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俊太郎诗选

2016-05-14 03:32黄真
西部 2016年5期
关键词:太郎诗歌语言

黄真

谷川俊太郎(1931- ),日本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及剧作家,父亲是日本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谷川彻三。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产量丰富,且风格多变,他迄今已有八十多部诗集出版,并被广泛译介,这之中既有前卫的试验性诗歌作品,又有语言通俗的儿歌、童谣,不少诗歌被编入日本各地的中学教科书。他的代表诗集有《二十亿光年的孤独》《语言游戏之歌》《minimal》等。谷川俊太郎的诗歌的另一个特点是,诗歌广泛跨界于绘画、音乐、摄影等领域,如《铁臂阿童木之歌》《世界的约定》(宫崎骏作品《哈尔的移动城堡》主题曲)。

倭瓜

从昨天起 我已变成一只倭瓜

所以什么都 无需再思考了

即便 什么都不思考

我还是会慢慢膨胀长大

而且打算慢慢变得好吃

在田地上 轱辘轱辘转着

蒙蒙细雨 真是舒服

去年 我还去了基辅旅行

而今 我已没法动弹一下

前年 我还让女人生了孩子

而今我只剩被女人吃进肚里

命运 总是让人猝不及防

连走到 果菜店门口

也成了倭瓜的 大冒险

坐着

坐在沙发上

薄云微阴的午后

身像一只剥了壳的蛤蜊

明明有事不得不做

我却什么也没做

只是出神发呆

美物依然美丽

连丑物

也带上了几分美感

光是待在这里

就已非比寻常

连我都将化作他物

站起身来

喝一口水

水也非比寻常

泥土

记忆是

浓郁的

黄昏

人近暮年

连遗憾

都泛着淡淡的光

已经不再绽放的

各色的

花籽

现在仍继续播撒

它们让泥土

唱出歌声

胡萝卜的圣光

列宁的梦消失了,而普希金的秋天留了下来

一九九〇年的莫斯科……

头裹布巾、脸布皱纹、衣着臃肿的老妇

在街角摆出一捆捆褪色红旗一样的胡萝卜

那边的人们也在无声地排队

草木皆兵的黑市

无数被煤烟熏黑的圣像,目光凝视着

火箭方尖碑指向的天空

而胡萝卜的圣光还将继续长留大地

雾雨

黑人歌手应了再来的喝彩

唱了一首黑人灵歌

(我很介意主持人冰冷的口气)

黑人作曲家走上舞台

在聚光灯下致意

(我很不满鼓掌的声音太小)

他们说洛杉矶有美丽的

夏夜星空,而今夜,在东京

细丝如雾的雨一直在悄悄地下

七月

和创世那时一样

光忽然灿烂地照耀在人们的肩上

活着这回事

本来是如此单纯

知了如初学乍练的合唱团

骤然开始齐鸣

人们已过完的七月

人们正过着的七月

雷阵雨洗落了浓妆淡抹

幸福和不幸的面孔变得一模一样

烂漫的郊外电车沿线

有一幢幢欢快的白房子

有一条条诱人散步的小径

无人上车 也无人下车

一座田野里的车站

可是

烂漫的郊外电车沿线上

也能看到养老院的烟囱

三月多云的天空下

电车放慢了速度

浮生一瞬的命运论

被我换成了梅花的香味

烂漫的郊外电池沿线

除了春天 闲人免入

活着

活下去

六月的百合花让我活下去

死去的鱼让我活下去

被雨淋湿的狗崽

那天的晚霞让我活下去

活下去

无法忘却的回忆让我活下去

死神让我活下去

活下去

蓦然回望的一张脸让我活下去

爱是盲眼的蛇

是扭成团的脐带

是生锈的锁

是狗崽的脚腕

春天里的临终

我已经喜欢过人生了

先道声晚安吧,小鸟们

我已经喜欢过人生了

远处有人在呼唤着我

而我已经喜欢过哀伤了

可以睡下了哦,孩子们

我已经喜欢过哀伤了

我已经喜欢过欢笑了

就像那裂了口的鞋子

我也已经喜欢过等待了

就像那旧日的人偶

请为我打开窗户,然后

让我听几句别人的怒吼

是啊

我已经喜欢过愤怒了

晚安了,小鸟们

我已经喜欢过人生了

我也已经喜欢过了早上洗脸 我喜欢过了

落在锌铁皮屋顶的雨

自孩提时代就一成不变的声音

从落叶松的树枝上散落的雨滴

无规律地击打屋顶,声音却干燥清爽

迥别于音乐却又令人愉悦

玻璃窗如板结的霜

白墙落着小手的印

门扉变形得不便开闭,这间屋子的特征如此

每年有数不清的虫子在屋里死去

已经听不到孩子们的哭声和笑声了

人随年龄越来越安静

不管他表面有多欢闹

身边的逝者正在增多

已为他们做过的

远不及未曾给他们办到的

1

树之所以能立在那里

是因为树就是树 而且

它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

2

如果不把树称作树

那我将无法写下树字

一旦树被称作树

我就只能写下树字

3

可是树

总是不止于树这个字

某个早晨,我真正触摸到了树

它是永远的谜

4

看着一棵树

树用它的枝梢把天空指给我

看着一棵树

树用它的落叶把大地告诉我

看着一棵树

世界从树上分解开来

5

树被砍下

树被削平

树被切割

树被上色

人类的手越是和树接触

树就越顽固地变成树

6

人们给树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字

虽然如此

树却什么话也不说

但是当微风簌簌的时候

各国的

人们都将侧耳倾听同一个声音

侧耳倾听同一个世界

乞丐

他们问我为什么沉默

可沉默的理由

除了沉默,别无应答

他们打我

折断我的丁字拐杖

杀死我的茶色小狗

我笑了 这么一来我就成了个永远的乞丐

我要在所有善良市民们的眼前

一直蹲着,永远活下去

夜晚的米老鼠

夜晚的米老鼠

比白天更让人费解

他宁愿战战兢兢地啃着烤面包

在地下的水道里散步

不过终有一天

他也会从这满世界流露的

愉快微笑中逃离出来

变回真实的老鼠吧

这该让他痛苦

还是值得高兴

他无从知道

他心不甘情不愿地出发

被理想的红波奶酪的幻影诱惑

从四丁目走到南大街

最后来到胡志明市的小巷

一路走来,一路播撒子孙

他终于获得了不死的形象

这形象的原型

早已在古今东西的猫的视网膜里

以3D格式压缩记录了下来

活到一百零三岁的阿童木

阿童木在远离人烟的湖边望着夕阳

活到一百零三岁,脸却还是出生时的模样

群鸦正飞回巢穴

他已经不知自问多少遍了

灵魂这东西,我到底有没有

虽然我有超乎常人的智力

虽然我有不输于阿寅{1}的真心

曾有一次见到彼得潘,他对我说,

听说你没有小鸡鸡?

那是灵魂之类的东西吗?

我的反问让彼得潘大笑不止

不知何处传来了那首熟悉的主题曲

夕阳真漂亮啊——阿童木心想

但他的感情却无法超越这程度

说不定这是程序里的一个小bug吧

阿童木这么想着,打开双脚的喷射器

朝着夕阳的方向飞去

我爱的人啊

请别戴上帽子,回头看看我

当漏过密叶的阳光落到你额头时

我将写下第一行诗

可当微风载来你的发香时

我会扔下诗篇,和你拥吻

树下

孩子正坐着

孤身一人

双膝并拢

和别人离得远远的

时间像烟霭一样笼罩他的肩膀

月亮莹照

阳光倾泻

众星回转

谁也无法判断孩子身处的是何处

谁也无从知晓哪条路通向那里

青蛙仰望着它的孩子

大象依偎向它的孩子

群花尚且含苞

世界在宁静中诉说着

藏在孩子内心的谜

孩子正坐着

为我们这些正在老去的人

露出浅浅的微笑

自我介绍

我是个矮个子秃脑袋的老头

已经在半个多世纪里

被名词、动词、助词、形容词、问号等

语言家伙们纠缠着过到了现在

所以要说偏好,我还是喜欢沉默

我并不讨厌工具

也喜欢包括灌木在内的树木

但记他们的名字却很不拿手

我对过往的日期并不关心

对权威带着反感

斜视、散光再加老花眼

家里没有佛坛和神龛

屋外设了一只直通室内的大邮箱

睡眠对我是一种快乐

就算做了梦,醒来时也会忘光

这上面说的全部是事实

可把它们全写成语言又总像在撒谎

我有两个分居的孩子和四个孙辈,没养猫狗

夏天几乎全穿着T恤度过

我会给我写下的语言标上价钱

译注:

{1}阿寅,日本48集系列喜剧影片《寅次郎的故事》的主人公也译作寅次郎。在每一集影片中,阿寅都要离家出走,总是在谈恋爱,然而又总是以失恋告终,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爱情的不懈追求。阿童木和阿寅一度是战后日本荧幕的两大超级明星,评论家草森绅一就曾写过《阿童木与阿寅:宏大梦想的真身》。

译后记

沉默,对语言的怀疑

阅读谷川俊太郎,等于踏足于一个庞大的体系,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里,他既有艰涩难懂的前卫作品,又写过大量读来上口的童谣和儿歌,他不属于任何流派或主义,他的创作手法变化多元,他的丰富性使人很难找到单一的坐标和维度来描述他,但这种丰富性也给解读他带来了多种可能性。

一、对语言的执著和反叛

在谈及谷川俊太郎时,不得不提到他与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的相似性。和普雷维尔一样,谷川俊太郎也是一位在国内被广泛阅读的诗人,他写过大量文字通俗、音律性强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都是对日常琐事的细微状写,他为许多绘本和歌曲配过词,例如广为流传的《铁臂阿童木之歌》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谷川俊太郎对普雷维尔也十分推崇,早在1956年,他就在自己的一篇诗论中这样表述过普雷维尔:“一首诗一旦变成语言,它就成为了语言,除了语言,它什么都不是……当普雷维尔诗集选定‘Parole(话语)一词作为他诗集的标题时,或许他已经发觉了,他所追求的是语言,未必是诗。”诚如其言,他的许多作品都能体现他对“语言”的执著,这种执著的表现之一,就是大量用纯假名写出的作品。日语语言用假名表音,用汉字表意,假名与汉字混写的诗歌,虽然省去了读者认读词语的麻烦,但也往往让读者忽视了诗歌的韵律。正是从这一点着眼,谷川俊太郎开始用纯假名的诗歌的方式进行韵律方面的尝试。但是日语的假名的发音都是以元音结尾,不像欧美语言那样有复杂的元音辅音,因此,侧重韵律就很难兼顾意义。谷川俊太郎这一尝试的结果便成了一种绕口令似的《语言游戏之歌》,除了个别诗篇(如《河童》),其余几乎无法译介。

同样,谷川俊太郎也对语言的逻辑进行过打破常规的尝试。他曾效仿爱德华·李尔,在日语的语境下写作“胡话诗”,《胡言乱语歌》便是这种尝试的结果。尽管这些诗歌的语言缺乏现实的逻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缺乏深度。在《胡言乱语歌》里的《倭瓜》中,一个人自述他变成倭瓜的荒诞经历,幽默中写出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在这里,不合逻辑的、毫无常理的“胡话”打破了日常用语的常规组合,创造了一种重新感知世界的方式。

谷川俊太郎对重新感知世界的尝试不止于此,在执著于语言的同时,他的另一些作品又通过对语言的反叛来制造陌生化的感知世界的效果。在诗集《定义》里,他用“不能定义它为红色,它不是颜色而是苹果。不能定义它为圆形,它不是形状而是苹果……”来描述一只苹果,通过分离人们附加在苹果之上的颜色、形状、价格等意义,来还原一只不可能被语言定义的苹果。这种对“物”的处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弗朗西斯·蓬热的《采取事物的立场》,而事实上,《定义》的创作也确实受到了蓬热的影响。在这些作品里,诗歌试图达到一种语言之前的状态,或者说世界在未被语言赋名之前的状态。这种创作观念时常在他的作品里出现,如他的组诗《树》:“树被砍下/树被削平/树被切割/树被上色/人类的手越是和树接触/树就越顽固地变成树。”

雅克·普雷维尔、爱德华·李尔、弗朗西斯·蓬热……谷川俊太郎围绕“语言”的多样尝试,创造出了一个丰富繁杂的世界,这也为他带来了“奇人百面”的评价。

二、时间的横截面

观察现代以来的世界诗歌,西方的许多诗人总是有一种先知式的自觉,他们的诗歌总是带有一种社会或精神的启示性。战后初期的日本诗坛主流同样存在着推崇欧美和苏联的“荒原派”和“列岛派”,然而谷川俊太郎从第一部诗集开始,就与两大主流迥然不同,他多数诗歌偏重感受性,并不旨在给人以批判或启示,而注重一事一物给人带来的感觉。阅读谷川俊太郎,很容易发现,在他的诗歌里,时间的节奏常常十分缓慢,甚至完全凝滞,这些诗仿佛就存留于时间的某个横截面里。

在《草坪》一诗中,他这样写道:

然后我不知何时

从什么地方而来

忽然站在了这草坪上

需要做的事全都

被我的细胞记忆着

所以我变成人的形态

甚至把幸福讲述了出来

在这里,“我”仿佛就被隔绝在一片时间的截面里,从时间、空间上都无法溯源自己。在线性的叙事下,处在这个截面的人是没有历史的,他只能是一堆无意义的“细胞”,而即便如此,他还是能感知到幸福。这里依然透着谷川那种将“物”从“语言”中剥离的诗学特点,只不过这里将“物”置换成了“人”。

注重瞬间的感受,并把瞬间的感触细致地展现出来,是谷川俊太郎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春》里,电车依次从“白屋子”“车站”“养老院”等地方穿行而过,这些瞬息而过的意象仿佛构成了沉浮不定的人生,但是电车在三月多云天空下的“降速”却不仅减慢了空间的移动速度,也减慢了时间的节奏,因而浮生一瞬的命运论被飘来的梅花香取代,当下感受到的只有春天的气息。

另一首《树下》则呈现了一个隔绝于时空、无法触碰到的孩子。时间凝滞在这个孩子身上,而日月在轮转,人也在老去,在动与静的张力下,孩子露出的浅笑带来了一丝幽微的物哀和沉寂的孤独。

隔绝往往意味着孤独,从《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开始,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世界始终都带有几分孤独的色彩,《春天里的临终》《落在锌铁皮屋顶的雨》《乞丐》乃至《夜晚的米老鼠》《活到一百零三岁的阿童木》等都透着这种与世相隔绝的孤独。与这种孤独感相伴而生的,是谷川俊太郎诗歌的另一关键主题——沉默。

三、沉默,对语言的怀疑

我是个矮个子秃脑袋的老头

已经在半个多世纪里

被名词、动词、助词、形容词、问号等

语言家伙们纠缠着过到了现在

所以要说偏好,我还是喜欢沉默

诚如谷川俊太郎在《自我介绍》中所写,在“语言”和“沉默”之间,他更偏爱“沉默”。这种“沉默”是基于对语言的怀疑之上的。在创作初期,谷川俊太郎采取的立场是用语言“与沉默对刺”(《我是卫兵》),他面向日常生活,写下了诸如《诗》《活着》等抒情性极强的作品。但是谷川俊太郎在执著于语言的同时,也保持着对语言的怀疑。

在谷川俊太郎看来,诗依赖语言来表达,但是诗却诞生于在语言产生之前的“宇宙”里。沉默的“宇宙”是他在多篇诗论中强调的一个概念,它既独立于人和社会,却又是人和社会的诞生之所,而语言却是人为的,语言将人与宇宙联结起来的同时,又使人与宇宙隔开了距离。一只苹果在语言诞生之前,它只是一只苹果,而当语言产生之后,它就同时意味着颜色、形状、价格等等,这些概念界定出森严的社会秩序,久而久之就掩盖了那只语言产生之前的苹果。谷川俊太郎正是立足于此,产生了对语言的怀疑,故而他说:“我们是从沉默中生出来的……物质是沉默的,宇宙是沉默的,众星是沉默的……受胎与语言无缘。”

怀疑语言,归于沉默,这种创作倾向在他晚近的作品中越来越明显。1989年,谷川俊太郎的父亲去世。1993年,谷川俊太郎出版诗集《不谙世事》,其中首篇的名字就是《父亲之死》。他在诗中这样写道:

我只是个追寻着漂亮的语言之蝶的

不谙世事的孩子

我这三岁小孩的灵魂

带着连伤害过他人都未曾自知的天真

走向百岁

是滑稽的

“诗/是滑稽的”,在怀疑语言的基础上,谷川表露出了更强的态度:怀疑诗歌。他强调自己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以这样的姿态来对抗秩序森严的社会。他曾以诗的形式来质疑这种世俗现代性的秩序,而此时,诗也成为了他质疑的对象。怀疑了诗歌,谷川俊太郎归于沉默,在接下来的近十年时间里,他的创作数量减少了许多,正如他曾宣称:“我们都将在某个时候归于沉默,在沉默中安息。”

2002年出版的《minimal》是他重新活跃的标志。这部诗集的作品全部由文字极简练的诗歌组成,正如其名字所寓示,诗集力图追求的是一种“最小化”。对这种“最小化”的尝试,谷川在访谈中解释说,他是尽可能地想“写出一种近似沉默的东西”。这种沉默,即是撇开一切语言的秩序后,事物本身给人的感触。《坐着》一诗状写了“坐着”给人带来的一种如“剥了壳的蛤蜊”一般抛开负累的感觉。在摆脱现实秩序的束缚,不再管那些“不得不做”的事情之后,谷川重新发现了事物的新鲜感,对再平常不过的水,也有了一种独特的感觉。

时至今日,谷川俊太郎依然是一个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的诗人,他的创作手法之多变,着实配得上“奇人百面”这一譬喻。假如真的能够从他丰富的世界里汲取一丝线索,那就是他始终贯彻的对语言、对诗的怀疑态度。尽管他用诗歌获得了种种赞誉,但他从未把自己的诗人身份看得有多清高,甚至在写作诗篇时,他有时更关注的是诗歌带来的商业价值。他写作诗歌,又让诗歌涉足动漫、音乐产业,为自己赚取了不菲的收入。或许对他而言,贩卖语言的匠人比诗人这个称谓更加贴切。

栏目责编:柴燕

猜你喜欢
太郎诗歌语言
孤独是基本条件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细节处见真情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