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妈妈
好音乐是听出来的,假如练琴的孩子一味局限在基础练习上,局限在考级的那几首曲子的练习上,那么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违背了学琴的初衷。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长和我一样,是希望孩子掌握某种审美的能力,而不是为了考级或者当那些少之又少的特长生。
因为有这样的出发点,所以陪伴孩子练琴的过程中必定少不了帮着孩子“磨耳”的过程。在女儿还没有开始练琴时,家里经常放的音乐是各种童真童趣的儿歌,从学琴之后,女儿在家休闲娱乐时听的歌曲就变成了各种古典音乐,从最初的排斥到如今的主动喜欢,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和孩子听古典音乐的几个阶段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阶段:儿歌与古典音乐穿插进行。孩子喜欢听儿歌,每次在家庭游戏时,我会在房间里放一些背景音乐,在音乐的选择上将儿歌和古典音乐穿插着播放。在学琴刚入门时,选择的古典音乐也会比较简单,比如《小狗圆舞曲》《月光曲》《童年》这些听起来不太排斥的曲目。在听的过程中,鼓励孩子跟着音乐去跳自己喜欢的韵律操,她跳成什么样都不要紧,由着她去,以此增加她对音乐的喜欢。
至今,孩子还很喜欢听着各种音乐,摇头晃脑、张牙舞爪地跳着所谓的韵律操。很多时候其实孩子都没有合上节拍,这都不要紧,这个阶段是以孩子自己的理解在感受音乐。让她明白:听音乐是好玩的一件事,听音乐很有趣,听音乐不用中规中矩。这是一个很美妙的开始。
第二阶段:反复欣赏一首古典乐曲。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孩子开始渐渐地有了自己对古典音乐的一些认识和理解,虽然还是浮躁的、粗浅的,但是配合钢琴练习的进步和对音乐基础理论的理解,她开始从最初好玩的听音乐中逐渐地安静下来,对自己喜欢的古典音乐开始想要尝试着一遍一遍地去听。
举个我与女儿边玩边学的例子吧。在电玩城有一种敲鼓点节奏的游戏,我和孩子经常会一起去玩。在各种通关挑战的曲目中,孩子一直想尝试挑战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了能够更好地在游戏中挑战通关,有一段时间,孩子总是在家里要求重复且不断地听这首曲子,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也会哼唱着《命运交响曲》的旋律。就这样,她对于贝多芬其他曲子也开始爱屋及乌了。这个过程是将好玩的游戏和听古典音乐结合起来,孩子已经意识到听古典音乐对生活和游戏的帮助,到这个时候,“磨耳”进入第二个阶段,孩子已经渐渐地爱上且不再排斥了。
第三阶段:反复欣赏和尝试着表达。最近这大半年的时间,在和孩子听各种古典音乐时,她会不自觉地要在钢琴上进行模仿,虽然在模仿时连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都听着漏洞百出,但是这有什么要紧的呢?孩子在尝试,不断地尝试,这就是最好的学习。
在孩子不断出错时,我还会努力地鼓励她去试,听到肖邦作品中的快速音阶滚动要去试,听到儿歌中简单的和弦要去试,试着试着不就能试出感觉来了吗?
除了在钢琴上试,在生活中用语言和场景让孩子来表达作品,也是我们经常玩的游戏之一。游戏的方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在某些游戏的场景中或者生活片段中,让孩子找出与情景最匹配的音乐。比如孩子认为体育课舞蹈课和舒曼的《童年场景》很契合;爸爸妈妈吵架时和《命运交响曲》很契合;在户外踏春时,认为和维瓦尔第的《四季》中的《春》很契合,如同做连线题一般。这样将音乐与实际相契合,去寻找合适的音乐,既增强孩子对曲子的理解,也是培养乐感的一种方式。
2.用语言来描述听到一首音乐时她内心的感受。实质上我在不断地灌输给孩子:音乐是用来听和欣赏的,用来打动人的。假如孩子能听懂音乐中表达出来的情感,这才是我所希望实现的目的,是真的在享受音乐。当然,如果孩子听不懂一首曲子的背后想要传达的意思那也无关紧要,他们还是个孩子。
对我来说,未来孩子会走到什么样的程度并不重要,未来她能弹多少名曲也不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她懂得了坚持的可贵、享受的快乐、喜欢音乐的过程,并没有因为枯燥的练习而放弃,这就是最大的收获。而听古典音乐,作为帮助孩子化解练琴枯燥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作为提高孩子音乐修养的一种途径,值得每个家长去尝试。当然,每个家庭、每个琴童的情况都不相同,但用什么样的方法让孩子爱上,而且,所有的方法都要在以自己的孩子喜欢且能接受作为重要的前提,不强加、不压迫,是真正爱上音乐的基础,是每个家长要去琢磨和努力的。为了让孩子的耳朵能够欣赏美,在坚持的练习中,我们就要和孩子一起挖掘科学与合理的方式,共同去寻找那双会“听”的耳朵,这样也许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