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甘肃省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2016-05-14 08:01赵立韦杨瑚张亮晶
商业经济 2016年5期
关键词:旅游扶贫甘肃省精准扶贫

赵立韦 杨瑚 张亮晶

[摘要]旅游扶贫既是一种经济扶贫,又是一种造血式扶贫。通过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贫困现状、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充分,旅游精品欠缺,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等。肃南县政府应应聘请有实力的第三方机构对肃南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研、评价,帮助其找准发展方向、设计开发步骤,强化顶层设计;出台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民族政策,借助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来设计、开发旅游项目加大对肃南县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打造能够反映裕固族民俗风情的艺术精品者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从而利用旅游扶贫模式进行脱贫致富,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精准扶贫;旅游扶贫;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B

福利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曾指出;贫困是一种社会结构现象,是社会、经济、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贫困问题是由于贫穷所直接导致或衍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任务。甘肃省是一个内陆省份,自然灾害尤其是干旱频频发生,致使该省相当一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欠佳,处于国家贫困线以下。近年来,甘肃省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精准扶贫战略,在全国率先推出“1+17”的精准扶贫组合拳,打响了甘肃扶贫工作的攻坚战。甘肃省同时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地处丝绸之路“遗产走廊”,传承华夏文明,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借“文化强国”东风之势,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这将成为甘肃省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贫困现状分析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一线,东西长650公里,南北宽120-200公里,全县辖6乡2镇、9个国有林牧场、101个行政村和3个城镇社区,有裕固、汉、藏、蒙古等16个民族,共14000多户30000多人,其中农牧业人口约占人口总数的70%,是一个典型的高寒山区传统畜牧业县。该县早在2010年就被省委、省政府纳入比照享受藏区扶持政策的范围。近年来,该县虽然一直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一系列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把促进农牧民脱贫致富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还很薄弱。该县贫困人口,重点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等地,生产生活条件极差,全县有18个行政村不通道路,52个自然村不通班车,大部分通村砂石路等级低,排水、护坡等设施不配套,极易毁损,仍有5乡33个村的1650户农牧户不通电,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落后,这些方面严重影响了肃南县的扶贫开发进度。(2)农牧民生活成本较高。牧区地广人稀、山大沟深,大多数农牧民群众常年居住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牧户居住分散,交通十分不便,普及水电难度大,造成农牧民生产、生活成本居高不下群众收入的50%以上用于支付拉运饲草料、人畜饮水、运输畜产品等,实际收入存量偏低,是长期制约牧区发展、影响牧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3)农牧民收入极不稳定。受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该县仅靠扶贫开发单项投入和一般性投入很难形成脱贫减困的整体和持续效应。虽然大部分地区群众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由于群众的实际收入低且不稳定,一旦遭遇天灾、病患等重大变故极易返贫,边脱贫边返贫的现象仍然存在。目前全县仍有四分之一的农牧村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

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施旅游扶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旅游扶贫是依靠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其带来乘数效应,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进而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旅游扶贫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扶贫,更重要的还是一种造血式扶贫。这种扶贫模式需要政府投入的资金少,而且还能保护生态环境,扶贫效率高、返贫率低,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人口在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向脱贫。因此,旅游扶贫作为一种新的扶贫模式,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脱贫致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虽然贫困面广、贫困程度较深,但其辖区草原广袤、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旅游资源潜力较大,通过旅游开发使其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首先,旅游业的发展市场前景较好。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不断地改善,对旅游、娱乐等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据国家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07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3786.8元增长到21809.8元,人均消费性支出从9997.47元增长到15160.89元,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性支出则从1329.16元增长到1851.74元,其增幅明显高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消费性支出。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具有巨大的活力和潜力,凭借为人们提供吃、住、行等服务来满足消费者的精神文化生活追求。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加,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的动机也日益增强,民族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不乏会成为消费者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肃南旅游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发展潜力较大。其次肃南自然资源丰富。肃南全县有草原170万公顷,耕地7万亩,是甘肃高山细毛羊基地县;有金属矿和非金属矿31种,分布在262处;有河流33条,总流域面积2.15万平方公里,年出境水量43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04万千瓦。祁连山横贯全境,冰川总储量159亿立方米,有水源涵养林33万公顷,是河西地区乃至内蒙古西部的“生命线”和“绿色水库”。境内既有始建于北魏时期的马蹄寺、文殊寺、金塔寺等历史文化遗迹,又有草原森林、雪山冰川、丹霞地貌、大漠戈壁等峻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裕固、藏、蒙古等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是甘肃省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最后肃南区位条件有利。肃南县所隶属的张掖市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东邻武威和金昌,西连酒泉和嘉峪关直通新疆,南与青海省毗邻,北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有“居中四向”的地理优势。而且张掖市未来规划定位为立体交通枢纽,肃南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这些都为肃南旅游文化特色县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三、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肃南县县委、县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业对肃南县脱贫致富至关重要,因而切实把旅游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目前旅游业在该县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首先,旅游收入在该县大幅度增加。肃南县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成功创建玉水苑、冰沟丹霞等4A级旅游景区,以县城游客接待中心为标志的一批旅游基础项目陆续投入使用,旅游市场日益火爆。据有关资料显示,肃南县仅在2014年就接待游客19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7亿元,这两项指标分别比前一年增长57.7%和65.3%。其次,旅游项目不断丰富。肃南县不仅依托固有的祁连山、丹霞景区等旅游资源,而且还在大瓷窑旅游景区入口处开发浓郁的蒙古族民俗风情,修建蒙古包、赛马场等游乐产地,实现旅游、文化、农牧业的多相发展,推动县区扶贫工作,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但是上述这些旅游项目大多适合夏季,为了推动冬季旅游市场,该县借助特有的气候条件,推出以“冰雪”为特征的户外运动项目,2014年祁连山国际滑雪场、文殊滑雪场分别接待游客1万人(次)、9755人饮),累计实现旅游收入650多万元。最后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该县投入一定的精力、财力进行广告推介,不断扩大辖区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对景区周边的交通线路及基础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赢得了游客较好的口碑。

虽然肃南县旅游业已有明显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1)资源优势挖掘不够充分。从国内外旅游业发展模式来看,大多是人文、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但从肃南县来看,目前已具规模的景区仅有马蹄寺、文殊寺、红湾寺镇和康乐草原,其他众多资源并未得到实质性开发,处于“休眠”状态。所以“资源大县,旅游小县”的局面在肃南县并未得到根本性扭转。(2)旅游精品欠缺。目前肃南旅游给游客留下的印象仅停留在“草原、唱歌献哈达、羊肉、青稞酒”等较浅的层面,并未形成“裕固族”、“祁连山”和“丝绸之路”品牌特色,对民俗文化的挖掘深度不够,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强,难以形成旅游精品。(3)基础设施仍很薄弱。基础设施问题一直是困扰肃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除马蹄寺、丹霞地貌、红湾寺镇外,通往其他景区的道路多为石子路、崎岖不平,有些景区甚至难以到达;景区内宾馆、饭店档次较低,接待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从而造成“白天游、晚上走”的局面,难以形成集聚能力。

四、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实施旅游扶贫的策略

1.政府主导,强化顶层设计。政府有关部门应聘请有实力的第三方机构对肃南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研、评价,帮助其找准发展方向、设计开发步骤,从而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协助肃南县搞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改善肃南旅游投资环境,通过招商引资、旅游项目外包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肃南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

2.出台能够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民族政策。在肃南县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将脱贫致富贯穿到党的“群众路线”中去,让少数民族群众在旅游业发展中切实得到实惠。同时,应借助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来设计、开发旅游项目,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更应使其得到保护。

3.加大对肃南县旅游资源的宣传力度。一方面,不但要借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更应通过微信等新的传播工具,提高肃南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在进入景区的主要干线、主要路口设置巨幅广告牌,通过反复的宣传,增强促销力度,加大游客对肃南裕固族民族文化资源的了解。此外还应打造能够反映裕固族民俗风情的艺术精品,真正做到将原汁原味的生命意识和生存状态融入文化艺术作品,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4.着力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化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所在。裕固族是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而其居住地皇城草原是中国最美的六大草原之一,他们的吃、穿、住、行等无不体现出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形成丰富多彩的裕固族文化景观。因此,在他们的聚居地应建立小型民族博物馆,收集民族服饰、生活用品等历史遗存物,不但是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保护,更是推动肃南民族、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必要方式。

猜你喜欢
旅游扶贫甘肃省精准扶贫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