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榆林地区樟子松造林技术要点

2016-05-14 13:34苗秀琴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造林技术樟子松要点

摘 要:樟子松是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造林护林的主要优良造林乔木树种之一,被榆林地区广泛地推广应用,本文详细讨论樟子松造林中选地整地、苗木选择、密度控制、栽种方法、抚育管理几个技术要点。

关键词:樟子松;造林技术;要点

一、榆林地区樟子松造林的意义

榆林地区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地处东经 109°73′,北纬38°28′,总面积43578平方千米,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北部为风沙区,南部则是丘陵沟壑区,与国内7个省市接壤,是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地。榆林地区位于我国风沙区由北向南的侵袭和过度带,受到风蚀与水蚀的交互作用,是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土壤侵蚀强度极大、沙化发展较快的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体系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樟子松属松科乔木,树干通直,树冠稀疏,生长迅速,喜爱阳光,四季常青,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抗旱性、耐寒性强,可以生长于贫瘠的沙地中,也可以生存于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中,且寿命较之一般的树木要长很多,可达到200a甚至是250a,是我国三北地区用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造林护林的主要优良造林乔木树种之一,被榆林地区广泛地推广应用,在加快榆林地区造林绿化速度,综合治理土地沙漠化、保护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榆林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二、樟子松造林技术要点

1.选地整地

樟子松的选地应符合樟子松幼苗的生长特点及生活习性,宜选择中性或微酸性、PH值小于8且可溶性含盐量低于0.1%的沙土或壤土质沙土,粗骨土、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土,阳坡中上部地段。樟子松立根的深度比较深,为保证樟子松的生长,樟子松的选地应保证土壤层的厚度,选择土壤层深厚的土地,樟子松造林需要保证土地的干燥性,且地下水位不能过高,需保证其排水通气良好。樟子松造林需保证床面平整,整地应做到土壤细碎无土块,均匀,可通过深耕、增施有机肥等方法,对土壤进行改良,通过混拌泥炭土来改良偏沙性土壤,并通过施用基肥、沙压碱、磷肥来改良偏碱性土壤,为樟子松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还可施用松林的菌根土,以提升樟子松幼苗的抵抗力,促进幼苗生长,降低苗木的死亡率。

2.苗木选择

根据榆林地区地区的自然环境、土质、气候、经济条件、造林目的等,合理选购质量好的樟子松苗木,确保幼苗没有损伤,水分充足,根部完整,嫩芽饱满,大小适中。樟子松宜采用混交的方式进行造林,因此选择幼苗时应将其混交效果考虑在内,选择能进行互生和适生的苗木品质。为提升樟子松造林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宜选择速生型的樟子松苗木品质,以利于短时间内蓄积到较大的樟子松资源。榆林地区地区的樟子松造林多采用苗木移植的方式,应选择胸径大于25mm,高于40 mm的两年生苗木。

3.密度控制

樟子松造林应控制好密度,不能过于稀疏,否则不利于聚集水分养分,造成水分养分的流失,不利于苗木的成活与保存,不利于成林,使樟子松造林的作用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造林同样不能过于密集,否则过于密集会导致樟子松根系之间缠绕在一起,互相争夺养分水分,影响其根系的发展发育,不利于樟子松林木的生长。在不同的土壤质地中,樟子松造林的密度有所区别,榆林地区樟子松造林的地区多为沙地,为保证苗木的生长,保持养分及水分,可以保持其幼苗种植密度在2m,在其中龄阶段保持在3m到4m之间。为减少幼苗遭受风蚀沙打之害,可在苗木行间适当留有一定宽度的草带,便于进行抚育管理。

4.栽种方法

樟子松造林可通过机械造林、明穴栽植法、簇植法、垂直壁法、隙植树法几种方法进行栽种。机械造林主要用于机械进行樟子松树苗的栽种,一般用于比较平缓或者是起伏较小的固定沙地上,其优点是种得深,压得实,株行行距较标准,栽种效率高;明穴栽植法是用锹挖出一个方形坑,该坑长宽30cm,深35cm左右,然后将樟子松苗木放置在该坑的中间,盖上土,将土踏实;簇植法是在50×50cm小块地上,用植树锹呈梅花三角形栽植3到5株苗木,保持株间距离在25到30cm之间。在干旱贫瘠的榆林地区沙地中,可适当进行深植,以提高樟子松造林的成活率,促进幼苗生长。通常在二年生换床苗,应深植原地径上5cm至8cm为宜。垂直壁法是在沙地中栽种樟子松较为常用的方法,具体是保持小坑与挖坑人相对,垂直之一壁,小坑的深度在35cm至40cm之间,坑底宽15cm左右,坑的上口宽30cm至35cm,栽种的时候,将樟子松苗木放置于垂直壁的侧边,将其扶正,挖坑人通过倒坑栽植的方法,将第二坑的土填入第一坑内填满踏实,将第三坑的土填入第二坑,以此类推,垂直壁法栽种的操作较为简单,能保证质量,且效率较高,一般每个工组每日可栽种1000到1200株樟子松苗木。隙植树法的工作效率也比较高,操作非常简单,极易掌握,是植树锹做成上口宽度不低于10cm,深50到60cm的缝隙,将樟子松苗根放置于缝隙中,轻轻抖动苗木,舒展苗根,并将苗木靠在缝隙之一壁,在离第一缝隙8-10cm处再插入植树锹,做成相同深度宽度的缝隙,用力先往里搬,再用力往外推把苗根挤深,使下部苗根与土壤密接,最后把第二孔隙填实,再用脚将苗木周围踏实。

5.抚育管理

根据造林立地条件及樟子松生长规律,进行土壤管理、树体管理及造林管护,栽种后的1-2 年,每年进行2-3 次的除草、松土,之后每年除草、松土1-2次。加强灌溉施肥,可用尿素作为肥料,在树冠边缘挖沟深埋施肥,或是使用机械耕撒施肥。加强对林地的管护,严禁放牧,冬季进行取埋土越冬措施,防治樟子松幼树早点风沙抽打,或是动物迫害。秉承“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办理,防治病虫害,尽量及早发现,及早控制。

参考文献:

[1]罗玲,廖超英. 榆林沙区不同立地条件引种樟子松生长特性的对比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 2008.

[2]刘军国. 干旱沙区引进樟子松治沙造林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 2009.

[3]满都呼巴雅尔,姜卫东,斯琴夫,王爱慧. 浅谈樟子松容器苗机械造林[J]. 农业与技术. 2015.

作者简介:苗秀琴(1980-7),女,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工作单位: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林业工作站,现任职称:工程师。

猜你喜欢
造林技术樟子松要点
“三根”学习要点
健康烹调的要点
A Teaching Plan —— How to Write a Summary of an Exposition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我眼中的樟子松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2015年报道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