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生收获知识与技能的主阵地,而巧妙的导语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导语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式;技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对于一节课的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导课重视起来,由于语文课文都有不同的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课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
一、情境渲染法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教学要求下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颇受教师青睐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渲染出一定的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自觉主动地投入课堂活动中,进而达到有效教学。
比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学习充满兴趣,更好地理解文中人物的决心与精神,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了这个电影的一个片段,学生通过视觉的刺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然后我再让学生带着这样激动、紧张的心情进行课文的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弄清楚前因后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接受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也很透彻。
语文不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塑造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情感,对于小学生来说,其不仅是收获知识的手段,还是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他们成长为优秀人才的奠基石。
二、联系实际法
语文课文的很多内容都是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学生往往能感觉它却不能理解它。由于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教师将这些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总结,上升到理论的层面,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使学生怀着好奇心与新奇感,怀着浓厚的兴趣与探索的热情进行课程的学习。
比如,在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的方式验证结论,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得出自己的结论,并判断文中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方式充满了新奇感,他们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课堂学习的气氛十分热烈。接下来我再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他们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课堂教学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联系实际导入新课,不仅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还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亲切感与熟悉感,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教学效率。
三、故事激趣法
爱听故事几乎是小学生的共性,有趣的故事能够将小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集中起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故事情节中,从而在课堂学习中将兴趣转变为动力,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长城》这篇课文时,我就首先为学生讲述了“定城砖”的故事。有一位工匠名叫易开占,经过他计算过的所有建筑的用工用料都十分准确。在修建嘉峪关时,监事官要他计算修关所需要用到的砖的数量,易开占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在工程竣工后,最后剩下了一块砖,监事官知道后十分高兴,正想以此为借口克扣易开占和工匠们的工钱,哪知这时易开占说:“那块砖不是普通的砖,而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将其搬走,那么城楼便会塌掉。”监事一听此言,便不敢再追究。之后,这块砖就一直放在那里。直到现在,这块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学生听过了这个故事,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定城砖,于是我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长城的图片,他们看到长城的宏伟与壮丽,对课文的学习都充满了兴趣。
四、巧设疑问法
巧妙设疑是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导课方法,其能够将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地激发出来,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时,我就为学生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有人故意侮辱你你会怎样做呢?是忍气吞声还是反击呢?你该如何保护自己呢?学生听到这里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然后我接着说:晏子是充满了聪明智慧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晏子是怎样回击那些讽刺自己的人。学生便带着兴趣跟随着我一起进行课文的学习。他们在有感情地读课文时深深地体会到晏子的机智,体会到语言的巧妙,对课文的理解也很透彻,大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采用巧妙设疑法进行导课,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的学习,他们会全身心地体会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进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一定的保障。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设计贴切合理的导入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一开始就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进而实现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魏志红.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导语设计的技巧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2]安正俊.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之导入艺术[J].科技视界,2016(1).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