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材话题适切性的现状分析

2016-05-14 12:32王洋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程序性性知识显性

王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而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小学英语教材的“话题”就属于语言知识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语言知识还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功能。话题的适切性要求小学英语教材每一学习单元谈论的主题应符合教育教学实际,符合不同年龄阶段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与小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英语教材话题的适切性体现着学习内容的有用性、与生活的贴切性和小学英语学习的基础性,因此关于英语教材话题适切性的研究应当得到重视。

一、 小学英语教材话题的基本情况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供三年级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这套教材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和《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编写而成的。现行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大都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方式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话题,并由对话或短文、词汇与句型、操练与活动以及语音等多个部分组成[1]。

1.话题的分布

现行人教版英语教材中话题的分布并非呈现一种弥散的状态,面面俱到,而是总体呈现一种集中的趋势。小学三年级教材中的话题主要有:日常用语、身体、颜色、食品、数字、生日、方位地点等一些简单的语言知识;小学四年级教材中的话题主要集中于:学校、家庭、时间、天气、服装、朋友等。从分布上看,一些话题的分布还存在交叉,如家庭、学校、食品、动植物等在三、四年级都有涉及,甚至有的在同一年级上、下册中都有学习和讨论;从难度上来看,小学四年级教材所涉及的话题难度比三年级稍有增加,内容的难度也呈现一种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因为英语学习从三年级开始,知识的学习应该由易到难,话题的安排也应当如此;从内容上看,话题所涉及的内容会出现重复,比如一些日常用语:Hello/Hi/Good morning等在多个单元都会出现,上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在下一单元也会重复出现,我们认为这样的安排也是合理的,在初学英语的阶段,并且处在一种非英语的环境中,只有不断重复与回顾,才能便于学生巩固与学习,为之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话题的分类与整理

话题属于语言知识的一部分,我们对话题分布在教材中每一单元的内容与知识进行分析,整理出了下列知识点:问候用语、人物、实物(食物、动植物、玩具、家具、家电、书、文具、水果、蔬菜、饮料、餐具等)、身体、节日(文化、常识)、国家(城市)、声音、地点、活动、性别与角色、职业、颜色、游戏、服装、时间、货币、数字等。从静态上看,每一种分类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但把这些知识点再重新放回教材话题所设的情境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 小学英语教材话题的分析

安德森把人类掌握知识的表征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2]。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用来进行操作和实践[3]。

根据知识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地转移,可以把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提出和研究了隐性知识的概念,指出:“在一个人所知道的、所意识到的东西与他所表达的东西之间存在着隐含的未编码的知识”。他认为隐性知识来源于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判断和感知,是源于经验的。[4]根据上述关于对知识的理解,下面我们将在四个方面:显性陈述性知识、隐性陈述性知识、显性程序性知识和隐性程序性知识来对教材中话题的现状进行分析。

1.显性陈述性知识

在初学英语的三、四年级,学生接受和学到的知识中更多的是显性陈述性知识,即能够用语言文字等表达的“是什么”的知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学习更多的显性陈述性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上面对话题的归纳总结中,属于显性陈述性知识的有:日常用语、人物、实物、身体、服装、时间、天气、货币、数字、国家(城市)、声音、职业、地点等。对于话题中所谈及的这些知识,我们能够给学生解释,这是什么。关于日常用语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如:Hello/Hi/Good morning/Thank you/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too!等会在不同的话题中重复出现,同时在一些话题中也会学习一些新的日常用语:如在三年级上册Unit 3 Lets paint中学习了: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Very well,thanks!的表达;在四年级上册Unit 1 My classroom中学习了:Excuse me/After you等文明用语。由于我们处在一个非英语的环境中,不断的重复有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而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可以去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显性陈述性知识在话题中更多的体现在对实物的认识和描述,如食物、动植物、玩具、家具、家电、书、文具、水果、蔬菜、饮料、餐具等。对于那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呈现,告诉学生这是什么,比如动物的学习,像:elephant/tiger/squirrel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到的,我们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短片等多种方式来让学生去学习这些知识。对于国家(城市)、国旗、职业等的知识的了解我们都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来给学生阐述,正如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给我们呈现的那样,图片多样、颜色鲜艳,这样也更符合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还有在学习性别与角色时,我们甚至不需要解释,学生都能够明白,如:boy/girl;man/woman;father/mother;grandpa/grandma等,学生只要知道boy是男孩、girl是女孩,man是男性、woman是女性,father是爸爸、mother是妈妈,grandpa是爷爷、grandma是奶奶,学生就一定知道这是什么,对于初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这就是知识,因为在学习之后,他们知道了这些英文字母的组合不仅仅是字母的排列组合,而是代表着一定含义的知识。

2.隐性陈述性知识

隐性陈述性知识即不能够用语言文字等描述的“是什么”的知识。在上面的话题归类中,文化中蕴含的更多的是这种隐性的知识。而且从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话题的编写上也体现了这种隐性的文化传播,上面我们提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供三年级起使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 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小学衔接的英语教材,因此在教材中我们就能够不止一次的看到CAN(Canada)或与Canada有关的人或物。此外,世界上说英语的国家很多,而在教材话题的学习中,我们学到的国家只有四个:CAN、USA、UK、Australia,除此之外还有:印度、香港、新西兰、新加坡等近七十个国家。从历史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而且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四个说英语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忽视了说英语的发展中国家。

在有关食物的话题中,如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以及四年级上册Unit 5 What would you like?中,所提及到的食物更多的是:milk/chicken/cake/hamburger/

hot dogs/french fries/bread/ice-cream等,对noodles尤其是dumpling的涉及很少,在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我们家家户户都要吃的饺子,却在有关食物的话题中给了很少的描述,更多的涉及了西方国家常见的食物,这对中国小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而言,是不是合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每一个话题中,都给我们或者说给学生呈现一种理想的情境,比如在四年级上册Unit 4 My home中,呈现了:living room/study(书房)/kitchen/bedroom/garage/attic/porch/

steps/garden/bathroom/stairs/living room/basement等,从学生全面学习知识的角度来讲,应该如此编排,可是这样出现的一个弊端就是呈现出的完美情境与学生生活的实际不相符,比如一些学生的家里没有书房,没有花园等,这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我们很难说是好是坏,但还是希望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个更好的平衡。

3.显性程序性知识

显性程序性知识即能够用语言文字等解决的“如何做”的知识,在上面的话题归类中,更多的体现在活动、游戏中。如:游戏hide and seek,教师要给学生讲解这个游戏的规则,然后学生按照规则一步一步去做,这就是显性程序性知识。这种知识在小学三、四年级中也常见,在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四年级教材每一个话题的学习中,都会有:Lets make/Lets do/Lets sing/Lets play/Lets draw等部分,这些部分的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该话题所学习的知识。如三年级上册Unit 4 We love animal的学习中,Lets make部分通过做鸽子、兔子、蛇、鹿四种动物的手影,让学生动手去做,体会其中的乐趣,Lets do部分通过模仿不同的动物:Fly like a bird/Hunt like a mouse/Walk like an elephant/Jump like a squirrel/Climb like a bear等表现不同动物的特点,让学生在做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做中学”,而显性程序性知识就是一种“做中学”的实例。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做中获得知识,也锻炼了学生动手、动口等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更贴近实际,又充满乐趣。

4.隐性程序性知识

隐性程序性知识即不能用语言文字等解决的“如何做”的知识,这方面的知识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呈现较少。但隐性程序性知识的在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典型体现就是互动,而这种互动就体现在对话中。在英语的话题中所进行的互动是双向的,有人物发起对话,就有人物回应,如在英语的对话中,有人物说:“How are you?”就会有人物回应:“Fine,thank you!”而在中国的对话互动中,有人物发起对话,对方有时没有语言,用微笑或点头就能够结束互动,会表现一种单向的模式。同样这样的问题在课堂也有表现,在国外的课堂中,特别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给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而中国的课堂更多呈现一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在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创造英语的情境,在情境中产生互动,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对人教版小学英语对三、四年级教材中所涉及到的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进行了粗略的统计,如下表所示: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总体角度来看,由男生先发起的对话的数量为67,由女生先发起的对话数量为44,可以看出在不同话题所呈现的情境中,男性表现得更主动;从对话的具体类别来看,异性之间的对话占据主导地位(71),但是,异性之间的对话发起者有很大的不同,男生发起的对话有47,而由女生发起的对话只有24,差异显著。同时在对对话和人物的分析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些邀请的情境中,一般是由男生发起的,完美的展现了西方社会的绅士身份,如:What would you like ?Do you like…?等;而在一些向对方展示自己的新物品的情境中,一般是由女生发起,如:Look at my schoolbag等。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男女性别方面所表现出的个性差别和社会地位的差异。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涉及的话题中,显性知识比隐性知识呈现的要多,陈述性知识比程序性知识呈现的要多。在上述四种知识分类中,显性陈述性知识占的比重最多,隐性陈述性知识次之,隐性程序性知识所占比重最少。我们从分析中可以发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的话题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但更多的话题还是符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而这种“不适切”又是我们很难避免的,因为一些隐性的东西始终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影响着每一个人。对话题的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到,具有适切性的话题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及经验的丰富,学生在教学中能够了解到一个比现实生活更丰富的世界,能够学习和接触到自己生活中无法接触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学习到了知识。

参考文献

[1] 王玉洁.科学合理地使用现行小学英语教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孟媛.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及其迁移[J].教育科学研究,2011(3).

[3] 高路,段静.试论历史教学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问题.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4] 简世德,付孝泉,陈文波.论高校隐性知识管理[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0(10).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程序性性知识显性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为什么我们不会忘记怎样骑自行车?
中学开展性知识和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
论大学生性伦理与高校性教育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
中学开展性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