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漂
近期,作为全国劳动模范——耿长锁的故乡、也是当年冀中军区所在地——饶阳县的档案工作,吸引了省内外院校、科研机构的注意,也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关注。《中新网》、《中国档案》网、《档案网》、《中国档案资讯网》、《河北档案网》多次宣传介绍饶阳县档案工作情况,省市档案部门和县委政府领导也对饶阳县档案局工作十分满意。
一、抓好馆藏重点、珍贵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近年,我们整理印刷了《饶阳县民国志》、重印了《乾隆饶阳县志》和《饶阳县万历志后志》。并由我局策划,与饶阳县县委党校、饶阳县电视台、饶阳县作协合作,共同进行饶阳县古本县志开发利用课题研究,聘中央党校刘悦斌教授进行课题评审,该课题时间为二年,2017年4月结项。2015年3月22日,我们组织召开了饶阳县历史上第一次古本县志开发利用研讨会。中央党校著名教授刘悦斌、华东师大教授韩钢、北师大教授张海荣、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王磊、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博士研究员燕泰翔、衡水市档案局局长张延平,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家张秋印来饶阳县参加了首届古本县志开发利用研讨会。我们还进行了古本县志的解读,已将《饶阳县万历志后志》解读完毕,解读稿17万字。现正在进行《乾隆饶阳县志》的解读工作。我们还根据古本县志解读成果制作县域文化讲坛系列节目。现已制作了《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系列、《木殿寺的历史与传说》、《饶阳劁骟绝技》等十期节目。去年9月13日,中央党校著名教授韩钢亲自来饶阳制作题为“饶阳县与冀中导报”的“历史与文化”讲坛节目。该系列节目在饶阳县电视台和饶阳县档案网站《沱河纪事网》同期播出,无疑将极大提高社会各阶层的档案意识。
二、争取领导支持,促进馆库建设
我们牢固树立“小部门也能有大作为”的理念,多次上门找领导汇报工作现状和上级档案部门的任务指标,饶阳县新任县委书记吴波,主管县领导、常务副县长周观森先后对档案工作作出批示。根据批示精神,我们起草“饶阳县档案局馆及全县机关档案工作现状的报告”等材料,向县领导同志进行了专题汇报。对全县应入馆但因馆库面积饱和限制而未入馆的档案数量进行再调查、再摸底,为新馆建设列入项目规划提供有说服力的数据材料。借鉴2009年报送的“饶阳县档案馆列入中西部地区县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规划”的档案材料,进一步补充完善,报送了新馆建设项目报告。
三、巧借外力,填补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空白
我们克服县财政经费困难,利用为中央党校韩钢教授课题组提供档案资料的机会,本着不花钱或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仅2015年暑假期间,就依靠他们的档案资料整理团队完成了20万幅的重点全宗档案拍照任务,至目前为止共完成70多万幅。现在我们正在进行格式转化工作,以备挂接档案管理软件,实现馆藏重点全宗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在馆藏一百多个全宗6万多卷档案中进行筛选,对利用率较高的民生档案和那些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档案全宗,首先进行案卷排序、卷内文件目录的鉴定与编制工作,为下一阶段的档案数字化扫描工作做好准备。
四、注重收集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建立饶阳县地域文化全宗
为改善馆藏结构,同时抢救社会上散存的濒危珍贵档案,我们注重搜集、整理社会上散存的珍贵的档案资料,已经建立了全国劳模耿长锁档案全宗和饶阳县地域文化全宗。为搞好这项工作,抢救和保护这部分珍贵的档案资料,我们结合本县实际,采取“五个方式”进行收集:一是通过走访,深入民间,向民间搜集。如在搜集历史上饶阳县的劁骟资料时,我们在北马劁猪老人手中搜集到劁猪专用刀具,并根据走访录音整理出了劁猪口诀和劁猪所见所闻口述史料;在走访君香村段建国老人时,他不但给我们讲述了劁猪史事,还把他珍藏多年的两册《兽医手册》捐献给县档案馆;二是通过宣传,向史志部门、政协文史委等部门及社会团体收集,如我们收集到了《饶阳印象》、《饶阳博览》、《饶阳县统计资料汇编1949-2009》、2008年以来历年《饶阳统计年鉴》等数十本地情史料;三是利用高校、研究机构来馆进行课题研究之机,进行“互惠”收集,如中央党校著名教授韩钢曾捐赠《冀中导报》原件一份,《冀中导报》史料集一册,上面有一些珍贵照片是馆内史料上绝无仅有的;四是通过亲属、朋友、同学等关系向全国各地搜集。像宋代名相《李昉家谱》、晋察冀独立七旅21团团长谭云烈士零星档案资料就是这样得来的。五是整合各种新闻媒体资源,为我所用,互利互惠,优势互补,如将县电视台的家园栏目、欢乐舞台秀栏目内容也搜集起来。现已收集到了北宋名相、文学家李昉家谱、本县抗战史料、刘氏族谱、乡帮档案史料、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料、饶阳史话、饶阳县作协、书协资料等,建立了饶阳县县域文化全宗,并不断充实完善。
两个全宗丰富独特的档案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来饶阳县进行专题研究。已先后有北京大学、北京师大、中央党校、华中师大、华东师大、浙江师大、河北大学等七所高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河北省社科院到饶阳县档案局进行课题研究,并将饶阳县做为研究基地。
五、将饶阳县劁骟术项目申报了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饶阳劁骟技术手法独特,技术娴熟,堪称绝技。它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饶阳人智慧的结晶,极大地促进了农耕时代畜牧业的发展。在工业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它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先辈们留给我们的这笔特殊遗产,不该被历史所淹没。我们将其申报河北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发展历程和巨大贡献,并将这项独特的技艺传承下去。
现在,该项目已获批衡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申报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六、档案工作的宣传和网站建设比翼齐飞
我们档案部门是个服务型行业,不居于经济发展的要冲,往往不能引起领导的重视,但档案馆具备得天独厚的档案资源优势,加上饶阳县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给档案网站建设提供了先决条件。档案网站的建立,是社会各界了解饶阳县丰富的档案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依托我县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料,整合全县的档案文化资源,向社会宣传普及档案文化知识,建立了饶阳县档案网站——沱河纪事网。该网站分为七大板块:一饶阳档案,侧重于珍档公布、查档指南等内容,主要是以馆藏县域文化全宗为依托,介绍我县地域文化史料, 同时向社会介绍馆藏有关内容,方便利用者利用。二饶阳新闻;三音乐欣赏,介绍饶阳县的原创音乐;四美文欣赏,以县作协创作的乡土文学《滹沱乡韵》系列为依托,介绍刊载上面的优秀文章;五政策民生,介绍该县有关政策及有关民生方面的文件资料;六饶阳图片,介绍饶阳县摄影协会的摄影作品,反映饶阳县的旧貌新颜;七绿色文化,介绍刊载饶阳县区域内的影视资料;
同时为及时反映我县档案工作开展情况,我局档案宣传与档案工作两条腿走路,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仅2015年就有多篇信息被国家和省网站采纳:其中《中国档案》网、《档案网》、《中国档案资讯网》、《中新网》刊登信息十则;《河北档案网》采用信息五则。《衡档信息》采用信息29则。
档案网站的建立和档案宣传工作有效开展,有力地宣传了我县丰富的档案资源和开发利用成果,扩大了我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吸引了全国多家院校及其他研究机构来我县进行课题研究。
谈到我们立足本县实际,做好档案工作的体会,我感觉就是四个字。
一、“宽”。工作领域上“宽”,使出“狗拿耗子”精神,敢于打破传统行业界限。走前人所未走之路,干前人所未干之事:打破人们传统意义上的档案工作的业务范围,拿出“狗拿耗子”精神,不但要拿,而且要多拿。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本非档案部门之事,但我们为抢救面临灭绝的饶阳劁骟技艺,便做起了“份外”之事,做“饶阳县劁骟术”口述档案,搜集整理相关档案史料,申报衡水市、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如,我们创建了饶阳县档案网站《沱河纪事网》,该网站的八大板块,内容包罗万象,真正做到了“要想了解饶阳,快上‘沱河纪事网,这也是我县档案史上前无古人之举。
二、“抢”。抓机遇贵在“抢”,弥补弱项,补好档案数字化这一课。以前,由于资金问题,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拖了全市的后腿,去年,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党校韩钢教授课题组搜集整理农村基层档案来我县档案馆之机,组织了六个大学生协助他们工作。经协商对他们团队拍摄的档案电子版进行了复制,不但节省了资金,弥补了我们在数字化上的弱项,阶段性地完成了本馆档案数字化任务。
三、“联”。加强横向联合,利用“外来和尚”,念好本地档案真经。馆藏丰富的档案资源,尤其是“全国第一个土地合伙组”的创始人耿长锁档案全宗和不断健全的饶阳县地域文化全宗,吸引了一大批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的到来。我们利用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的人才优势,合作编写了《耿长锁图片集》,即将正式出版。与县委党校、电视台等部门联合开发“历史与文化讲坛”系列节目。现已在饶阳县电视台播出。
四、“汇”。汇集社会力量,弥补自身人才不足,成就档案辉煌。饶阳县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多有饱学之士和文人墨客。为做大做强饶阳档案,我们争取了原地名办干部张致远,协助进行县域文化全宗档案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张致远同志还利用业余时间创造了西河大鼓《柳枝桥》、《木殿寺的传说》,进军“历史与文化讲坛”。又与县作协范场座合作,以饶阳古老的劁骟手艺及传说故事为素材,创作了电视剧本《一把刀子走天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