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
摘要:花生在种植过程中受病虫害的侵扰较多,本文主要分析了花生发生病虫害的原因,阐述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希望本文可以为防治花生病虫害、提高花生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生病虫害;重要性;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S435.65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6.10.058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逐年上升。农户希望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获得丰富的经济收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一现象在土地贫瘠的山区更是明显。花生的种植也为人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但是花生在种植期间易受病虫害的侵扰,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对花生病虫害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找出解决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1 花生主要的病虫害及其产生原因
花生的病虫害种类颇多,目前发现已有100多种,影响着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影响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除了这些常见的病虫害,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病虫害,它们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对于花生的根、茎、叶、果病害依次为根腐病、叶斑病、茎腐病、青枯病、花生锈病和烂果病;花生的虫害则有金龟子、食叶虫等。产生这些病虫害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周围农作物的影响、重茬现象等外界因素和人为因素。气候条件是雨水过量、干旱、温度等自然环境对花生生长的不利因素。周围农作物的病虫害对花生的二次病虫害侵扰。花生的生长最忌讳的就是重茬现象。人为因素是在花生病虫害的初期,人们忽略了未及时防治所造成的危害。
2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花生病虫害的科学合理的防治可有效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增加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花生的病虫害不仅使花生的质量降低,还可使花生的产量降低50%~70%。科学合理的防治可将花生的病虫害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再经过科学的田间管理,可将产量稳定在原产量的80%~95%。同时要将土壤中残存的病虫害大量杀死,降低重茬的危害。在花生的种植、生长、采收整个过程中都需要对病虫害进行科学合理的防治,保证花生的质量,确保花生的产量。所以需要种植户加强对花生病虫害的防范意识,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保证花生的正常生长。
3 花生病虫害防治的优化策略
3.1 培育高产质优的抗病虫品种
花生受病虫害侵扰较多是因为花生的抗性不强,因此要培育高产质优的抗病虫品种,虽然抗病虫品种的产量较低,但是在绿色食品的要求下,花生的质量较高,相应的价格也会上升,才会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因此,培育高产质优的抗病虫花生品种已成为有效预防减产损失的首要任务。在培育过程中,选择高产质优的花生品种为亲本,以高抗病虫性为主要培育目标,利用多种杂交技术,培育高产质优的花生品种。
3.2 优化病虫害防治的现有措施
目前防治花生病虫害的主要措施是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还可以加入生物防治,利用生物界的食物链,寻找花生虫害的天敌,同时对花生进行保护,避免新虫害的引进;物理防治中可将灯光诱捕优化,设置多个灯源,调整灯的位置,在灯下安装水源或者胶质网等。或者是在灯源附近防治性引诱剂吸引虫类,再用药物进行灭杀;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花生的病害,因为对食品安全的考虑,禁止使用违禁药物。对花生病害的防治既要达到药效、又要控制药量,并安排使用药物的时间和使用方法,做到科学规范用药。
3.3 配套现代化的农机具,升级花生种植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农机具,现代的农机具将种植、施肥、保墒合垄等技术集为一身,有效防治花生的病虫害,提高花生的产量和质量。但是为了体现现代农机具的优化特性,在利用农机具进行种植时,还应结合科学的植保技术,实现种植的科学化。
3.4 综合性农业防治
一般种植花生的土壤或者种子都会残留花生的病虫害,明年再种植时,由于土壤营养不充足、土壤的疏松程度不够,再加上带菌化肥的使用,就会导致花生植株矮小,并提高了花生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因此应大力使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对土壤进行深翻处理,除去以往的病株,坚决不使用带菌化肥,及时疏通排水,提高花生的抗性。
3.5 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建立区域性防控技术规程
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也使花生的种植安全得到有效控制。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考虑,采用植保技术,建立区域性防控技术规程,扩大防控面积,有效防治花生周围病虫害的二次侵扰,建立统一的防治机制,降低花生病虫害的危害。
4 结语
花生病虫害种类较多,且贯穿花生的每个阶段,造成花生质量、产量的降低以及种植户经济收入的降低。因此,要加强对花生病虫害的防治,本文从培育高产质优的抗病虫品种、优化防治病虫害的现有措施、配套现代化的农机具升级花生种植技术、综合性的农业防治、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建立区域性防控技术规程五个方面科学合理的防治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