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丹
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陕西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17亿美元,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6810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额11亿元。
5月13日至17日,2016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第20届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陕西西安举行。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共建新平台,共促新发展”,展会的主宾国为韩国和哈萨克斯坦,主宾省(区)是西藏自治区和福建省;共设置一个主会场和3个分会场,总展示面积30万平方米。大会期间,共举办34场主要活动及68场各类投资贸易促进活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10.5万名客商参展参会,观众人数超过54万人次,参展参会企业6200家,展销特色产品商品2.3万种,规模为历届最大。
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与会各方在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科技、交通、人文等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合作成果,展览展示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畅通经贸合作二十载
20年时光荏苒。
西洽会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二十载风风雨雨,西洽会的成长史已成为一部陕西经济社会的变迁史,一部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个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同频共振、构筑命运共同体的奋进史。
20年来,西洽会由最初的国务院特区办和江苏、陕西等五省市联办,发展到国家各部委深度参与、各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全部参与的国内经贸盛会;由最初政府主导、以商品交易为主,发展到市场主体积极参与、以投资洽谈项目为主、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合作盛会;由促进中国东西部区域合作,发展到众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参与、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盛会。
西洽会举办以来,有力地促进了东中部地区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社会生产要素向西部流动,进一步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西部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西洽会这个平台进一步走向了东中部地区和国际市场。东中部地区的企业也通过西洽会拓展了发展空间,实现了双赢多赢的目标。同时,西洽会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疏通了渠道,增进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的互利互信。
升级综合展会大舞台
作为“贸易之路”“交流之路”“对话之路”,丝绸之路创造了一段近2000年的历史。
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连续举办19届的西洽会从今年开始,正式更名为“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标志着西洽会从一个国内展会上升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
陕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建设的中心区域,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区位资源优势。
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搭建了重要的国际合作新平台,通过举办展览展示、国际论坛、主宾国活动、合作交流会、专场推介会、研讨会等活动,充分推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优势产业、合作项目、投资政策,为国际国内企业和客商开拓市场、寻求合作伙伴、拓宽融资渠道等提供实实在在的促进和服务,推动在交通、贸易、金融、人文、能源等领域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
创新合作机制的孵化器
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共有来自世界87个国家的近1800名境外嘉宾及客商参与。丝绸之路国际馆设置了28个国家馆,共有来自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37个国家政府部门、商协会牵头组织了30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内容涉及国家投资环境介绍、主要产业产品、特色民俗工艺品、传统手工艺品及当地特色食品等。设置的十大展区包括丝绸之路特色商品展、跨境贸易线下体验店、五金机电商品贸易展等,展示商品达上万种。
此外,全国29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省内13个分团的展馆各具特色,积极宣传资源和产业优势,传递投资合作信息,充分展示着自身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寻找对外开放新机遇。各省区市从参与者升格为“轮值主席”,“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不断增强。“都是赢家”是东中西部省区市携手共进的竞合规则,丝博会暨西洽会已成为创新合作机制的孵化器。
在陕西举办丝博会暨西洽会,既是历史的机缘,也是国家赋予的重要使命,更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带来了新机遇。
据统计,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上,陕西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117.08亿美元,签订国内联合项目合同总投资额6810.53亿元,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合同额11.30亿元;项目涉及装备制造、商贸服务业、节能环保、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成交逆市上升,成效显著。
“陕西将秉承习总书记‘办好丝博会的重要指示,与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共同努力,使这一盛会成为各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桥梁,成为推动国内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合作平台,成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与我国各区域深度融合中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品牌展会。” 陕西省委书记娄勤俭在2016丝博会暨第20届西洽会开幕式致辞中说。