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环境创新

2016-05-14 13:04李倩杨柳青
绿色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文化遗产保护

李倩 杨柳青

摘要:指出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逐步被发掘,并慢慢被现代文明和大环境改变着。通过人民群众的集思广益,中国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也促进了各类遗产保护措施的发展。分析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之间存在的矛盾,提出了积极保护,整体创造,旧城改造和整治的措施,以期为遗产的保护与文化环境的创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文化环境;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C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200-02

1 引言

中国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家,很久以来,这个底蕴深厚的古国缔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沉淀,是珍贵的物质财富,也是独有的精神含蕴,拥有时代标签与智慧结晶。

现今,华夏文明正处在伟大的历史变化时期,随着全球化,以及现代化形势的推动,人们对传统观念也产生一定的变化。在当前的建设过程当中,文化遗产存在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与努力之下,国家为护卫文化遗产作了艰辛的努力,推出了遗产保护的各种措施,在增强立法与文化保护措施等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2 建设与保护的矛盾

2.1 文化遗产区与当地的矛盾

旅游业的发展使得文化遗产资源的经济效益明显化,各级地方政府重视旅游资源,以发展旅游业为突破口,振兴地方经济。这种功利思想往往造成对当地资源的过渡开发与利用,从而与文化遗址的治理和保护单位产生了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区域规划建设上发生冲突。

2.2 保护与开发的矛盾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的发展面临的最为棘手的问题是,遗产区域的开发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从政府角度来看,各种经济利益与遗产保护及周边环境建设开发之间存在着目标不和谐,同时现有的管理体制又加剧了这种矛盾。

2.3 建设管理与经营的矛盾

经济的巨大发展,加速了城市建设的冲突过程。当前,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建设规模空前扩大,在不完善的系统控制和管理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着问题。在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历程中,人们随之走入了一个误区。在寻求现代化的路途中,单方面地认为高楼林立便是现代化,因此,在如今的建设中片面追求不同的立体美感,使城市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造成了千城一面。所以必须对原有的理论、已有的体系和方法等重新审视。

3 保护、创造与整治

从理论上讲,对于文化遗产的建设与保护,要采取“积极保护,整体创造,旧城改造和整治”的方式。

3.1 积极保护

“积极保护”的概念,和普通的遗产保护与发展相同。“积极保护”其实并没有否定先辈们的保护方法,而且我们也尊重文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和宝贵的贡献,但也要看转型模式发展的新趋势,不仅仅是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也要对问题的所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化“单个”为“整体”。如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包括运输、管理机构、环境等,新老建筑和环境的融合,营造一种整体性的思维,是积极的创造,而不是被动“保护”。

3.2 整体创造 ,旧城改造和整治

总体看来,新建筑要与所保护的环境在高度、色彩、形态、纹理等方面在可能范围内达到整体协调,保持秩序的一定性,这就是所谓的“万物”。例如,洛阳城的规划,经过四次大型的、系统的规划与城区扩张,新旧交替,完善了城市规划体系。传统的中心建筑,街道,居民,公共建筑,是统一的整体。

4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地域文化发扬

截至2015年6月,我国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增至126座。多年来,中国已经在“申遗”、“审批”、保护等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的蓬勃兴盛,人民对历史文化遗址的关心愈加强烈,然而历史文化名城不仅只限于各级文化遗产评定的保护名单当中,不可忽视地域文化特色的保护,要创建的文化名城和地域文化保护。

4.1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现以“元上都遗址”为例加以说明。“元上都遗址”位于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这是元朝的第一个王城,忽必烈在1256年建立了开平府, 1263年升至上都。作为中国创建最早、历史最长、模式独特的、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遗址,体现了元代文化遗址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了更好地申请遗产保护,前若干年把这个地方历史遗存下来的整体范围做了次全面清理,使拥有748年之久的历史古都遗址和环境凸显于众人眼前。其游牧与农耕文化融合并蓄的城市模式,在世界的文明史上和城市的规划设计史上都拥有着独特地位。这表明,文化遗址规划与建设、保护与管理只要系统决策准确,以及采取有效措施,就会使得历史文化遗址,在世界上大放光采,积厚流光。

4.2 发扬地域文化特色

而今,中华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社会上存在着一种不平衡现象:一方面,是对整个城市化建设热潮的学术准备不足,人们正在遭遇建筑学术没能有大的发展、城市的建设水准不高、不能顺应时代需求之苦;另一方面,整个社会对城市建设缺乏相应的关注和重视,甚至不把建筑当成是科学和艺术,蒙昧无畏,随心所欲,任意破坏人文和生态环境,对此建设规划和管理部门屡禁不止,疲于应付。这种现象为构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是非常有害的,和新世纪大趋势背道而驰。

济南这座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老城区在明代形成,城南的千佛山和寺建于隋代,有石窟和72名泉,因此它被称为“泉城”。泉水流入大明湖的北部,城的北面,可远眺黄河,奇特的天然山川格局,组成这历史之城的山、城、湖一体化的格局。原本这是济南独有也是世界惟一的特色,但不幸的是,“特色”被林立在湖周围的高楼群给破坏了。

所以我们对于区域文化特色的发扬,要从以下二方面进行把握: ①遗产既不是刚性也不是简单的收集,而是一种内在的寻求社会创造的过程,必要时予以改造。②因为维护的特点,将不仅仅是简单的复活旧址,而是体现对新文化构想的寻求。

5 结语

中国是一只雄劲的苍鹰,它用自己的一双有力的翅膀加速飞向城市化。最新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现今城市化规模已增至42%。近年来,城市化的水平保持年均增长率2%。在20世纪末,英国科学家霍尔在《城市文明》(Cities in Civilization) 一书中,拣选西方2500年文明史中的21个城市,在发展良好的文化和城市建设方面,他指出,在城市发展史上有一个非常罕见的“城市的黄金时代”,只有15~20年的黄金时期。然而,霍尔博士由于对中国的历史了解甚少,所以以上不包括中国,更多的未来取决于我们新的创造以及东方城市的复兴。可以说,有很多的机会,去发展“中国城市的黄金时期”,但它不是唾手可得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和农村建设的工作前景广阔,但任务艰巨,道路崎岖,不是人为想象的只从西方的“仓库”拿起一些成果那么简单。而应该更加意识到“自身”所需补修的科学文化课程,让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农村建设能够进一步科学化。期待“黄金时代”,不仅要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要注意城市和区域文化,引导城市居民文化增加,最终形成人们的良好生活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冯骥才.文化遗产日的意义[EB/OL].[2006-06-15].http://cnlture.people.com.cn/GB/27296/4475153.heml.在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上的发言,2006.

[2]Peter Hall.Phoenix Giant[M].Publishing House:Cities in civilization,1998.

[3]李成丽.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09(17).

[4]曹诗图.鲁莉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世界地理研究,2009(4).

[5]吴良镛.论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与创造的历史任务[J].城市规划,2003(1),13.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文化遗产保护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