育渗透到作文中,让学生在学习与写作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学习《鹿和狼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讲述的内容,展开自己的想象,写一写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能够感受到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间的联系,懂得尊重生物界的相互关系,维护地球上的生态平衡。再比如,在学习《穷人》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续写,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深刻地体会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好品质,从而增强学生乐于助人的意识。
四、将德育融入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增强德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当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程度与学习能力,为学生提供那些既能扣住教育目标又极具感染力的文章,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并且,教师不能放任小学生自己读书,而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不仅要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将德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另外,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建立“读书广角”,提供给学生阅读与交流的平台,使班级教育活动建立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促使学生更加乐于接受这些德育观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思想意识,从而自觉地改变行为。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刻不容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德育运用到课文教学中,并让学生在写作中增强德育意识,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提升自身素质,另外,还要将德育渗透到课外阅读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读教育类的书籍,增强学生的德育观念,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冯磊.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2]王应利.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2(20).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