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由
冯于笑 2003年11月生于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金清镇,现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附属温岭市联合艺术学校。2012年,仅学琴两年后,这位从小镇走出来的小姑娘就获得浙江省“海伦杯”钢琴大赛台州赛区第一名、第17届“香港国际亚洲钢琴公开赛”决赛波特兰舞曲组第2名;2013年获“新加坡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浙江赛区车尔尼740组第一名;2014年获“亚洲音乐大赛”韩国决赛儿童B组第3名;2015年获“肖邦纪念奖”香港国际公开赛浙江赛区巴赫高级组第一名;同年入围“上海钢琴公开赛”决赛、“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决赛,获“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一等奖,并成为聚橙网签约少年演奏家。除此之外,还入围了“美国精英国际钢琴比赛”决赛。
学琴,顺其自然
冯于笑,人如其名,自小乖巧,爱笑,却不多话,更多的时候喜欢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聆听、感受这个世界。关于她与琴结缘的故事,用她的话来说是顺其自然的过程。在上幼儿园时,她就特别喜欢站在讲台旁边看老师弹琴唱歌的样子,一站就是许久。老师见她如此喜欢,便会鼓励她试一试。但那时的她,虽然很喜欢,也只是将钢琴当玩具一般玩一玩而已。真正接触钢琴,是她上小学的时候,还源于一次幸运。众所周知,小学是按学区划分的,本来于笑只能在镇上的普通小学就读。一个偶然的机会,于笑的父亲得知温岭市区有一所公立艺术学校面对台州市区范围内不限学区招生,当时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参加了学校招生的相关测试(包括记忆力、表达力、节奏、音准等),出色的小于笑就被该校录取了。
2010年9月,于笑正式入学了。学校的艺术老师根据孩子自身的特点为他们挑选各自的专业,有笛子、二胡、中阮、琵琶、扬琴、架子鼓、钢琴、大提琴等专业。小于笑被德高望重的郑寄荃老师挑选进了中阮班。郑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但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于笑学习时并不像其他孩子一样热情,于是把这个情况反馈给了她父母。母亲问她:“老师说艺术课你并不开心,这是什么原因可以告诉妈妈吗?”笑笑低头不语。母亲再次问起时,她才说:“我想弹钢琴。”正是这句话,开启了她之后的钢琴之旅。随即,由郑老师引荐,于笑顺利地转到了钢琴班。从此,她的脸上绽开了喜悦之花。
巧遇恩师,梦想起航
幸运是什么?大概是人生每一次的转折,命运都给你一次最好的选择。小于笑就是如此幸运,刚转到钢琴专业班的她被分到了连英子老师的班上。虽然连老师是一位刚入校的年轻老师,但性情温婉,对学生极为认真负责,还对钢琴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连老师班上一共有5名学生,面对这一张张“白纸”,她仔细地观察着这些孩子的艺术天赋,发现小于笑对钢琴仿佛特别坚定,这让她惊喜不已。据连老师回忆:“练习钢琴非常辛苦的,练手也练脑,当时我问了每一个孩子,愿不愿意刻苦练琴,大部分的孩子都支支吾吾,非常茫然,毕竟年纪太小,唯独小于笑直勾勾地盯着我看,万分确定地表示她愿意。”
虽然考入艺术班的孩子音准和节奏感都不错,但连老师还是针对她们的天赋开始了严格的训练。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中,于笑能坚持的时间是最久的,并且对每一个细节都有非常好的自我判断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怎么说,她怎么做,并且完成得非常好。
钢琴课是一对一的教学,每一个阶段的练习相对来说都比较单调、枯燥,只有定力好、有毅力的学生才能坚持到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连老师逐渐发现了冯于笑的与众不同之处。相比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于笑性格冷静,这对她的钢琴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她克服重复练习带来的烦躁情绪,并且她有着坚毅的特质,还肯吃苦。这些好的品质,日后成了她学琴之路不可缺失的元素。
认真对待比赛,关注舞台礼仪
钢琴演奏是离不开舞台的,连老师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不断地给孩子们创造上台锻炼的机会。从平时在学校进行的一周一次的小表演,到每一次的考级或比赛,为的是让孩子们不停地从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于笑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参加比赛,积累经验。连老师从曲目准备到舞台礼仪,每次都会陪着她反复地练习。于笑参加的每一次比赛,如无特殊情况,连老师都会到场。从小时候上台之前和她谈话,帮助她调节心理状态,到现在只需要一个微笑眼神,她便都能意会。看着孩子一天天在舞台上成长,连老师说:“很多时候,打心里我当她是我自己女儿一样。”可见,连老师对小于笑的爱与付出。
于笑学校的制度是每天连续两节艺术课,而且在连老师的课上,她是没有中途休息的。她特别想利用下课的时间练习,而连老师更恨不得抓住每一分钟时间对她进行指导。毕竟一个好老师遇见一个好的学生和一个好的学生遇到一个好的老师一样困难。随着学琴的不断深入,手指技能的训练也一天比一天难。连老师会根据不同针对性的练习曲来训练于笑在钢琴演奏上应具备的手指技巧。当然,如同每个学琴的孩子一样,于笑也有情绪烦躁的时候。据连老师回忆,于笑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她布置了一首八度练习曲,那时于笑手的大小刚刚能跨到八度,在练习课上,她始终觉得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会不时地碰音,要强的于笑不停地练习,练得眼眶里泪水都在打转了,她才停下来,用手抹了抹脸,深吸一口气,对着谱架上映出来的自己的脸咧嘴一笑,又继续练习。对此,连老师只是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不去打断她。“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焦躁的情绪不可避免,尽可能要避免对孩子的再度压迫,这样容易使孩子滋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一旦生根发芽,就会导致主观性的排斥。比如在孩子练琴时因为各种原因情绪不好,可以让他们出去跑一圈,呼吸下新鲜空气或者休息几分钟回来再练习。可以的话,渐渐让孩子自己养成自我调节的习惯,这种能力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连老师说。
2015年的“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和上海钢琴公开赛,于笑是同时入围的。因为比赛时间有冲突,她最终选择了去深圳参加“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结果她不负众望,一举夺冠。“取得这个成绩也是我意料之中的。”连老师说,“大量的基本功训练、对句法的合理分配、对乐派风格的引导,这些都是平时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而一个琴童的成长离不开舞台。好的比赛,不仅仅是一次比赛,它开拓的是一个孩子持久的舞台表演实践,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毕竟钢琴表演也是一种表演。我把孩子不断地送上舞台有两个内在原因,一是欣赏并对比同龄人的演奏,二是积累舞台经验。还记得有一次笑笑在比赛前问我,如果自己没有取得好的名次怎么办,我告诉她,‘我只是希望看到更自信、更棒的你!我不希望给她一些名利上的压力,或许现在的她也觅得了比赛的核心动力。”连老师的付出以及于笑自身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担任“全球杰出华人少年演奏家”选拔赛评委的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教授Alexander Korsantia给予了于笑很高的评价,并夸赞她极具天赋。
踏实上进,全面发展
在学习上,于笑和普通孩子是一样的,每天早上在朗朗书声中开启一天的学习。可喜的是,除了专业课成绩,于笑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也一直散发着上进的光芒。也许是练琴养成的习惯,不论面对难解的数学题,或是语文阅读理解与写作,抑或是英语口语,她总是第一时间思考并解决;如果遇到当下不能解决的,一定会向老师问个究竟。“我不会或者不能理解的,我就一定要找到答案,每次找到答案了我都会很开心。”于笑说。或许在她的脑海里已经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模式: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练习钢琴上她也是一样的态度:“乐句就跟语文里的句子一样,都是有标点符号的。我喜欢去感受每个句子的流动。演奏就像朗诵一样,抑扬顿挫,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而每次上台的时候控制速度与稳定,就要跟数学一样准确。”是呀,就是这样一个孩子,犹如一棵正在生长的小树,在学琴的几年里,从任何方面汲取成长的养分,不断地生长、不断地进步。
比起普通学校的孩子,于笑除了练琴和学习外,其他时间并不是很充裕。但就是在有限的业余时间里,她也会充分利用起来丰富自己。于笑最大的爱好就是书法。她自豪地说:“我是中国人呀,我一定要把汉字写好!”另外,让人没想到的是,文静内敛的她还是一个喜欢摄影和轮滑的调皮孩子。据于笑妈妈说,周末的课余时间,于笑除了练琴,最喜欢骑着单车去山上或者河边拍一些小花和小虫。“起先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那些小虫子可以拍成这么大,后来还是她教我们的,说那个是‘微距。之后我们有时间就会带她去她想去的地方拍照,毕竟我们这个小县城,花花草草还是挺天然的。至于轮滑,小的时候是我们让她学的,最初是为了锻炼她的平衡感。谁知道,后来她自己很喜欢,现在还经常会去溜达一圈。她说滑轮滑的时候感觉自己在飞,很享受这种放松的过程。”
自觉学琴,快乐成长
冯于笑就读的学校采取的是全日制封闭式的培养模式,她平时星期一到星期五在学校学习,周六、日才能回家。所以,每当一段时间的学习过后,连老师就会根据于笑的近况,与她的父母进行沟通。在认真分析了于笑的潜力后,连老师就建议于笑家里及时买一台钢琴,以便她周末在家练习。于笑的父母丝毫没有迟疑,买了一台两万多的钢琴。后来笑笑爸爸还开玩笑说:“那时候家里做生意,所有钱都投进去了,买琴的时候刷的是信用卡,下个月还不知道钱从哪里还呢。”就这样,于笑开始了每周在家待两天,但每天都需要练习3、4个小时的状态,而那个时候的她仅仅是个一年级的孩子。
于笑爸爸做生意,平时非常忙碌,周末基本都是妈妈陪着于笑练习。即使只有妈妈的陪伴,于笑也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于笑妈妈说,其实大部分时间,于笑都是一个相当自觉的孩子。从一、二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她练琴的时间也从每天的3、4个小时增加到现在的6个小时。平时妈妈也不会强迫她练习,基本上就是给她制定一个练习的时间范围,劳逸结合,可以是上午两小时加下午3小时加傍晚1小时,或者上午3小时、下午3小时,方案很多。有时候一个难点她突破不了,或者练不出想要的效果时,会眼泪汪汪地自我质疑。每当这个时候,妈妈会鼓励她: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是非常好的现象,因为你还可以更好;如果你很糟糕都觉得自己很好,那就真的不好了。
对于孩子学琴的态度,于妈妈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说:“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在持续压力下也需要找个出口,家长要正面应对孩子的情绪。比如,每一周我会同意她在周六的时候稍微比平时晚一些起床,或者周末保证练琴时间的情况下可以约同学一起玩,都是她很好的调节。不过万事都有节制,太放任或者太压迫对孩子都不好。比如像现在这样,练琴她自己很喜欢,有玩她会觉得很开心。我们作为家长,不仅要抓学习的方面,还要照顾孩子心理上的需求,我想这样会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另外,我还是认为童年是孩子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对孩子来讲也是失不复得的。我还是提倡快乐第一。”
其实,对于于笑未来的发展之路,连老师及于笑的父母都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和要求。反倒是她自己,坚持要走钢琴之路。这个从小就坚持自己想法的孩子,并不想在这个年纪就去报考音乐学院附中,希望等到念完高中学业之后再考虑专业的问题。她说:“我想读更多的书,等我见识越来越广了,我才可以把琴弹得越来越好!”
是呀,现在的于笑还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吸取养分,只有这样,在未来的专业之道路上,她才能厚积薄发,才能走得更远、步子更稳。让我们祝福这个在音乐世界里茁壮成长的孩子,坚持梦想,振翅高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