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堂 唐月异 王秀贞 吴琪 孙全喜 朱立贵 王志伟
摘 要:为推进高油酸花生产业化,对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最新育成的7个高油酸花生品种进行了多点鉴定。结果表明:山东莱西春播种植,供试新品种的子仁产量水平与当前推广的普通油酸高产品种花育20号或花育25号、花育33号相当或更高;在安徽夏播种植其子仁产量高于高油酸对照品种花育32号或花育951,尤以花育664、花育666、花育963和花育964的产量优势更为明显;7个品种油酸含量均在80%以上,油亚比均高于23,其中花育964油亚比最高,达34.04。
关键词:高油酸花生;产量;油亚比;脂肪酸
中图分类号:S565.203.7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5-0031-04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high-oleic (HO) peanuts, 7 newly-bred HO peanut varieties were evaluated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ultivated in Laixi, Shandong Province as spring peanuts, the kernel yields of new cultivars were comparable to or even higher than those of normal-oleic and high-yielding controls, such as Huayu 20 or Huayu 25, Huayu 33. When planted as summer peanuts in Anhui Province, the kernel yields of these new HO cultivars were superior to HO checks, Huayu 32 or Huayu 951. Among which, Huayu 664, Huayu 666, Huayu 963 and Huayu 964 performed very well. The oleic acid content of 7 HO cultivars were all over 80%, and the ratio of oleate to linoleate (O/L) was more than 23, in which, Huayu 964 had the highest O/L of 34.04.
Key words High-oleic peanut; Yield; Ratio of oleate to linoleate (O/L);Fatty acid
高油酸花生以其更加有益人体健康、由其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和食品货架期长且做种用亦耐贮藏等优点而愈益受到产业界的重视和消费者的欢迎[1,2]。早在1987年美国Norden等就报道了高油酸花生自然突变体F435[3],首个高油酸花生品种SunOleic 95R也于 1995年在美国问世[4],我国禹山林等利用自主创制的高油酸辐射突变体育成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花育32号于200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5]。此后高油酸花生品种选育的报道越来越多[6]。然而为业界所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高油酸花生品种产业化应用的速度和规模离人们早前的预期相去甚远。究其原因,在于迄今国内外育成的多数高油酸花生品种产量水平差强人意,难以与普通油酸高产品种抗衡。因此培育高产稳产的高油酸花生品种成为现实生产所急需。
本研究通过对本项目组新近育成的7个高油酸花生品种进行丰产性评价和脂肪酸成分分析,旨在为加速其推广利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花生品种
7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表1)均由本所生物技术研究室分子育种组育成。普通油酸含量对照品种花育20号、花育33号系本所杂交组育成,花育25号系本所辐射组育成,丰花1号系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育成。高油酸对照品种花育32号、花育951分别系本所杂交组和辐射组育成。
1.2 产量鉴定试验
山东省春播花生试验在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试验农场(莱西)进行,随机区组设计,重复2~4次。覆膜栽培,一般于5月上旬至中旬播种,每穴两粒。小花生和大花生666.7m2种植密度分别为1.25万穴、1.00万穴。小花生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大花生一般于9月中旬收获。以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普通油酸含量高产品种花育20号、花育33号、花育25号、丰花1号为对照。
新疆春播花生试验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所试验区重茬地块进行,旨在考察花育963的耐连作特性。以高油酸品种花育961为对照。膜下滴灌栽培。施肥量比常年栽培减半。5月1日单粒播种,666.7m2密度9 877穴。花育961和花育963分别于9月20日和22日收获。
安徽省夏播花生区试在合肥、宿州和固镇进行。随机区组设计,重复3次。小花生和大花生分别以高油酸品种花育32号和花育951为对照,666.7m2种植密度为1.2万穴和1.0万穴,每穴两粒。6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
根据各品种在多地种植相对于对照的子仁增产幅度推荐适宜种植区域。
1.3 脂肪酸成分分析
莱西收获的花生样品送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武汉)按GB/T 17377-2008分析。脂肪酸检出限为0.05%,检测结果为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鉴定结果表现
2.1.1 本所分子育种组品比试验 2013年试验,花育664子仁单产(指666.7m2产量,下同)150.38 kg,较对照花育20号增产6.78%,出仁率73.80%;2014年试验,子仁单产172.92 kg,较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07%,出仁率75.09%。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170.0、75.0 g。该品种内种皮为金黄色。
花育666:2014年试验子仁单产178.51 kg,较对照花育20号增产14.66%,出仁率73.0%,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153.33、66.67 g。该品种内种皮为白色。
花育667:2013年试验(大粒组)子仁单产204.84 kg,比对照花育33号减产14.37%,而同年小粒组对照花育20号子仁单产140.84 kg;2014年试验,子仁单产165.53 kg,较对照花育20号增产6.32%,出仁率74.43%,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173.33、78.33 g。该品种内种皮为白色。
花育963:2012年试验子仁单产210.19 kg,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8.24%;2014年子仁单产236.38 kg,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5.79%,出仁率为73.53%;2015年春播雨养条件下试验,子仁单产242.79 kg,比对照花育33号减产0.19%,比对照花育25号增产2.59%,出仁率为73.01%,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246.67、105.00 g。该品种内种皮为金黄色。
花育964:2013年试验子仁单产218.93 kg,分别较对照丰花1号、花育33号增产19.88%、4.09%,出仁率为79.07%;2014年试验子仁单产250.36 kg,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14.63%,出仁率为78.76%,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208.33、100.00 g。该品种内种皮为白色。
花育965:2013年试验子仁单产228.63 kg,分别较对照丰花1号、花育33号增产25.02%、8.70%,出仁率为78.32%;2014年试验子仁单产230.53 kg,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5.55%,出仁率为77.76%,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226.67、98.33 g。该品种内种皮为白色。
花育966:2013年试验子仁单产203.49 kg,较对照丰花1号增产11.43%,出仁率为75.68%;2014年试验子仁单产231.85 kg,较对照花育33号增产0.39%,出仁率为73.24%,百果重、百仁重分别为200.00、93.33 g。该品种子仁内种皮为白色。
2.1.2 本所花生新品系联合试验 花育963参加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统一组织的所内新品系联合试验(2015年春播),其百果重为225.0 g,百仁重95.0 g,出仁率为74.4%,荚果单产359.22 kg,子仁单产267.26 kg。
2.1.3 新疆农垦科学院花生试验 花育963在两块面积分别为186.67、 206.67 m2的重茬地单粒种植,实收荚果116.08、126.76 kg,折合666.7m2产荚果414.57、408.90 kg,平均411.59 kg。此产量在施肥量减半的重茬地块取得,实属难得。花育961表现略好,实种166.67 m2,实收荚果105.14 kg,折合666.7m2荚果产量420.56 kg,比花育963增产2.18%。
2.1.4 安徽省花生区试 7个高油酸品种于2014年参加安徽省夏播花生区试,结果表明,其生育期为112~116 d,短于对照(117 d),且均比对照增产,出仁率为72.02%~77.60%,荚果单产215.35~241.67 kg,子仁单产164.24~177.70 kg(表1)。与对照花育32号相比,花育664、花育666、花育667三个小花生品种子仁产量增幅均在12%以上;与对照花育951相比,花育963、花育964两个品种子仁产量增幅亦均在12%以上,但花育964、花育965、花育966三个品种在安徽夏播种植,百仁重均值低于70 g(表1,经查,主要系固镇点数据偏低所致)。
区试中,花育664和花育666在合肥点和宿州点比花育32号子仁增产极其明显,在合肥点增产幅度分别为37.45%和34.89%,在宿州点的增产幅度分别为29.07%和17.33%。据报道,2013年安徽区试中花育951比对照鲁花8号增产荚果5.83%[6]。本轮安徽区试中,在宿州点和固镇点,与花育951相比,花育963分别增产子仁14.60%和16.84%,花育964分别增产子仁20.24%和9.22%。可以预期,花育664、花育666、花育963和花育964在安徽省应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鉴于其良好表现,这7个高油酸花生新品种已于2015年底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登记。
2.2 适宜种植区域确定
根据各品种在多个地点种植的子仁产量表现确定其适宜种植区域,见表2。
2.3 供试品种脂肪酸成分分析
由表3可见,7个高油酸品种的油酸含量在80.1%~82.0%,亚油酸含量在2.4%~3.5%,油亚比最低的为花育666,为23.34,最高的为花育964,油亚比高达34.04。
3 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对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新育成的7个花生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的产量表现及其子仁脂肪酸成分进行了鉴定,表明:在山东莱西春播种植其子仁产量水平与当前推广的普通油酸高产品种相当或更高,在安徽夏播种植其子仁产量高于高油酸对照种,尤以花育664、花育666、花育963和花育964的产量优势更为明显,7个品种油酸含量均高于80%,油亚比均高于23,符合油亚比不低于9的美国高油酸花生指标[1]。
按百果重低于150 g为小果型、高于200 g属大果型、150~200 g为中果型品种和百仁重50~80 g为中粒、低于50 g为小粒、高于80 g为大粒计,花育664、花育666、花育667在山东莱西春播种植,均属中果型品种;而在安徽夏播种植其表现虽仍属中粒品种,但百果重和百仁重均变小,只有花育664仍为中果型品种,另外两个品种则变为小果型品种。类似地,原本在山东莱西被确认的4个大花生品种花育963、花育964、花育965和花育966,在安徽夏播种植其百果重和百仁重也都变小,只有花育963仍达百仁重高于80 g的大粒花生标准,其余3个品种则表现为中果型、中粒。相同花生品种在不同地区种植,荚果和子仁大小发生变化的例子并不少见。在美国,有的品种在一个地区种植被视为弗吉尼亚市场型品种,而在另外的地区种植,荚果变小,在技术上就有可能被视为兰娜市场型品种[7]。
按美国玛氏公司的说法,加工M&M豆巧克力花生所用原料应为西班牙型或兰娜型品种,子仁大小每盎司40~50粒,换算为百粒子仁的重量为56.70~70.88 g。这样看来,7个高油酸品种在山东种植,似乎都不符合上述条件,但其实不然。因为同一花生品种即使子仁整齐度再好,大小也会有一定差异,关键是目标大小子仁所占比例,况且百仁重一般是采用较大个头、饱满成熟子仁测定的,对个头较小、饱满成熟的子仁没有代表性。经在安徽夏播种植,7个高油酸品种当中有6个品种百仁重为58.01~69.71 g,落在了玛氏公司建议的子仁大小区间内。
含油量是巧克力原料花生的另一个关注点。玛氏公司希望其M&M豆原料花生含油量低于50%,51%~52%也问题不大,但太高炸后脆度下降(口感变差)。同一品种夏播花生含油量通常低于春播,如春播高油酸中、小粒花生品种含油量过高,夏播或可将含油量降至合适范围。这说明只要子仁为圆形,通过调整播期并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可能使高油酸花生品种更好地满足食品公司对巧克力原料花生的要求。
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高油酸花生品种能否在巧克力花生加工中应用,取决于子仁形状是否为圆形、目标粒级花生所占比例(不低于38%)以及感官评价和卫生安全测试(无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结果。同时,为保证货源充足,原料花生在不同地点、不同模式下种植,上述外在和内在品质指标须保持相对稳定。本项目组育成的这7个高油酸花生品种产量水平和油亚比已较为理想,至于其它测试项目是否达标,尚需做进一步评价。
致谢:承蒙新疆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王亮同志提供花育961和花育963在石河子的产量数据,谨致谢意!
参 考 文 献:
[1] Wang C T,Wang X Z,Tang Y Y,et al. Genetic improvement in oleate content in peanuts[C]//in Cook R W(Ed.).Peanuts:production,nutritional content and health implications. Nova Science Publisher,2014:95-140.
[2] Stalker H T,Wilson R F.(Eds.). Peanuts:genetics, processing, and utilization[M]. Academic Press and AOCS Press, 2016:478.
[3] Norden A J, Gorbet D W, Knauft D A, et al. Variability in oil quality among peanut genotypes in the Florida breeding program [J]. Peanut Science, 1987,14:7-11.
[4] Gorbet D W,Knauft D A. Registration of ‘SunOleic 95R peanut [J]. Crop Science,1997,37(4):1392.
[5] 花育32号[EB/OL]. http://www.seedsd.com/show_pzsdxx.asp?id=1545 (accessed June 5, 2015).
[6] 王传堂,王秀贞,唐月异,等. 中国高油酸花生种质创制、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J]. 花生学报,2015,44(2):49-53.
[7] Vollmann J,Rajcan I. Handbook of plant breeding:Vol.4. Oil crops [M]. 2009:292-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