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把握要适度

2016-05-14 06:04赵世玲
未来英才 2016年5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

赵世玲

摘要:语文新课堂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师重要的大事,随着教育改革的需要,与时俱进,全面发展,改革创新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把教学方法改变成适合儿童发展的方法。教师要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环节要把握适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改革创新环环相扣

语文课堂教学看似容易,形式很散,但教学环节不能散,要把握适度、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把握适度就是该收时收该放时放,让学生愉快接受新知识。语文教学是很讲究方法的。常言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但这绝不等于从教者就可以在课堂上盲目的、毫无头绪的乱讲一气。我结合三十多年的教学经历,对此颇有感悟,并在语文教学中总结出了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巧妙方法,这便是读、议、疑、释、练五法。这些方法的运用,其宗旨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以克服阻碍学习的一切不利因素,它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作必要的点拨、引导、解惑、总结。语文教学中运用这种方法,具有活跃课堂气氛,容易激发师生激情,收效既快又明显的作用。下面结合课堂实际,谈谈该法的运用过程:

一、激情导读,多用激励用语

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应该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热情去上课,才能感化学生、带动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取得点进步,就要给予肯定,并要鼓励他们:“你真棒!你真行!好!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学生既不厌烦,更有信心去解答问题,当学生答不出问题来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别着急,慢慢想,你能行等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发挥思维能力,学生尽最大的努力,动脑筋,想问题,排除了恐惧和担忧的心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文章不厌百回读”等都是说对文章只有多读,方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阅读时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默读应注意效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多读课内外文章的兴趣很重要,有了兴趣,天长日久,学生自然就会不断地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读,包括课前预读,课堂朗读、默读、背诵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文章适当地采取不同的阅读形式,这是不争的教学规则。如教学《穷人》时,先布置学生预读,让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资料熟悉作者及写作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弄懂生字新词,并能用普通话朗读全文。上课时,在老师范读或听录音后抽学生流畅地朗读,以便检查预读效果。学生如出现读音、节拍错误时,老师可及时予以点拨或纠正,然后再采用分组读、全班齐读、整体默读、识记并背诵等方法。由于这篇课文生动,写景抒怀层次分明,加之节奏感非常强,只要阅读方法得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要集中精力朗读几遍,便能很快背读下来,并为下面的教学环节打下良好基础。

二、激发兴趣,议疑结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有动力才能让学生积极在现实活动中产生想象和共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促进各种感官引起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反应。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氛围。如:我在教《美丽的西沙群岛》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查找资料后,学生想读那段就读那段,想说什么特点就让学生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亲自到讲台上讲一讲,说一说学生自己所获取的理论知识,放开学生的手脚,放飞学生的理想,学生把文章的结构及写作特点都展示出来,在教师的引领中多表扬,多朗读,兴趣盎然,体现文本内容,自食其果,体会颇深。就是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懂的东西解释清楚,这既是老师教的目的,也是学生学的目的,只有彼此的目的明确了,教学效果才容易达到。如通过“议”和“疑”这两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篇章结构都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尤其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完全的发挥。但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关键性问题并非都能理解,他们往往带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疑窦在学习:诸如词中的一些关键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时常会被同学们忽略,尤其是写作上有何特色。 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已学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基本途径,是在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后的复习巩固与运用,同时也是学生形成各种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经过以上读、议、疑、释四个环节后,教师可设计类似篇目的文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三、自主探究,主动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独立活动的空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我在讲《将相和》时,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将课文分成三个小故事,将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体会人与人之间情感变化莫测的心情,在弄懂课文的情况下,抓住人物的特点,在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下,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后进行表演,学生加上动作后,课文内容就更加形象逼真了,一节课在玩中学,学中感悟,表演后师生进行评价,虽然有许多不足,动作不到位僵硬,不自然,但对课文内容重新体会,学生始终是在欢畅的环境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实现了人人参与的境界。突破了难点,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诵读感知,走进文本。读文章的过程是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流程进行的。因此这个环节侧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如果文章比较长,则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取信息要点的能力。如让学生复述课文,梳理文章思路。或以“读——,我了解——”、“读——,我感受到了——”的句型联系文本说话。如果是较短的文章,尤其是美文,那一定要注重美读。首先是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力求读得字正腔圆。其次是通过把握语速、停顿、重音、语气等读出感情。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读,但最好要有老师的朗读点拨和指导。如让学生选读最喜欢的语段,谈点感受。然后其他同学点评,试读;教师点拨,范读。尽量让课堂上书声朗朗,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以使学生通过美读感受到汉语言节奏的铿锵、音韵的和谐。而这也是增强学生语感,提高诵读能力的最好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材,从实际出发,课堂各环节把握要适度,营造和谐、轻松的氛围,放开想象,激趣思维,用良好的心境创造出美好的教学效果。链接生活,体验情感。侧重在引导学生由课文延伸到课外读物或生活,让学生体验情感,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迁移,实现文本的升华。读文章要“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自己,就是从课文当中,读出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或场景,读出和自己思想感情相通的某一个情节或人物形象,甚至读出触动自己心灵的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也就是共鸣。”而且新课标也特别注重学生的体验。但阅读时学生的体验很大程度上是不自觉的、游离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注重引导、整合。如上《别饿坏了那匹马》时,有学生不懂马和人物的关系,喂马草干什么用,要钱和不要钱这情景展现了什么意义。讲《少年闰土》时,有学生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在墙上涂画的情景,但对闰土不了解,时代不同,此时教师应顺势引导学生体验,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在讲《只有一个地球》时,我设计了一个链接题,让学生回顾以地球变迁时的情景,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体验生活的艰辛与乐趣,体验那种“大自然无私奉献”的豪情。顺势点出“顽强的意志,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个难题”的主旨,把教学推向高潮。

总之,四个环节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情境、感知、探究、体验有时是相互交融的,有时又各有侧重。这要我们根据具体的文章和学情而定,不能千篇一律,把教学程式化。因为教学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环节把握要适度。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