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敬
摘 要: 文章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意义出发,探讨了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保障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综合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7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1]但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部分高校学生缺少学习欲望,缺乏学习目标;老师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教学方式陈旧;高校毕业生“眼高手低”,缺少用人单位所要求的综合能力[2]。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教育观念必须有所改变,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3]。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特别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意义
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无论是在企业、学校,还是在政府、医院,无论是在外资企业,还是内资企业,也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在某一个岗位就业,在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今天,需要的是学习知识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强,有利于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接受新思想,为应用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知识应用的能力强,有利于捕捉新的信息,产生新的思想,既提高了学习能力,又利于形成创新思维,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知识应用能力包括工作能力和生活能力,这两者既区别又联系,涵盖了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包括听、读、写、说的沟通能力,主动性、专注力、意志力、时间意识、团队精神,仪态、仪表,为人处世的善良、宽容和助人为乐等,让这些能力持久地得到提高,形成自己的意识和习惯,走向社会后,既为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又为社会的和谐发展释放正能量。因此,高校学生的培养应始终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放在第一的位置,通识教育、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其次。通过对课程的有效设置和教学互动,重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综合能力的毕业生,才具备了个人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才是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明确了高等教育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公共知识、专业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位置,高校就需要围绕这个培养目标,规划和开展相应各方面的工作。作为学校的两个主体学生和教师在学校管理层的指导、指引和协助服务下,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培养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的效果。
(一)加强新生入学教育时间与强度
目前,每所大学都安排有新生教育时间,但大多停留在辅助教育的位置,比如新生军训的思想教育,大班、大会形式的专业介绍、职业介绍,按拟就的教学大纲上课的“专业导论”等,看似这样的新生教育作为学校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但效果甚微,学生迷茫的状态并没有多大的转变。
应该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增设一门“大学规划和能力培养”课程,纳入大学新生教育的系统安排中,课时设置为24—32学时,旨在提高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的认识,解决前述的大学新生入校时的各种疑惑,改变迷茫的状态,形成自己对大学生活的清晰思路,激发其求知欲望,按照自己的个性化目标,充满渴望地针对性地主动学习和锻炼自己。
另外,选派好合适的教师是新生教育课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做过学生的教师知道学生最容易接受怎样的教学方式,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教师知道学生未来的职业中最需要的是什么,拥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了解现时学生的特点和个性。从过来人的经历去归纳和总结曾经应该怎样做得更好,更具有客观的真实性;讲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受听者更容易体会和接受。了解学生的特点和个性,才能使教与学更加融合,学生也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教和共同学。
(二)依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要紧扣时代发展。虽然选定的教科书是教学内容的指南,但不能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因为从教科书的编写到其通过出版社出版,再到学生的手上,最新的也是一年前编写的,而且现状的著书者也还不能在编写时把所有相关的最新知识点都纳入到教科书中。况且,当前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引发的社会业态的更新和发展目不暇接。因此,任课教师只有全面跟进社会发展的变化来安排教学内容,将前人归纳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变化与当前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连接起来,与周边发生的事件联系起来,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和知识应用的能力,达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2.组织重点专题研讨。重点专题既是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面涵盖广,在现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具有现实意义的事项。重点专题的提出需要任课教师对该专题具有透彻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通过精心安排和设计,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学习和应用上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从而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地达到获取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各个教学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专题的提出、专题的介绍,展开的学习环节及目的;课外查阅资料并走访请教相关人员,准备发言提纲;课内小组会:轮换组长主持,每个人独立发言并倾听其他人的发言、讨论和争论,组长总结和作为代表在班会发言;班级会议:教师主持,各小组长发言,各小组长针对性地对其他小组长的发言进行认同、补充或异议,教师评价并阐述自己的意见和理由,强调和鼓励每个人的发言和观点的独立性、但要求有自己充足的理由来支持;专题总结:要求学生将本专题过程中自己暴露出来的不足、取得的收获和自己学习练习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做出书面检讨和总结,相当于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照了镜子,让每个人清楚自己的状况,以利于抱着更大的愿望和求知欲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该过程的实施,通过反复、不同方式的学习和讨论,牢固建立知识点,同时通过众多的环节,在学生查阅资料、与外界联系和交流、思考、判断、语言表达、专注倾听、写作、团队合作、仪表仪态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3.设计好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是为学生提供自身练习和锻炼的平台,其目的是通过这样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去面对事情、面对问题,利用已经提供和自己掌握的资源去独立做事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应当舍弃保姆式的教导方式,在将可提供的资源和需要达到的实训目标加以说明后,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怎样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实训的目标。强调鼓励学生多与同学交流,多与教师交流实操时的体会和心得,提倡多进行做事方法、做事思路的交流,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法和处理思路的交流。教师应多提醒和鼓励学生对实训过程实时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积极迎合学生在这方面的交流需要,在练习和坚持中提高信心,在信心提升的基础上更加敢于做事、敢于想事,助推能力的提高,为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奠定信心、打下基础。
(三)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种教学方式的采用既是为了调理学生的学习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迎合学生求知欲的要求,更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主体中的作用不仅是安排、设计好教学内容,而且非常需要将好的教学内容以多种教学方式去实施,并将这些教学方式的实施当成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平台,让学生有意识地体会和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保障措施
(一)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目前,高校课程的考核方式以期末试卷考试为主,权重至少60%,过程考核至多40%,而过程考核中偏以考勤、作业为主。相当部分学生对学习目标不明确,仍然延续了中学时期的应试学习的习惯,只以期末试卷成绩能通过,毕业时能顺利获取毕业证为目的,造成现在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不强。基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考核方式应该能充分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充分发挥考核本身对学习的促进作用。所以,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允许任课教师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调整,增加过程考核比例至60—80%,减少试卷考试比例至40—20%。过程考核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小组讨论成绩占60%,专题讨论占30%,考勤占10%。
(二)做好服务保障
教务处的职能是规范教学,但也是把双刃剑。规范死了,教学的主体没有改善和创新的积极性和活力。不规范,又怕影响教学的效果。从客观的角度来看,除了要坚持一些必要的教学规范之外,应该废除一些不必要的考核和规范,让教师有更多的弹性发挥空间。应该相信,广大教师在教学一线的智慧和努力远大于教务管理部门的几个人。教务处当发挥教学研讨、教学服务的功能,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改善和创新制造氛围、创造条件,鼓励尝试、组织交流,合力推进人才培养,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储备合格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EB/OL].[2010-03-01].中国网.
[2]郭广生,赵署东.以“教会学生学习”引领教与学的改革
[J].中国高等教育,2013,(23).
[3]何发平.学习能力培养背景下大学教学变革探析[J].黑
龙江高教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