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池
2012年的一天,垫江县坪山镇龙溪村。
一间农舍里,张明额头冒汗,一手按上腹部,一旁的妻子李华一脸着急。
“老婆,我胆结石又发了!”
“我们赶紧去医院。”
“去县医院太远,花费又高。”
“先去镇卫生院看看?”
“我担心那里水平太低。”
…………
进退维谷之际,张明汗如雨下。
他的犹豫不是个例。
长期以来,农村群众一直深受“张明式犹豫”困扰——因为医疗资源布局不均衡,乡亲们对基层卫生院不信任,到大医院又太远,费用也太贵。
2013年12月18日,重庆市卫计委下发《重庆市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2013—2015年)》,要求发挥支援医院优质医疗资源的作用,加强受援医院人才、技术、重点专科方面的能力建设。
垫江县作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县,启动了医疗联合体的创新探索,推动医疗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
破解“不便利”
“太平镇卫生院由县中医院对口支援。”
“坪山镇卫生院由县人民医院对口支援。”
…………
2014年9月,一张“垫江县县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规划图”下发到当地各级医疗机构。
随着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抱团”,垫江县医疗联合体建设进入了落实阶段。
2014年11月5日上午9点,一辆医疗车停在垫江县太平镇卫生院。
卫生院门口,上百位村民早已守候在此。
车门打开,来自县级医院的10位医生拎着医疗器械下了车,径直奔向一排摆好的桌椅。
桌面上有牌子,标明了“内科”“外科”“骨科”……
患者们排起“长龙”,有序地接受诊疗。
一位大爷来到医生陈刚面前。
“我走路脚肿,容易累。”
“以前有什么病史?”
“长期高血压。”
“采取过什么治疗方式,效果怎样?”
“都是服用镇卫生院开的药,但一直不见好。”
“先测一下血压,拍个心电图。”
…………
“太好了,在镇里就能找专家看病。”大爷乐了。
过去,村镇居民想要找专家就诊,必须到县级医院甚至市级医院。
针对这个问题,医疗联合体推出的第一大创新,就是“专家到基层”。
很快,那位老大爷的检查结果就出来了。
陈刚瞧了瞧,开出药方:“你这是高血压与心肌梗塞并发症状,先照这个药方治疗,回去身体有什么不适,请随时联系我。”
与患者保持联系,“远程”看护,也是建设医疗联合体的要求,方便村镇患者后续治疗。
破解“不信任”
陈刚在“走基层”过程中,总结出一个问题:不少乡镇卫生院医生实战经验不足,仅能治疗单一病,但不懂治疗并发症。
这就导致了不少患者在镇卫生院看不好病。长此以往,患者对基层卫生院就丧失了信任。
要取得患者信任,基层卫生院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诊疗水平。
“我被垫江县人民医院录取了!”2014年9月,陈瑞得知自己通过了公招,高兴得蹦了起来。
“你们得做好服务基层的准备!”报到当天,院领导对陈瑞等新人说。
这就是“医疗联合体”推出的第二项创新——创新“县编乡用”制度,推动医疗人才“下沉”。
何谓“县编乡用”?
即上级医院新招人员先培训3年,再到乡镇卫生院服务3年,考核合格后转为公招单位正式编制。
与此同时,“医疗联合体”又推出了另一项人才保障制度——“骨干医师派驻”。
2014年10月中旬,垫江县中医院骨干医师王元峰被派驻到沙坪镇卫生院。
王元峰初来挂职发现,沙坪镇卫生院“人气”并不好。
村民们得了病,一般会去县城的医院看病,条件好的直接去主城的三甲医院治疗。
因此,镇卫生院大部分病床常年空置,常有村民开玩笑道:“镇卫生院快要垮了。”
王元峰决定从这件事抓起,改变卫生院的现状。
护士小李查房,王元峰就暗地里“跟踪”。
“查房这么快就结束了?”小李刚出病房,就“撞”上王元峰。
“我们一向都是这么查房的。”
“病人基本情况、体征、病人提的问题……都记录了吗?”
“没。”
很快,王元峰针对护士工作标准制订了《业务规范手册》。
针对医生诊疗水平,王元峰也一一指导,提升他们的业务能力。
在王元峰的带动下,沙坪镇卫生院整体服务质量逐渐提升,来看病的人逐日增多。
过了半年,王元峰让小李统计出卫生院入住率:平均每天都在60%以上。
提升人才队伍软件的同时,垫江县也着力推进农村医疗标准化建设,总投资3200万元,改进乡镇医疗硬件条件。
如今,全县乡镇卫生院里,不仅配有心电图、彩超等,还具备进行上腹部手术、骨科手术等医疗条件。
破解“看病贵”
2015年2月的一天,张明去县人民医院,医生诊断后说:“做胆结石手术,建议在坪山镇卫生院就近就诊。”
“为啥子?”
“‘医疗联合体实行社区首诊,逐级转诊。镇卫生院治不了的大病,再转诊到县级医院。”
“那我就在镇卫生院做。”
半个月后,张明和同乡老王在村口聊天。
“做胆结石手术才花了1000多元!”老王轻拍胸脯,“炫耀”似地说。
“你不会是骗我吧?2012年,我在县人民医院做胆结石手术,花了4000多元!”
“没骗你,总共医疗费是6000元,医保报销85%,剩下不就1000多元?”
“省了不少钱啊!”
…………
在垫江县,“医疗联合体”针对“看病贵”推出了第三大创新——“逐级转诊”制度。
“逐级转诊,主要目标是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垫江县卫生局局长刘卫东说。
按规定,城乡居民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医保报销比例分别为85%、70%、55%。
村镇卫生院医保报销比例高,医疗价格低,就能大幅降低患者医疗费用。
不仅是社区首诊制,患者从县级医院转诊到基层卫生院,也能享受到转诊的好处。
2015年4月6日,垫江县人民医院进行了一例肿瘤切除手术。
三天后,医生就建议患者转回镇卫生院。
“转回去住院一周,就可以出院了。”主治医生叮嘱道。
“要得,回去住院费低一些。”患者说。
“辅助药物可以回镇卫生院买,便宜些。”主治医生说着,用笔把方子上的辅助药物圈了出来。
“感谢你帮我们省钱。”患者感动地说。
事实上,医生们如此“贴心”,源自医院对医生的明确要求。
“坚决杜绝医生多开药、开贵药的行为,要替患者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垫江县人民医院院长马明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